岗位:1.塑性加工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科研人员 人数:8-10名 职责:从事塑性加工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科研 应聘条件:博士毕业于“985工程”建设大学,年龄不大于35岁具有塑性加工或力学或机械工程背景;具有以下部分专长:金属或高分子塑性成形技术、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技术、现代CAD/CAM/CAPP技术、熟悉制造业常用的CAD/CAM/CAE软件、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机械装备开发能力
岗位:2.CAE分析、软件开发人员 人数:3-4名 职责:从事CAE分析应用、工业技术软件开发 应聘条件:硕士毕业于“985工程”或“211工程”建设大学,年龄在30岁以下;具有塑性加工或机械工程背景,能够熟练应用至少一种CAD/CAM软件和一种CAE软件,并熟悉其它相关软件或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
应聘者请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应聘材料,应聘材料应包括:个人履历、学术成就、论文清单、科研经历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等。初审合格后,通知面试,未录用者,材料恕不退还
联系人:韩辛玉 黄灵媚 联系电话:021-62933703 公司网址:ww***com[点击查看] E-mail:zhaopin@
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经国家计委批准于1996年4月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基础上建立的从事模具CAD以及数字化制造领域内科研和成果转化的研究开发机构。该"中心"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建设。 "中心"主任阮雪榆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塑性加工和模具专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专家。 "中心"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教授9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5名,硕士学位人员50多名。是国家批准的硕士、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中心"设有数字化制造技术、模具制造技术、CAD/CAM/CAE 技术、塑性成形技术、人工智能在制造技术中的应用、高速切削、逆向工程/快速原型/快速模具、集成PIM/ERP/CNC、特种加工技术等研究方向,并在这些领域内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技术水平居世界先进或国内领先,而且有一支高素质的软件人才队伍,他们来自全国十四个院校,二十一个不同学科,形成了学科交叉的群体人才优势,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产、学、研的开发和示范基地。 "中心"共完成科研成果400余项,获各类奖87项,其中国家级13项,部市级48项,成果推广面覆盖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涉及轻工、电子、机械、航天、汽车、仪表等十多个行业,800多家企业。"中心"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和FORD基金课题等多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心"近年来发表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和学术著作,其中140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 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已经转制为责任有限公司。"中心"还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新加坡、以色列、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个研究所、工厂、大学有着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拥有先进的计算机工作站和高档微机200余台,配备有一百多套国际先进的最新版本软件:如UG,I-DEAS,Catia,Cimatron,Pro/E,SolidEdge,Esprit,SolidWorks,AutoCAD,Surfacer;Marc,Nastran,Abaqus,Fatigue;Deform,Dynaform,Magma,MoldFlow,Fluent;iSIGHT, HyperMesh等。 "中心"配备有现代模具加工设备,如MOORE数控坐标磨床和平面磨床、DOBDELI数控光学曲线磨床、WASINO数控平面成型磨床、SODICK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和高精度线切割机、MILLTRONICS加工中心和四轴数控铣床、TOSHIBA四轴卧式数控镗铣床、FIDIA五轴高速加工中心、MoriSeiki高速加工中心两台、IMPACTCMM三坐标测量机、德国GOM公司的流动式光学扫描设备ATOS+TRITOP、美国CYBERWARE公司的彩色三维扫描仪(3030/RGB/PS)、英国RENISHAW公司的高速扫描数字化系统CYCLONE及专用软件TRACECUT、快速原型制作机(LOM1015)、Onyx2超级图形工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