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08年校园招聘

(全职,发布于2007-10-26) 相关搜索
  • 工作地点:上海
  • 职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08年校园招聘
  • 信息来源:交通大学就业网
说明:

此信息由交通大学就业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交通大学就业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单位名称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所在地区上海市
组织机构码425027612经济类型【非企业】注册资金(万元)200货币类型rmb
人事部门名称人事部通信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2230号邮编201620
单位网站招聘网址
独立法人  代理中介  已验证  已禁用  有协议  有招聘  注册用户  
单位简介,包括单位规模、主营业务等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由我国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的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创办的,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会计命名的、以培养财会高级人才为目标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院本部现座落在风景优美的松江大学城。经过77年的办学历程,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建设,现已构建起以会计学为核心,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法学、理学、文学为支撑的学科体系, 共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等14个本科专业。2005年我院会计学科经评审被列为上海市教育高地的首批建设项目,开放经济与贸易列入了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招聘信息及相关宣讲会
 
招聘公告主题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08年校园招聘招聘类别全职
宣讲会地点 宣讲起始时间 宣讲结束时间 
招聘内容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由我国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的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创办的,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会计命名的、以培养财会高级人才为目标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院本部现座落在风景优美的松江大学城。经过79年的办学历程,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建设,现已构建起以会计学为核心,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法学、理学、文学为支撑的学科体系, 共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等19个本科专业。2005年我院会计学科被列为上海市教育高地,开放经济与贸易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被列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为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欢迎有志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优秀人才来我院工作。学院根据引进人才的能力水平为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等特殊待遇,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为100——150万元的特殊待遇;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为50——65万元的特殊待遇;教授、副教授、博士为10—40万元的特殊待遇;具体金额由学院和引进人才协商确定。学院还为引进人才提供低于市场价租金的过渡住房。2007年我院招聘计划如下:

招聘部门 招聘人数 招聘专业 任职条件 人数 备注

会计学系 6 会计学 博士 3 分别为内部控制、企业重组、并购会计研究方向

硕士 3 会计信息技术方向2名,能担任双语教学的1名

招聘部门 招聘人数 招聘专业 任职条件 人数 备注

审计学系 1 审计学 硕士 1 能从事It计算机审计实践教学

信息科学系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 1 网络、网格专业方向1人

硕士 1 软件开发、软件工程专业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博士 1 有系统开发经验

国际贸易与经济系 2 国际贸易 博士 1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方向

经济学 博士 1 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专业方向

金融学系 1 信用管理 博士 1

财政税务系 3 财政学 博士 1 有高校教学经验者优先

财政(税收) 博士 2

数学与统计学系 1 应用数学 博士 1

外语系 1 英语 博士 1 商务英语或英语言文学

人文社科系 1 中国近代史 博士 1 有高校公共思想理论课程教学经验

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 1 管理、经济类中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的有关专业 博士 1 有从事风险管理研究的经历,并有较为突出的成果

会计研究院 1 会计学 硕士以上 1 有一定的繁体字识别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

开放经济与贸易中心 1 国际贸易 博士 1 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合计 22 22

应聘方式:有意者请提供本人相关材料(简历、应届毕业生的推荐表、学历、学位、职称、获奖、科研成果目录及代表作等)复印件,寄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人事处,材料上注明应聘岗位。

通信地址:上海松江大学园区文翔路2800号 邮政编码:201620

E - mail: hr@

学校网址:ww***.cn[点击查看]

 

相关链接简历投递Email 
招聘面向对象 发布日期2007.10.26
备注


我们都随时处于正在学习的过程。 [Don Shimoda] *@YingJieS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