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云南财经大学

(全职,发布于2007-12-11) 相关搜索
说明:

此信息由南京大学就业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南京大学就业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云南财经大学2008年人员引进计划
  发布时间:2007-12-11 8:50:38  点击:10

云南财经大学2008年人员引进计划
 

需求专业及方向

学历或职称

数量

岗位

备 注

经济学

博士

10

教师

 

财政(含税收)

博士

6

教师

 

金融

博士/硕士

6

教师

35岁以下

人力资源管理

博士/副教授

1

教师

 

工商管理

博士/副教授

6

教师

 

会计学

硕士或副高以上

5

教师

能承担双语教学

旅游管理

博士/教授

3

教师

 

数学

博士/硕士

4

教师

 

计算机(含数据库与知识工程方向)

硕士或副高以上

6

教师

 

土地资源管理

博士

3

教师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博士

4

教师

 

经济统计

博士

2

教师

 

英语

硕士或副高以上

11

教师

硕士要求重点院校毕业

法学

博士/副高以上

4

教师

 

社会工作

硕士以上

2

教师

 

新闻学或传播学

博士

3

教师

人大、复旦硕士可考虑

广告学

博士/教授

2

教师

人大、复旦硕士可考虑

国际商务

博士/副高以上

1

教师

能承担双语教学

物流管理

硕士/中职以上

2

教师

 

项目管理或工程管理

博士/副高以上

3

教师

 

市场营销

博士/副高以上

2

教师

 

企业管理或财务管理

博士/副高以上

2

教师

能承担双语教学

行政管理

博士

1

教师

 

房地产管理

博士

2

教师

 

建筑学

博士

1

教师

 

劳动与社会保障

硕士或副高以上

2

教师

 

外语类

博士/教授

5

教师

 

对外汉语教学

硕士

5

教师

有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硕士或副高以上

1

教师

 

会展专业

博士/教授

1

教师

 

哲学(中国哲学方向)

博士

1

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

博士/硕士

1

教师

 

中国近现代史

博士/硕士

1

教师

 

跆拳道、体育舞蹈

硕士

2

教师

 

艺术设计(含动画、环艺、工艺设计、视觉传达、影视)

硕士或副高以上

10

教师

 

小语种(泰语、越语)

硕士/本科

5

教师

本科须具有教学经历

图书馆专业

硕士

3

信息咨询

外语能力强

计算机、电教

硕士

10

实验技术人员

 

 

 

云南财经大学十一五期间引进人才待遇

1、院士:根据工作需要提供专门的实验室和其它工作条件,提供尽可能充足的科研经费;配备专职工作助手;住房及生活待遇尊重本人意见。

2、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或博士生导师:免费提供140平方米住房一套(在本校工作满8年,产权归己);给予安家费5万元,科研启动费5万元;解决配偶工作问题。

3、 我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急需,2005年以前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毕业证及博士学位证书,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免费提供120平方米住房一套(在本校工作满8年,产权归己);给予安家费2万元(在本校工作不满8年要求调离学校者须偿还),科研启动费2万元;资助出版专著一部;每月给予博士学位津贴600元(全年按10个月计发);配偶工作视具体情况推荐安排。

4、学校一般学科,以及2006年以后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毕业证及博士学位证书:学校给予购房补助23万元(在本校工作不满8年,要求调离学校者须偿还);科研启动费2万元;资助出版专著一部;每月给予博士学位津贴600元(全年按10个月计发);配偶工作视具体情况推荐安排。

5、 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是省部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或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三层次)人员:学校给予购房补助23万元(在本校工作不满8年要求调离学校者须偿还);科研启动费2万元;配偶工作视具体情况推荐安排。

 

联系地址:云南昆明龙泉路237号云南财经大学人事处

联系电话:0871-5112829  5192353

传真:0871-5112829

联系人:胡小珊 谢昌浩

邮政编码:650221

学校网址:ww***.cn[点击查看]

电子邮箱:rsc@

 

云南财经大学的前身是云南省财贸干部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云南财贸学院并开始全日制本科教育,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199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1998年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新的云南财贸学院,20062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云南财经大学。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校已从单科性的财经院校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哲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形成了以本科培养为主,兼有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实行二级管理,设有19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财政与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旅游学院、信息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城市管理与资源环境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传媒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国际工商学院、东盟学院、MBA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马列部、体育部、大学外语教学部。学校占地1021亩,固定资产总值7.8亿元;藏书140万册,电子图书52万种,中外文期刊2186种;校园网现已覆盖全校所有工作、学习及生活场所。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始终保持经济学、管理学等优势专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学校设置30个本科专业,涵盖经、管、法、文、理、工六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0余人。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着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学校千方百计培养、引进人才,现有1300余名教职工,师资800余人,其中教授100余人,副教授250余人,博士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50余人,硕士学位教师近400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0人。学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依托硕士点加强学科建设和本科专业建设,已建成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4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哲、法、经、管、工5个学科门类;有企业管理学、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统计学和国际贸易学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有会计学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有9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重点教学实验室。学校努力开展科学研究,2000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课题249项;出版专著、教材301部,发表科研论文574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8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77项;主办有《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和《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两种公开刊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泰国、越南等10多个国家、地区的16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与美国库克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会计、国际商务学士学位教育项目已有两届毕业生;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的项目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已连续三年招生。2005年,学校被全国高等教育联合会评为全国一流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同时,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省内各级地方政府等100多个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实质性的校际、校企合作项目及实践基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
  学校大力加强素质教育。1987年以来,学校14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奖,蓝色力量协会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2004年,学校女子篮球队闯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决赛,获第14名;女子网球队分获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第九届双打冠军,第十届团体季军,第十一届团体冠军、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7万余名专门人才。2003年以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左右,高居云南高校前列。他们扎根云岭大地,许多已成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业务骨干,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马锦林、李昆峰先后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党委被云南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集体云南省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党的思想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云南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云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云南省模范职工之家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学校云南省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关怀。周济、陈小娅等教育部领导及徐荣凯、丹增、王学仁、程映萱、吴晓青、高峰等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
  20039月,学校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高等教育改革首家试点单位,提出了有利于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加快学校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改革原则,从投融资体制改革、内部体制改革和落实办学自主权三方面入手,在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和多形式拓展办学空间、改革内部运行机制、队伍建设及扩大办学自主权五方面实现了初步突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等媒体也给予了广泛报道和积极评价。
  学校正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优秀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 爱我的人、恨我的人、以及对我冷漠的人。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慎;对我冷漠的人教我自立。[J?E?丁格] ,@YingJieS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