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此信息由北大就业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北大就业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171万平方米。1978年被确立为国家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学校。首任校长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兼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于建校初期来校执教并担任副校长。前任校长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旭日干。现任校长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连辑。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内蒙古大学已经形成“立足边疆、面向全国、育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求真务实”的校训、“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校风和“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
内蒙古大学是一所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学校建立起了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现设有蒙古学学院、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2个教学科研类学院(含34个系),研究生院(筹)、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3个管理类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59个本科专业、12个双学士学位专业。有4个国家级和2个自治区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还有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设有蒙古语文研究所、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所、周边国家研究所、蒙古文化研究所、蒙古文学研究所、蒙古学研究中心、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生物工程中心、自然资源研究所、民族艺术研究所等24个科研机构。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学科文献信息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截至2007年4月,学校有各类在校生23458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601人(硕士研究生2370人、博士研究生231人)、普通本科生12369人、高职生2266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721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5296人、留学生205人。学校有在职教职工2429人,其中专任教师1438人。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人员55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667人;有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367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被确定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
学校高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有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建校50年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5万人,其中,有3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批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杰出的学科带头人。
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分别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国高校文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学校有2人分别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2人获得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2人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4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学校注重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建校以来,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211工程”建设以来,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1997年以来,新开科研项目1531项,其中国家“863”、“97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6项;获准科技项目经费13556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 5541万元;发表论文8642篇,被SCI、EI、ISTP收录431篇,被SSCI、CSSCI收录542篇(“十五”开始检索);出版专著和教材561部;获得专利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7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前沿水平。以“试管牛”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已经或正在进行成果转化,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有2人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
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全校校舍建筑总面积52.8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及辅助用房面积29.8万平方米。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建成了现代化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园网络中心同时也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全校图书文献总藏量达到174万册,图书馆是CALIS中心的B级成员馆,是内蒙古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NALIS)的中心馆。全校共建成了70个多媒体教室和8个语音教室、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6113万元。
学校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国外20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举办了2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有近4000人次来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学校还有计划地安排了教师出国留学、进行学术访问,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内蒙古大学实现了从普通高等学校到全国重点大学、从一般性建设院校到“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从地方性大学到省(自治区)部共建大学三次历史性跨越,日益成为祖国北部边疆地区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的要求,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加大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建设的力度,为最终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大学2008年人才需求信息表
|
学院 |
专业/研究方向 |
学历要求 |
蒙古学学院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博士 |
新闻学 |
博士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社会学、社会工作 |
博士 |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
博士 |
人文学院 |
世界史 中国古代史 历史文献学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学 |
博士 |
外国文学 古代文学 |
博士 |
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 |
博士 |
科学技术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博士 |
传播学 |
博士 |
旅游规划 |
博士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少数民族经济 |
博士 |
金融学 会计学 |
博士 |
企业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博士 |
法学院 |
民商法学 法理学 |
博士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博士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专业 日语专业 |
博士 |
法语专业 德语专业 |
博士/硕士 |
公共管理学院 |
公共管理(定量分析、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电子政务、公共经济、公共政策、行政法学) |
博士 |
心理学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博士 |
理工学院 |
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 |
博士 |
通讯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
博士 |
理论物理 微电子 材料物理 |
博士 |
物理学相关专业(实验) |
博士 |
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
博士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博士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博士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博士 |
化学化工学院 |
无机材料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
博士 |
环境工程 材料物理 化学工程 |
博士 |
生物有机化学及糖化学 |
博士 |
生命科学学院 |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博士 |
遗传学 植物学 植物化学 |
博士 |
生态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草业科学 |
博士 |
生殖生物学 植物分子生物学 植物生物技术 |
博士 |
植物遗传育种 植物保护 植物生理 植物栽培 |
博士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博士 |
艺术学院 |
作曲与作曲技术 戏剧表演 |
博士/硕士 |
文艺学 |
博士 |
|
地 址:呼和浩特特市大学西路235号内蒙古大学人事处(010021)
电 话:0471-4992230 0471-4992415
邮箱:nmgdxrs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