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全职,发布于2008-03-03) 相关搜索
说明:

此信息由清华大学就业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清华大学就业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发布时间:2008-03-03 截止时间:
招聘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单位 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单位地区:
单位隶属部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
单位行业: 石化/化工
单位地址: 上海市浦东北路1658号
 
单位邮编: 201208
 
单位主页: 
 
单位联系人: 
 
单位联系方式:
 
单位Email:   
  招聘 信息内容

一、单位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坐落在陆家嘴金融区和外高桥保税区之间,西临杨浦大桥,紧邻翔殷路隧道和在建中的五洲大道。本院创建于1960年,是中国石化重要的石油化工科研开发基地。198412月,由原来的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石油化学研究所成建制地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所,于1990年由研究所升格为研究院。1998年底,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并于20004月,随中国石化整体重组改制,本院上市部分设立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至今。

本院长期从事基本有机原料、有机原料二次加工及高分子材料合成等石油化工成套技术及相关催化剂及催化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业务,致力于石油化工烯烃和芳烃的化工利用;同时也是基本有机原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的依托单位。经过几代科技人员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瞄准当代国际石化技术的先进水平,开发了一系列有机化工原料生产工艺及催化技术,为我国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取得了一大批工业化成果。如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甲苯歧化制二甲苯、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等催化剂和成套工艺技术水平已居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在醋酸乙烯、PTA、裂解汽油加氢、催化蒸馏合成甲基叔丁基醚、分子筛烷基化合成乙苯及异丙苯等催化技术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本院与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竞争,努力拓展国际技术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7万吨/年甲苯歧化工艺包已在海外建成装置并投产。

在规划未来发展中,本院确定了“一个目标,两个基地,三支队伍,四个一流”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中国石化化工技术平台,开发有机原料生产技术,在芳烃及其衍生物技术、乙烯及其衍生物技术、丙烯及其衍生物技术、C4/C5及其衍生物生产技术和C1化工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大型化、成套化、高性能化的研究,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石油化工研发中心,为中国石化科技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公司生产、经营、科技管理现状等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主要从事石油化工烯烃和芳烃的化工利用,包括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精细石油化工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等技术领域的研究,研发工作涵盖了自前瞻性探索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套工艺技术及配套催化剂研究开发、工程化放大等过程。

上海院设有研究部、室16个,科研人员近500名;拥有中试及小型实验装置130套,拥有投射电镜、核磁共振等大型精密仪器20余台。

四十多年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坚持不断创新与精益求精,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适用于多种单元过程的石油化工催化剂及成套技术。其中大部分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大中型石化生产装置,为我国石化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与组织下,强化核心技术领域,加快科技开发,为中国石化的技术进步和资本增值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竞争,部分科研成果已成功进入国际技术市场。

发展前景 总体目标:

2010年,将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建设成为展示中国石化科技创新水平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有机原料及化工新材料为特色的一流石油化工研发中心。

二个基地:

以专业化发展的思路,发展和建立创新与工程化产业化专业优势互补,核心能力突出的二个专业化基地:

浦东基地 —— 研发创新;

漕泾基地 —— 工程化与产业化;

浦东基地 —— 研发创新。

发展成为中国石化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及工艺技术为特色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石油化工研发创新基地。

漕泾基地 —— 工程化与产业化

以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原则和要求,凝聚整合内外资源,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石化基本有机原料催化技术工程化与产业化基地。

三、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发展前景

人才队伍现状:通过几十年不懈努力,上海院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及各类专家为代表的石油化工科技开发队伍。

截止20067月底,全院有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50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教授21名、高级职称103名,中级职称209名;博士45人,硕士101人,本科170名,大专及以下288名;实验室化工操作人员105名,另有派遣用工60余名现有职工以中青年为主,30 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占17%;3150岁年富力强,又具有丰富管理科研经验的职工占75% 95%以上学科带头人,年龄在3150岁。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已经全部是45岁以下青年干部担任,科研管理一线骨干也全部是年轻同志。至2010年上海院的管理和科研核心骨干相对稳定。随着我院科研、管理和改革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知识构成不断优化,人员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发展前景 为了实现上海院“一个目标、两个基地”的发展战略规划,满足科技创新与工程化产业化两个体系所需的人力资源,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我院制定了2010年的人力资源目标和需求,包括以下几项:

1、到2010年,上海院应有12名院士,在催化新材料开发、部分新能源等技术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相应领域的领头人,并成为上海院技术领先的标志。

2、到2010年上海院应有总部高级专家3名,院首席专家30名、150名专家。

3、到2010年上海院应有80名博士,150名硕士。

4、到2010年上海院的职工总数控制在700人规模。

未来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催化技术领域和工程工艺技术领域,而且以高层次人才为主。

人力资源政策、人才成长、激励政策及主要措施等

1、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包括留学归国人员、博士、硕士等,以固定合同期限或完成工作项目方式聘用。

2、完善内部岗位流动机制,鼓励员工通过岗位竞聘,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

3、给予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三支队伍”建设,鼓励员工多元化发展。

4、完善“职工收入指导线体系”。将员工的收入与其能力、业绩相挂钩,员工的薪酬要逐步市场化,并形成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的上海院薪酬制度。

5、完善员工和部门的有效绩效评价和管理体系,畅通晋升和淘汰渠道,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6、完善福利措施,提供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7、为解决新职工住房问题,分别提供大中专以上毕业生租房补贴及博士研究生购房补贴。

四、企业文化

上海院企业精神 艰苦创业,严谨求实,协力攻关,开拓创新。

上海院企业理念 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和谐发展,支撑石化。

上海院企业使命 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员工提供机会。

上海院科技发展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上海院发展目标:到2010年,将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建设成为展示中国石化科技创新水平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有机原料及化工新材料为特色的一流石油化工研发中心。

员工生活 为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由院党委、工会、团委以及员工自发组织等适时举办各类活动,既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又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工作环境通过四十多年的建设,上海院的工作环境和实验装备自动化程度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先后通过ISO9000QHSE认证后,进一步优化了实验室的环境设置和实验装置的更新,良好的工作环境也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自豪感。

人才战略“艰苦创业、严谨求实、协力攻关、开拓创新”是上海石化院的企业精神;与企业战略目标需求相适应,与工作岗位相关联,与员工志向相协调,引人与引智相结合是上海石化院人员配置的原则;充分重视员工需求,不断完善学习培训体系,创造员工成长空间,建立与市场、能力、业绩相关联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是上海石化院孜孜以求的目标;遵守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是上海石化院和员工共同的义务。

五、需求主要信息及联系方式

近年内毕业生需求主要信息

2010年我院职工总数拟控制在700人规模。每年的毕业生引进将以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为主,同时根据我院科研、管理和改革发展的要求,从社会上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其中,每年引进毕业生的人数在40名左右,硕士博士占80%以上,需求专业主要分布在:催化、工程工艺技术、仪表自控、化工分析等。

单位地址:上海市浦东北路1658号(邮编:201208

联系部门:人力资源部

人:陆巍然

联系电话:021-68462197-1305

传真:021-68462283

电子信箱:luwr@

单位网址:ww***.cn[点击查看]

打印招聘信息】 【发布时间:2008-03-03】 【访问次数:2564】 【关闭】
 

%www.yingjiesheng.com%
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上一条: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上海 地区相关信息>> 下一条: 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