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16年7月14日,20世纪初期,在章鸿钊、丁文江和翁文灏等中国近代地质事业的奠基者们,将近代地质科学率先引进中国的同时,也亲手筹划和创办了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室,这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也是在中国大陆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今天,当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徜徉于这座焕然一新、精美壮观的博物馆中,回首91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走过的历史,它是一部与中国近代科学同行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国家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地质博物馆不仅具备典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三大传统功能,而且富有时代特色,融科普、教学、学术交流、观赏于一体,社会影响非常广泛。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科研情况:中国地质博物馆设置了地层古生物和岩石矿物这两个研究室。地层古生物研究室现有2名研究员和3名博士,主要从事恐龙蛋化石、古鱼类、古昆虫以及古植物研究。岩石矿物研究室现有3名研究员、3名博士和1名硕士,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岩石、矿物、宝石和矿石,对已有的岩矿标本藏品进行鉴定、描述,以便陈列和典藏,涉及岩石学、矿物学、宝石学、矿石学和矿床学等学科。
中国地质博物馆出版了有关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专著,如《辽西侏罗-白垩系过渡层生物群及地层年代研究》、《辽宁西部原始鸟类及伴生化石研究》、《巨型山东龙》等专著,并在世界上掀起了辽西热河动物群研究的热潮。
我馆率先将宝石学引入中国,建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宝石研究室和第一个宝石陈列厅,并扛起宝石学发展的大旗,同时出版了许多有关宝石专著,如《宝石通论》、《宝石》、《宝石鉴定法》、《系统宝石学》、《宝玉石鉴赏指南》、《宝石评价》、《宝石鉴定与商贸实务》、《实用宝石加工技法》以及《中国金伯利岩》等。我馆的科研人员还在《Nature》、《Science》、《古生物学报》、《地质学报》和《岩石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综上所述,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下,在国内外地质学家的指导和参与下,在一代又一代“地博人”的辛勤努力下,如今已发展成为在全世界负有盛名、在亚洲规模最大的地学博物馆,并逐渐建成“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招聘意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新一代“地博”领导集体提出了“典藏立馆、科研强馆、科普兴馆”的目标,特别强调科研的重要性。中国地质博物馆真诚欢迎有志于从事中国地质博物馆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事业的英才前来应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