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安徽黄山]黄山一中2009年公开招聘和选调教师

(全职,发布于2009-06-11) 相关搜索
说明:

此信息由阜阳师范学院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阜阳师范学院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黄山一中2009年公开招聘和选调教师公告
 
[ 作者:王茂涛    所属单位:就业指导中心    加入时间:2009-6-11 1:07:30    点击数:49 ] 
   

黄山一中2009年公开招聘和选调教师公告

 

为优化教师队伍、调整教师专业结构和扩大办学规模需要,经报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黄山一中公开招聘和选调教师5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选调教师岗位和人数要求

合计

序号

招聘、选调岗位

人数

专业要求

备注

5

1

高中语文教师

1

汉语言文学

 

2

高中数学教师

1

数学

 

3

高中英语教师

1

英语

 

4

高中地理教师

1

地理

 

5

高中心理学教师

1

心理学

 

 

二、招聘、选调原则

1、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德才兼备、择优选用的原则。

2、每人限报一个职位,每个招聘和选调职位的报考人数等于或少于4人的,该职位的招聘和选调直接进入面试环节予以选聘,超过4人的采取笔试加面试的方式予以选聘。

3、面试实行达线控制,拟选聘人员面试成绩不得低于良好等次(75分)。

4、本次招聘选调工作在区招聘和选调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区人事局、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区监察局实行全程监督。

三、招聘、选调对象与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品行端正,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心健康。

(二)招聘对象条件

1、区内外全日制应历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历应为本科,且都要求专业对口。

2、全日制应历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8周岁(198161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7961以后出生)。

(三)选调对象条件

1、黄山区教育系统义务教育阶段在编在岗教师。

2、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或具有相应的高中教师资格。

3、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7461以后出生)。获得区级学科带头人及以上称号的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6961以后出生)。

四、报名及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2009612-18日。

2、报名地点:黄山区教育局人事科(区教育局四楼)

联系电话:0559-8530277

3、资格审查:由区监察局、人事局、教育局对报名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审查,并对符合条件人员核发准考证。

4、注意事项:报名时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高校毕业生未发毕业证的,须提供加盖学校公章的就业推荐表报考)、教师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A4纸复印);近期同底一寸免冠彩色照片3张;在职教师报名时还需提供学校同意报考的介绍信。报名费笔试45/科,面试费80/人(面试时交)。

五、考试

1、考试分笔试和面试进行,笔试成绩不计入最后成绩,只作为进入面试的条件。

2、笔试分专业知识科目和综合知识科目两部分,其中专业知识占80%,综合知识占20%,合成总分100分。专业知识(含教学设计)考试范围为所报考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其中心理学笔试内容参考潘菽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以及曹日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综合知识考试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学》、《心理学》等。

3、依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41比例确定面试人员。笔试成绩相同者,按专业知识成绩高低排序进入面试。

4、面试为100分,当场亮分。试教时间为25分钟,答辩时间为10分钟。

5、进入面试环节的应聘者,在面试时必须书写一份教案(所报学科现行高中教材),提前40分钟准备,然后进入试教、答辩环节。

    六、体检与考核

    根据面试成绩,按11的比例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确定体检和考核对象。体检和考核由区监察局、人事局、教育局统一组织。如有体检和考核不合格者,按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体检标准参照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执行。

    七、公示与聘用

    体检和考核均合格者为拟聘用人选,在黄山区政府网、黄山区教育网公示7天无异议的,由教育主管部门报送区人事局审定,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办理编内聘用手续,享受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黄山区监察局 黄山区人事局 黄山区教育局

〇〇九年六月十日

 
 
     

.www.yingjiesheng.com.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