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广州]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全职,发布于2009-06-18) 相关搜索
  • 工作地点:广州
  • 职位:研究人员|出纳
  • 信息来源:中山大学
说明:

此信息由中山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中山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 招聘详情
招聘职位   研究人员、出纳
学历要求   本科
招聘专业   如下
招聘人数   若干
其他要求  

一、招聘岗位、专业和资格条件
(一)招聘岗位、专业和人数
1.专业技术岗位5个,专业范围有:经济、人文地理、法律、管理等;具体方向包括:宏观经济、城市(区域)经济、产业(服务)经济、国际经济、科技政策等。
2.财务管理(出纳)岗位1个,专业范围:财务、会计。
(二)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1.应聘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条件:
(1)具备《广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试行办法》(穗人发﹝2005﹞131号)规定的基本条件。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3)具备与所应聘职位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并有较强的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4)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沟通能力;熟练操作MS OFFICE及数量软件(如:SPSS、STATAS 、SAS等);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模型。
(5)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咨询研究、课题策划有创新性构想。
(6)熟悉广州市情,参与过政府重大应用研究课题或项目,具有在政府部门从事某一领域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或具有在国内外著名咨询机构从事咨询工作经验的人员优先。
(7)身体健康。
2、应聘财务管理(出纳)岗位基本条件:
(1)具备《广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试行办法》(穗人发﹝2005﹞131号)规定的基本条件。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谦虚,善于团结同志,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财会法规,依法办事,恪守信用、保守秘密。
(4)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知识和技术手段,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和其他文化知识基础。
(5)身体健康。
2.资格:
(1)专业技术岗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原则上不能超过45周岁);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原则上不能超过40周岁);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研究生学历并有博士学位,或出国留学并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研究生学历并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或在国外取得硕士学位,年龄在30周岁以下。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学历学位证书需提供教育部认证书。
(2)财务管理(出纳)岗位:具有财务、会计专业本科学历,有会计上岗证,年龄在35周岁以下,有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者优先。
二、引进人才待遇
招考聘用人员按规定实行一年试用期,并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实行人员聘用制。聘用期间按所聘岗位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副高以上职称和博士学位人员可享受一定数额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试用期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自谋出路或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推荐就业。
三、应聘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时间、地点:2009年6月19—26日,在广州市白云区新市云安路119号广州市社会科学院613室人事处报名。
2.报名资料:(1)报名表一份(见附件);(2)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学历学位证书需提供教育部认证书)及专业技术资格证的原件、复印件各一份;(3)代表本人学术水平的代表作若干;(4)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材料。
3.外地报考人员可在网上报名(其他资料可以邮寄方式,截止时间以当地邮戳为准)。
(二)考试 
1.考试范围:本专业基本知识。
2.考试办法:根据招聘岗位要求采取专业知识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简化考试程序,不要求参加笔试。笔试、面试成绩采取百分制,笔试成绩不带入面试,面试名单依笔试成绩高低顺序,按招聘岗位数1:5的比例确定。
3. 招聘专业岗位人数与报名人数必须达到1:3才能开考。
(三)体检
依面试成绩高低顺序,按招聘岗位1:1的比例确定体检对象。体检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的体检标准,统一到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费用由应聘者自行负责。
(四)考核
对体检合格的应聘人员进行考核,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科研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
应聘人员体检或考核不合格的,可按面试成绩高低顺序重新推荐人选。
(五)确定拟聘人员并进行公示
根据考试、体检、考核结果,经我院党组审定,对拟聘人员进行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的范围对应招聘公告的范围)。公示期间,对拟聘人员有异议的,将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查。
(六)录用
上述程序全部完成后,我院将根据规定,为录用人员办理有关手续。
四、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1.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处于刑事处罚期间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不接受其应聘申请。
2.应聘人员提供的身份证明和岗位所需的资格材料应当真实有效,如发现弄虚作假,取消其应聘资格。
3.本公告在《广州日报》、中国广州人事网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等网站发布。
     

应聘方式  联系电话:020-86464125、86464101 E-mail:lzm123@;zzx8293@ 联 系 人:刘小姐、曾先生 报名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新市云安路119号广州市社会科学院613室人事处
 ■ 公司情况
企业名称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单位性质   科研设计单位
所属行业   
所在地   广东省广州市
经济类型   
固定资产   
招聘形式   
招聘程序   
 ■ 联系方法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Email   
主页   ww***net[点击查看]
邮编   510410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云安路119号
 ■ 企业简介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研究机构(正局级事业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原称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7月,1989年8月改称现名。因机构改革的需要,2003年7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原广州市经济研究院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合并,组建成现在的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同时决定撤消原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其承担的任务并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并成立了以舒扬同志为院党组书记、李江涛同志为院长、郑伯范同志为院党组副书记兼纪检组长、蒋年云同志为常务副院长、刘江华和朱名宏同志为副院长的新一届院领导班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行动准则,坚持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把立足广州、研究广州、服务广州,为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和为广州市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作为基本任务。25年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怀、支持和领导下,规模不断扩大,事业不断发展,培养出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出了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些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建立了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由一个后起的地方小院发展为一所学科门类多、科研能力强、功能齐备、文献资源丰富的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研究机构。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下设部门18个:办公室、人事处(外事处)、科研处、哲学文化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管理研究所、现代市场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经济决策仿真试验室)、金融研究所、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政治法律研究所、出版编辑中心、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等。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拥有一个占地面积16亩的独立大院,科研办公用房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院馆藏中外文图书8万多册,学术报刊资料500多种。早在2001年就建成院内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和连接国际互联网的院网站系统。图书集成管理、全文数据库检索和办公自动化等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投入使用,在本院形成了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检索远程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的现代化科研环境,为科研、办公等各项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编制人数171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2名(研究员22人、副研究员30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5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8人,获博士学位的16人,获硕士学位的41人。拥有一批在省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学术造诣较高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荣获“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2人,荣获“广州市优秀专家”称号的5人, 有20人受聘担任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的顾问,有5人作为决策咨询专家入选“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还有5人荣获广州市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目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已形成一支多学科、多层次的并有较高素质的科学研究队伍。

25年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积极参与和独立承担有关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决策研究,特别是研究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多项研究成果被各级市政府采纳,有的还被作为文件下发,发挥了政府“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其中主要有《广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研究报告》、《广州市党风廉政建设纲要》、《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研究报告》、《建设广州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研究报告》、《组建广州大型企业集团的研究报告》、《广州旅游发展战略》、《广州市政府机构改革思路》、《广州市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白云山集团解困方案》、《广州市留学回国人员工作调研报告》、《广州文化发展战略》、《民主的根基——广东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实践》、《开放与封闭: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十年自然灾害对广州经济发展影响的对策研究》、《广州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等。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但又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始终瞄准学术理论前沿,既注意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又注意各学科基础理论的深入探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等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一些学科,如哲学文化、城市管理、广州地方史、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学、社会学等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专著有:《社会主义四百年》、《精神文明学》、《广州简史》、《时代演进与价值选择》、《改革时代的理性思考》、《企业文化学》、《精神文明机制论》、《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现象学的使命》、《城市管理原理与方法》、《人格论》、《岭南文化》、《经济人与道德人》、《精神文明建设机制论》、《广州外贸史》、《同步与超越》、《广州百科全书》、《历史决定论的现代阐释》、《变革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大整合》、《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研究》、《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概论》、《国际政治经济学》、《隋唐道家与道教》等。据不完全统计,至2005年底,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承担和完成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各类课题250多项,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的课题、企事业单位委托和合作的研究课题380多项。出版专著、编著226部,论文集27部,发表论文3000多篇,完成调研报告等1000多份。全院获得各类优秀成果奖共394项,其中获国家级奖9项,获省部级奖52项,获市级奖133项,其他奖项200项。
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学术研究显著特点之一。25年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越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学术研究机构一直保持良好的联系,互派访问学者,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来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外国和港澳台专家学者284人次,出访外国、港澳台的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685人次,外派的访问学者和留学人员45人次。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有公开出版发行的院刊两份:《开放时代》和《珠江经济》。其中《开放时代》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索(CSSCI)来源期刊。《开放时代》和《珠江经济》各有特点,两刊都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品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另外,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编辑的内部刊物《领导参阅》、《广州经济研究简报》及时向广东省和广州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社会科学理论动态等,受到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十一五”期间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时期,为繁荣发展广州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将按照《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广州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的要求,坚持立足广州、面向实际,研究广州、服务广州,为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和为广州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
(1)20***109[点击查看]




A man can fail many times, but he isn‘t a failure until he begins to blame somebody else. -- J. Burroughs download.yingjies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