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源编码研究院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版权协会、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家标准提出单位,为实施视频、音频和文本编码国家标准,提高编码的适用性,满足各政府部门、各行业组织和各业务领域对编码在信息身份辨别、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信息交换等的不同要求,以及保证系统间的互操作而倡议成立的第三方专门从事编码研究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组织。 研究院从资金、技术、管理三方面进行资源优化配置,面向国内各相关机构、行业组织和专家开放。研究院得到中国版权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图书音像资料馆、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等标准起草单位和相关组织的支持。 研究院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广泛吸收相关行业、领域权威机构以及专家的参与,建立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和工作平台,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和国际标准,开展数字资源编码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研究院参与制订的国家标准包括:《中国标准视听作品号 第1部分:视听作品标识符(ISAN)》、《中国标准视听作品号 第2部分:版本标识符(V-ISAN)》、《中国标准音乐作品编码(ISWC)》、《中国标准文本编码(ISTC)》、《中国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CDR I)》《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第1部分:国家和地区代码》、《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第2部分:行政区划代码》等。 研究院为非盈利的社会公益性法人机构,对申请、注册和分配视频(ISAN)、音乐(ISWC)、文字(ISTC)和中国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CDRI)等编码不收取任何费用。 研究院内设机构为:综合业务部、视听资料编码研究部、音乐作品编码研究部、文本编码研究部、国际联络部、法律事务部、数据处理研究部。 研究院的主要业务范围是: 开展视听、音乐、文本和唯一标识符等编码技术的研究; 贯彻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负责搭建社会开放的公共自助编码平台,根据相关国际组织的授权,免费为社会提供视频(ISAN)、音频(ISWC)、文本(ISTC)、中国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CDRI)等编码服务。 研究院的组织管理:按照有关规定,研究院设理事会,实行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由举办者或举办者指定的代表、领域专家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