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会安排:
时间:2009年11月18日9时
地点: 清华大学工会俱乐部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定于2009年11月18日9时在清华大学举办中冶集团校园专场招聘会,届时将有中冶集团总部及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冶集团华冶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冶海外工程有限公司、瑞木镍钴管理(中冶)有限公司、中冶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冶集团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单位到会诚聘英才,毕业生总需求百余人,欢迎广大毕业生朋友参加。
需求专业:结构工程、工民建、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给排水、工程预算(工程造价)、机械设计、热能工程、电力及自动化、采暖通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煤化工、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金属材料、财务管理、数学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战略管理、投资管理、审计、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档案管理、国际贸易、中文、新闻、外语等。
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
需求计划.xls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冶集团,英文简称MCC)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冶金工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先后承担了宝钢、鞍钢、武钢、攀钢等国家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任务,为中国冶金工业的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中冶集团也是国家基本建设和海外工程承包的主力军;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拥有铁、铜、金、镍、钴、铅、锌、铝等生产企业和矿山资源;是中央企业中唯一以纸浆为主要产品、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纸业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之一;还是重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冶置业”品牌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国际知名承包商,中冶集团在海外各地开辟了广阔市场,足迹遍及五大洲,承建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经济效益的项目,受到了项目所在国的好评和欢迎。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冶金建设公司,隶属冶金工业部,是专门负责海外工程市场开发运作的窗口公司。1994年,根据国家组建“大集团、大公司”的设想要求,经国家批准,经贸委和冶金部以中国冶金建设公司为核心,将部属的部分设计院、勘察院和施工企业以企业联合体的形式组建了中冶集团。中国冶金建设公司更名为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1998年,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及组建大集团的要求,冶金部决定并征财政部同意,将冶金部所属的所有勘察、设计院和施工企业的人事权及资产划入中冶集团公司管理;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冶集团与主管部门脱钩并划归中央管理。至此,中冶集团开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母子”公司模式规范运作。2006年5月8日,经国资委和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进入董事会规范运作试点后又更名为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集团是集科研开发、咨询规划、勘查测绘、监理设计、建筑施工、房地产综合开发、设备安装、设备制造与成套、资源开发、工业生产、技术服务与进出口贸易于一体,多专业、跨行业、跨国经营,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中冶集团曾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4项;国家优秀设计工程设计奖110项,优秀工程勘察奖20项;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42项,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120多项。截止2008年底,中冶集团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339件,其中发明专利167件。
作为国家大型企业集团,中冶集团把制度改革和机制转换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改革,着力进行自主创新,努力增添企业活力,优化经营结构,改进经营方式,提升经营功能,提高发展质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自1998年以来,中冶集团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规模每年以近30%的速度增长。至2008年,中冶集团拥有总资产2027.66亿元,经营收入达到1651.81亿元,拥有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超过50000人。2008年,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公布的“225家全球最大承包商”中,中冶集团排名第12位,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32位。2009年,由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80位,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27位。此外,中冶集团是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已成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中冶集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提升、做强做大、持续发展、长富久安”的发展总战略,大力推进EPC工程总承包、金属资源开发、纸业、技术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五大产业结构发展,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