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单位所在地: |
河南省 |
单位地址: |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梅元庄 |
邮 编: |
455004 |
联系电话: |
0372-3122196 0372-3120058 |
传 真: |
|
单位网址: |
|
联系人: |
王宏,薛白 |
电子邮箱: |
agwh98@,baixue6352@ |
招聘说明: |
|
单位简介
安钢集团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已为集团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增强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现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0名。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
2、最近两年在国内外获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
3、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理论修养,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尽职尽责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4、具备在本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二、2010年博士后研究课题
产品研发:
1、石油储罐用钢(SPV490,12MnNiVR)的研发及大线能量焊接工艺研究
结合现有的工艺装备状况,进行合理的成分体系及合金系统的设计,使之能够降低成本、满足力学性能要求、适应冶炼、轧制和热处理工艺,焊接性等;摸索不同微合金元素的添加工艺对大线能量焊接HAZ韧性的影响;Ti的不同状态的生成及对焊接性能的影响;冶炼、连铸、轧制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的不同组合对力学性能及焊接性能的影响;板形及表面质量控制研究。
使安钢具有屈服大于490MPa,抗拉大于610MPa(厚度至40mm)适应大线能量(10KJ/mm以上)焊接要求的石油储罐用钢板的批量生产能力。
2、耐候钢产品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
研究不同大气环境下,耐候性能的机理与成份体系设计,研究适合安钢目前工艺装备情况下耐候钢的生产工艺,不同组织、不同成分、不同腐蚀环境下耐候钢的耐候机理和生产工艺。钢板耐候性与强韧性匹配研究;耐候性能的评价试验研究;耐候钢的应用研究。
进行Q345~Q500级别耐候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3、经济性耐候桥梁板工艺研究及开发。
研究设计低成本耐候桥梁钢成分体系;工艺控制研究(冶炼、连铸、轧制、热处理),不同成分体系、不同轧制工艺、不同热处理制度及不同组织状态对耐候性能的影响;钢板耐候性与强韧性匹配研究;耐候性能的评价试验研究;耐候桥梁钢的应用研究。
完成低成本耐候桥梁钢Q235~Q420q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4、高强度耐磨板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
成分设计研究;工艺控制研究(冶炼、连铸、轧制、热处理),不同成分体系、不同轧制工艺、不同热处理制度及不同组织状态对性能的影响;钢板硬度与韧性匹配研究;焊接性能研究;耐磨性能评价试验研究;耐磨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完成NM360-NM400(最大厚度40mm,相对耐磨性大于1.0)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5、超深冲钢及生产技术研究。
超深冲钢的具体技术要求,包括纯净度、表面质量、深冲性能、板型及尺寸公差等。高性能超深冲钢及冷轧基料用钢的分类和不同级别技术要求。钢种成分和组织设计,轧制工艺的合理设计,获得超深冲性能合理工艺。深冲性能的判定检验方法,深冲性能影响因素及控制(包括成分、组织与织构等)。如何保证严格的夹杂物要求以及轧制工序中的板型及表面质量要求。
工艺研究:
6、热轧钢带板形工艺研究及控制。
针对安钢1780mm热连轧生产线的工况,制定板形控制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最终保证热轧钢带的板形良好。
7、钢的耐热、耐蚀性能研究与控制
针对奥氏体型耐热钢的性能要求,选用一种或几种应用领域广泛的钢种,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及试验方案,对其进行工艺研究,为品种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8、钢中夹杂物控制研究
针对不同钢种特色和使用要求的夹杂物类型、尺寸、分布等的控制技术研究。
9、连铸板坯表面横裂纹控制研究
针对连铸坯尤其是热连轧双流板坯连铸,找出横裂成因及优化措施。研究含铌、钼等微合金元素钢的铸坯质量控制措施。
节能减排:
10、钢铁生产中节能降耗最新技术研究。
在节能方面,废气循环技术,减少过程各种热损失,余热余能回收,固体废热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冶金二次能源的开发。
11、钢铁生产中废弃物应用实现绿色生产研究。
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钢渣超低排放资源化利用技术,高炉矿渣微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高炉含锌或碱金属粉尘处理技术,含铁废料利用新工艺开发,提高钢铁渣和固体废弃物利用价值和利用范围,真正实现“零排放”。
三、报名要求
有意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请提供以下材料:
1、博士后进站申请表;
2、拟选课题研究思路(3000-5000字);
3、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博士毕业证明材料;
4、博士论文或论文初稿,公开发表的两篇学术研究代表作;
5、本人身份证件、1寸免冠照片2张。
以上材料均用A4纸格式打印(复印),除论文及研究思路外,其它材料恕不退还。
备注
招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