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南京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南京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重庆理工大学
2010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简章
一、学校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始建于1940年,原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划转到重庆市。历经近7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以工为主,工、经、管、理、文、法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占地2200余亩,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教授、副教授45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超过70%。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80余人(其中院士8人)。现有研究生及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万余人。
学校在保持学科传统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形成了以工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构架。目前,学校设有4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自2003年以来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总经费2.8亿元,年均科研项目经费超过4600万元。近五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8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180余部;获得授权或公开专利19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同时,科研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奖励76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23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计表明,近五年我校在全国高校授权专利排名中一直名列前100强。
在2005年教育部组织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优秀”结论, 2006年我校党委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
二、招聘原则
1.计划统筹、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优先引进近期拟申报硕士点的学科专业、重点学科、品牌专业、新办专业急需的人才。
2.既重身份(职称、学历),更重教学、科研业绩的原则。
3.坚持择优录用、聘约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人才引进工作应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办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招聘计划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等工作人员等91名。(详见《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情况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 。
四、招聘范围和对象
招聘人员面向社会,凡符合招聘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以及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机关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不能进入招聘范围。
五、招聘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品行及职业道德和教书育人的精神;
3.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4.具备《一览表》 列出的招聘条件;
5.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良,没有受过处分;
6.符合事业单位人员回避要求和审批机关确认的其他条件。
六、招聘程序和方式
应聘人员只能选择本次招聘的一个岗位进行报名,分岗位竞聘,学校按照“自愿报名、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采取面试、试讲、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1.应聘者直接向用人单位(指我校各处级单位)提交(邮寄或发电子邮件)《重庆理工大学应聘人员审批表》(该表及用人单位联系方式可在我校校园网下载或查询),同时务必提交本人身份证、学历及学位证书、职称证书或聘书、各种荣誉证书或获奖证书、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复印件或扫描件(此为应聘资格审查之依据,原件请在面试及正式报到时提交)。
2.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通知初选通过人员考核时间、方式等信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考核。用人单位在考核前应核对应聘者的个人身份证明和教学科研成果等证明材料的原件。
3. 组织体检。体检由重庆理工大学人事处统一组织。体检标准参照国家人事部颁布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执行。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4. 学校复审。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学校聘请的相关学科专家和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科研处、人事处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可聘请校外专家)成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专家咨询小组。专家咨询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审查拟引进者的学术水平。其他人员由人事处进行审查。
5. 校长办公会审定。
6. 对校长办公会审定同意拟聘用的人员,由人事处在校园网上公示招聘结果(公示7天)。
7. 公示期满,人事处同志负责与无异议的拟聘用人员签订协议,并办理入校等相关手续。
七、聘用审批
经校长办公会审定同意拟聘用的人员,由重庆理工大学提出拟聘用意见,并将《重庆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审批表》和《重庆市事业单位拟聘用人员名册》送市教委审核,同时报市人事局审批。
经审批同意聘用的人员,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按照《重庆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渝府发[2003]37号)和《重庆市人事局关于转发〈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的通知》(渝人发[2006]68号的规定,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完善聘用手续。相关待遇按重庆市关于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公开招聘的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见习)期。试用(见习)期内或期满考核不合格或发现试用期隐瞒聘前病史且身体条件不符合岗位要求、以及提供虚假材料的人员,取消聘用资格。
八、聘用待遇
1.所有聘用人员均按照重庆市或学校的有关规定兑现工资待遇。
2.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另外享受以下待遇:按学校相关规定享受引进高层次人才待遇。我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待遇由基本待遇及追加待遇两部分构成。其中,追加待遇可累计,上不封顶。
九、 招聘联系方式
电话:023-62563354 传真:023-62563355
E-mail:rsc@
联系人:
通讯地址: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重庆理工大学人事处
邮编:400054
欢迎访问学校网址:ww***.cn[点击查看]
十、纪律要求
公开招聘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严格执行招聘政策规定,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若违规或弄虚作假,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本简章由重庆理工大学负责解释。
附件:1.《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情况一览表》
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校外招聘计划
单位
序号
工作岗位
人数
学科专业要求
(研究方向要求)学历或职称要求
党派要求
年龄要求
最后学历毕业高校要求
备注
数理学院(9人)
1
统计学系教师
2
概率统计、统计学
博士或教授
——
如为博士要求不超过35周岁;如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应具有教授职称)应不超过50周岁
"211"工程院校
2
应用数学系教师
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理金融方向优先)
——
"211"工程院校
3
高等数学教研室教师
2
数学/应用数学
——
"211"工程院校
4
应用物理系教师
1
应用物理
——
"211"工程院校
5
数学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
1
应用数学
——
"211"工程院校
6
物理实验中心实验技术人员
1
物理
——
"211"工程院校
重庆汽车学院
(17人)1
工程力学系教师
2
力学/机械学科专业(CAE方向)
博士
党员优先
≤35岁
"985"院校
2
工业工程系教师
1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自主设立)、 (研究方向:物流工程、质量工程、信息化技术、效率工程、人因工程等)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3
机械基础教研室教师
1
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4
机械系教师
2
流体机械及工程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1
精密仪器与机械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汽车工程系教师
1
车辆工程学科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5
汽车工程系教师
1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1
热能与动力工程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1
汽车服务工程或相关专业
博士
——
≤35岁
——
6
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中心实验技术人员
1
工业设计
硕士(要求具有工作经历,具有工程师职称的优先)
——
≤35岁
——
人事代理
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1
机械电子工程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1
车辆工程或内燃机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7
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
1
汽车、机械工业工程专业优先
硕士
中共党员
≤28岁
教育部高校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12人)1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教师
2
自动化
博士
——
≤35岁
——
2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博士
——
≤35岁
——
3
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
2
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均可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4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教师
2
武器探测与制导学科专业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5
理论电工电子技术教研室教师
2
仪器科学与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
——
≤35岁
"985"院校、"211"工程院校
6
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中心实验技术人员
1
信息与通信工程
硕士(要求具有工作经历,具有工程师职称的优先)
——
≤30岁
有研究生院高校
人事代理
7
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
1
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
中共党员
≤30岁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9人)1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师
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
——
≤35岁
——
2
信息管理系教师
1
本科专业为管理科学与工程或计算机安全类,优先考虑信息管理或信息安全为研究方向
博士
——
≤35岁
本科为重点大学,研究生为"211"工程院校或教育部直属高校
3
计算机网络系教师
2
计算机网络研究方向
博士
——
≤35岁
"211"或"985"院校或教育部直属高校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
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博士
——
≤35岁
5
软件工程系教师
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方向)
博士
——
≤35岁
——
6
中心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
1
计算机应用技术
硕士(有工作经历的优先)
——
≤30岁
——
人事代理
材料科学院与工程学院
(3人)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教师
1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专业(要求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2
材料科学系教师
1
材料学科或材料加工专业(微连接方向)
博士
——
≤35岁
"985"院校
3
材料工程系专业教师
1
材料加工学科
博士或教授(教授应为学术技术带头人)
——
博士在35周岁以下;教授在45周岁以下
"985"院校,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博士优先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6人)
1
化学工程系教师
2
化学工程(应用化学)
博士或教授(教授应为学术技术带头人)
——
博士在35周岁以下;教授在45周岁以下
"985"院校
2
生物医学工程系教师
1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电方向)
博士
——
≤35岁
——
3
生物医学工程系教师
1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材料方向)
博士
——
≤35岁
——
4
制药工程系教师
1
化学工程(制药)
博士
——
≤35岁
重点院校
5
中心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
1
化学工程(掌握现代仪器分析设备使用者优先)
博士
——
≤35岁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人)
1
知识产权系教师
1
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或技术经济研究方向,具有工科背景或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
博士
——
≤35岁
“985”院校或"211"工程院校
2
社会工作系教师
2
社会学或心理学
博士
——
≤35岁
“985”、"211"工程院校
3
思想政治教研室教师
1
思想政治教育
博士
中共党员
≤35岁
——
4
行政管理系教师
2
公共管理学科专业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教师
1
科学社会主义
博士
中共党员
≤35岁
教育部高校
工商管理学院
(8人)1
市场营销系教师
2
市场营销专业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2
市场营销系教师
1
广告美术专业
硕士
——
≤30岁
——
3
工商管理系教师
1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4
物流管理系教师
2
物流管理专业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5
旅游管理系教师
1
旅游管理专业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6
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
1
工商管理专业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硕士
中共党员
≤28岁
"211"工程院校
经济与贸易学院
(3人)1
金融学系教师
1
金融学(投资及理财方向)
博士
——
≤35岁
教育部高校
2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
1
国际贸易学(侧重于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
博士
——
≤35岁
教育部高校
3
社会保障系教师
1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法学及劳动法学
博士
——
≤35岁
教育部高校
会计学院(6人)
1
财务管理系教师
2
企业管理(财务管理)
博士或海外高校2年制毕业硕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2
会计信息化系教师
1
会计学(要求具有较丰富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经验,同时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读写能力)
博士
——
≤35岁
不限
3
会计系教师
2
会计或审计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4
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
1
会计或财务管理
硕士
中共党员
≤26岁
——
外国语学院
(2人)1
英语系教师
1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博士
——
——
——
2
英语系教师
1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贸英语方向)
硕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985"院校”、教育部高校
体育教学部
(1人)
体育教研室教师
1
羽毛球、乒乓球
博士或本科以上健将级运动员
——
≤35岁
"985院校"或体育专业院校
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人)1
工程技术人员
1
仪器科学与技术
博士
——
≤35岁
——
汽车零部件制造及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人)
1
车辆及零部件检测技术研究人员
1
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2
车辆动力及传动技术研究人员
2
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3
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人员
1
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
——
≤35岁
"211"工程院校
商贸信息学院
(1人)1
双文凭专任教师
1
物流管理
博士或海外高校2年制毕业硕士
——
≤30岁
博士为教育部高校毕业
工程训练中心
(2人)1
机械制造实习部实验技术人员
1
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要求具有实际工作经历)
——
≤35岁
"211"工程院校
人事代理
2
电子技术实习部实验技术人员
1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5岁
"211"工程院校
人事代理
合计
91
合计:92人,其中,学生辅导员5人;办公室行政人员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