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安徽]“人才青苗”工程招聘

(全职,发布于2010-01-22) 相关搜索
说明:

此信息由中国科技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中国科技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人才青苗”工程

查看次数: 36

职位数 不限      所需专业      学历要求      发布时间 22/01/10 15:24:01.000

      为了加快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同时帮助部分品学兼优、家庭又有一定经济困难的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了“人才青苗”工程。近年来,通过超前培养,资金资助,为市属单位引进了博士、硕士300多名,资助的人才经费共90万元。

现将我市2010年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需求情况寄达贵校,请有意向来我市就业的毕业生,请将其简历资料在近期邮寄至淮南市人才流动中心综合部或发送到电子邮箱rs-zzd@。我们将于2月份组织用人单位进行考核、筛选。另外,如有信息或建议意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通讯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刘家山路36-1(淮南市人才流动中心)

    邮政编码:232001

    联系电话:0554667844905546654383

 

    附件:

1、淮南市简介

2、《淮南市“人才青苗”工程实施办法》

32010年“人才青苗”需求情况一览表

   

淮南市人才工组领导小组办公室     淮南市人才流动中心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日

 附件1   

淮 南 市 简 介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全市总面积2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566平方公里,总人口235.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6.7万;下辖五区一县和一个国家级综合实验区、三个省级开发区。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

淮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夏商之际 “淮夷”人在此形成部落,战国时为楚国地域,汉初设置淮南国。淮南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闻名于世的淝水之战古战场—八公山;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君黄歇、赵国大将廉颇、淮南王刘安等著名历史人物古墓群;中国“七大瓷都”之一的“古寿州窑”遗址;1978年淮南地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比达尔文《物种起源》中关于生命起源不足6亿年的提法向前推进了2亿多年,被国际权威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命名为“淮南虫”化石,并获得1984年莫斯科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公认。淮南历史上,曾涌现过许多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

淮南地域文化灿烂,山川秀美。起源于两千年前古淮南国的花鼓灯,被国家列为我国民间文化遗产29个保护项目中,唯一的汉民族舞蹈。我市花鼓灯艺术在继承中发展、兴起,不断走出国门,获得“东方芭蕾”的美誉。豆腐文化源于淮南,刘安是豆腐始祖,记载其发明豆腐的典籍达45种之多;成功举办了16届中国豆腐文化节。《淮南子》文化得到深入研究、传播。以少儿舞蹈为代表的少儿艺术独树一帜,多次在国际国内大型比赛和演出活动中获奖。植根于淮南民间的推剧艺术,贴近生活,古朴清新,是中国戏曲大家庭里的重要一员。境内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三山鼎立”,淮河、高塘湖、瓦埠湖“三水环绕”,形成了湖光山色相辉映,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八公山风景区已建成为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风景区为一体的风景胜地。

淮南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据探测,淮南煤炭远景储量444亿吨,探明储量153亿吨,占华东地区的32%,占全国的19%;煤层气储量约6000亿立方米,是中国黄河以南、东南沿海地区资源条件最好,也是最大、最后一块整装煤田。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淮南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潜力。目前,淮南已被列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7个煤电基地之一。“十一五”期间,淮南将围绕“三大基地”建设,打造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产业关联度高、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型重化工基地。一是加快亿吨煤基地建设,淮南现有大中型生产矿井12对,2005年原煤产量4018万吨,“十一五”期间,将投资200亿元,新建、改建矿井18对,到2007年全市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亿吨,到2010年达到1.2亿吨。二是加快千万千瓦火电基地建设,淮南现有装机容量372万千瓦,去年发电总量229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将投资300亿元,力争到2010年形成1000万千瓦装机生产能力,打造“火电三峡”。三是加快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重点在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上下功夫,搞好煤炭的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到2010年形成多个百万吨级的大型化工基地。伴随着煤炭、电力、化工工业的发展,医药、建材、纺织、机械、电子、轻工、高新技术等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以煤电化为支柱,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淮南区位良好,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位于东西部经济的过度带,处于承东启西、南北对流的重要位置,是沿海通向东西部的走廊。2007年,淮南与合肥两市达成共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合淮同城发展战略,使淮南融入省会经济圈。淮南交通便捷。淮河穿境而过,水路通江达海。铁路线西接京九动脉,东连京沪线,即将开工建设的合淮蚌城际客运高速铁路专线,作为连接京沪、沪蓉高速铁路的重要通道,将淮南纳入了国家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东入合徐、京福高速,建成后的合淮阜,淮蚌、淮滁高速公路环城相接。

淮南开发步伐加快,合作领域广泛。淮南作为华东的“工业粮仓”,中国重要的大型能源基地,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十一五”期间,淮南在加快建设亿吨煤基地、千万千瓦火电基地和大型煤化工基地的进程中,将着力加强思想观念、政策措施、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的对接和信息、煤炭、电力、交通等快速通道建设,打造东向发展平台,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载体和火车头,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依区建园,以园兴区”步伐,加速实现突破“百亿园区”的目标。

淮南还是一个山水资源丰富、城市化率较高的城市,城市化率接近50%,商贸旅游等服务业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特别是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60万、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山南新城区开发和建设,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片热土,热忱欢迎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欢迎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附件2

 

淮南市“人才青苗”工程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拓宽招才引智渠道,积极探索引进人才的新方式、新途径,集聚大批优秀人才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现代化新淮南服务,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人才青苗”工程是依据我市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发展需要,由政府出资,超前培养,资助重点高等院校在读研究生攻读硕士以上学位,资助对象取得学位后按协议约定来我市工作的一项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第三条  “人才青苗”工程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重点资助培养引进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所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经济发展研究、招商引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城市园林、农业科研等领域各类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四条  每年市人才资金列出专项预算,作为“人才青苗”工程的资助经费。

 第五条  引进人才资金资助的重点,向急需人才的专业领域倾斜,向基层、偏远和条件艰苦单位倾斜,向非公单位倾斜,向国内名校学生倾斜,适当向贫困生倾斜。

 第六条   根据人才的紧缺程度等因素,资助分为全额资助、半额资助和协商资助三种方式。全额资助一般每年按1万元的标准、半额资助按每年5千元给予培养对象以资助,资助时段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制年限。也可以视情况由引进单位和培养对象协商资助。

第七条  全市每年计划资助在读研究生2530人。根据《淮南市引进人才智力暂行规定》,列为“人才青苗”的特殊专业人才,经批准可以不受单位编制限制,进入事业单位,也不需要再进行其他形式的考试。

第八条  用人单位需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向主管部门提出定向培养高层次人才申请,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论证并对全市需求情况进行统筹后,确定培养计划,由市人才流动中心组织实施。

第九条 选择确定资助对象的主要步骤:

㈠ 通过多种方式向国内重点高校发布需求信息;

㈡ 由高校相关院系和研究生管理部门推荐品学兼优的预选人员,也可以本人自荐;

㈢ 市人才流动中心与用人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对培养对象进行认真测评。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双向选择;

㈣ 确定资助对象并签定培养与服务等相关协议(合同)。

第十条  资助协议由市人才流动中心、被资助人及被资助人所在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签定。

第十一条  加强同被资助人所在高校的联系,做好对被资助人的跟踪考察,市人才流动中心及用人单位要认真了解掌握被资助人在校的学习情况及其他各方面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十二条  被资助人按协议规定,在我市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6年。攻读学位期间未完成的有价值的项目,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有关方面,进一步给予经费资助。被资助人到我市工作之日起,享受我市引进人才智力暂行办法规定的有关奖励及待遇。被资助人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其人事关系由市人才流动中心负责代理。

第十三条  引进已经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适用于本办法 。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3:2010年“人才青苗”需求情况一览表

下载附件1



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希望,也不肯学习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 [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YingJieS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