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苏州]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2010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启事

(全职,发布于2010-04-15) 相关搜索
说明:

此信息由中国科技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中国科技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2010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启事

查看次数: 6

职位数 不限      所需专业      学历要求      发布时间 15/04/10 16:28:57.000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筹)2010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筹)(以下简称“苏州医工所”),是以知识创新和高技术创新为主线,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根据科研工作发展需要,2010年我所拟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8名。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聘需求

详见《苏州医工所2010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需求一览表》(附件1)。

二、招聘条件

申请我所博士后研究人员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近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在国内外获得理(工)学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专业相关且尚无工作单位或虽有工作单位但工作单位同意其脱产做博士后并将档案调转至我所的人员,均可向我所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招聘程序

(一)申请者如实填写《苏州医工所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附件2)及《苏州医工所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考核表》(附件3)并将电子版发送至wangyl@信箱(主题请标明“姓名+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博士后申请”)。

(二)申请者将出具好相关意见的上述表格纸版材料一份并随同如下材料报至我所:

1.培养单位出具的“博士生培养类别”证明材料(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提交其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及出站后的分配意见);

2.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报材料时由工作人员审阅,如学位证书尚未发放可提供博士学位授予证明);

3.能反映本人业务水平的材料,如成果鉴定证书及其它获奖证书、已发表文章复印件或文章录用证明、专利授权书及博士学位论文等;

4.博士研究生毕业体检表或三级以上医院开具的体检证明。

(三)我所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发布考核通知。

(四)我所组织资格审查通过者进行面试考核。

(五)所长办公会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拟进站博士后人员名单。

四、时间安排

考核时间安排以通知为准;我所招满合适人员时报名截止,具体以我所网站通知为准。

五、有关待遇

进站博士后的工资按国家及我所有关规定执行,由档案工资、博士后津贴、岗位津贴等三部分组成:档案工资按国家政策核定,博士后津贴为100元/月,岗位津贴为2000元/月,税前总收入不低于6800元。

六、联系方式

电 话:0512-88606829           传 真:0512-88606608

E-mail:  wangyl@     网址ww***.cn[点击查看]

联系部门: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筹)(苏州高新区龙山路14号)人事教育处

  附件1: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2010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需求一览表

  合作导师 

研究方向 

供博士后承担或参与研究课题名称 

拟招收人数 

对申请人专业背景等方面要求 

张涛 

医学影像 

立体、三维成像研究,核医学影像 

2

从事医学或非医学图像处理,或系统建模与计算机软件的专业人员 

唐玉国 

医用光谱 

低成本诊断与治疗工程项目 

1

高分子化学酶工程 

武晓东 

半导体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治疗系统开发 

1

本科硕士物理相关专业、博士课题与半导体激光器材料外延生长、芯片制备、器件封装有关 

张宽 

运动能量代谢和运动生物力学 

自然状态下人体活动及能量代谢分析和测量技术的开发 

1

要求有较强的理论力学基础,希望兼有医疗仪器背景 

张宽 

运动能量代谢和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在康复工程的技术应用 

1

要求具有较强生物力学背景,希望兼有生物统计学的基础 

张宽 

人体能量代谢的测量与分析 

不同身体组成层次上的基础能量代谢计算模型的开发 

1

要求具有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背景,希望兼有生物统计学的基础 

檀慧明 

医用全固态激光技术 

全固态黄光波长激光器及相关激光医疗技术的研究 

1

固体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激光医疗技术。 

附件2:苏州医工所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

附件3:苏州医工所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考核表


下载附件1

下载附件2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www.yingjies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