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全职,发布于2010-05-25) 相关搜索
说明:

此信息由中国地质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中国地质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已阅读 38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一、单位简介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是一个有着50年发展历史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为骨干的多学科、综合性的社会公益型科学研究机构,是国内唯一的以研究新构造运动和现今地质作用为主的国家级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震地质、活动构造、深浅结构、现今地球动力学、地震和火山的形成机理及其灾害的预测等。拥有设备先进、手段齐全的实验仪器设备,并建有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我所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学科为一级学科地质学。研究方向有:地震地质、活动构造、深浅结构、现今地球动力学、地震和火山的形成机理及其灾害的预测等,在国内外地球科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二、招聘信息

(一)申请条件

    1、凡在国内外已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者,均可向我所博士后流动站提出进站申请。

    2、根据博管会的要求,为了鼓励人才流动,博采众长,我所培养的博士学位毕业生,原则上不得申请做我所的博士后,个别优秀的、非地质学科的、且发展急需的合作研究者,可申请进站,但不得申请进原毕业专业的研究室做博士后,原导师或导师组成员不得再成为博士后合作导师。

    3、以在职身份申请做博士后的人员需提供脱产证明。凡属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博士或原单位有定向培养协议的在职博士,在申请博士后合作研究时,应征得委托单位、定向单位和原部队单位的同意,同时必须出具脱产从事博士后合作研究的证明。

(二)申请日期

    截止到2010720日。

(三)申请地点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人才资源部(博士后流动站)。

(四)选拔原则

结合我所年度博士后合作研究计划,实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由所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组答辩评审,严格审核申请者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对申请者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本年度博士后合作研究人员。答辩时间是30分钟,20分钟陈述自我简历、科研成果和进站后的研究设想, 10分钟由答辩委员会提问

(五)申请手续及流程

1、   申请人须先与合作导师联系沟通后向博士后流动站提交进站申请和个人简历,提出合作意向。

2、   合作导师确认同意后,参加进站答辩,同时提交下列材料(除注明者外,其它一式10份):

  ①、进站申请(含进站类别、住房要求、是否解决妻子和子女户口等要求);

②、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履历、博士论文和所从事科研工作简介、主要学术成果、本人特长、对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设想、已发表论文和著作目录等。

③、两位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的研究员,含本人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④、博士学位论文、学术著作、已发表的主要论文复印件(各二份);

⑤、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盖章或学位授予单位盖章)  

    或学位部门的证明(二份);

  ⑥、答辩委员会对博士论文的评语(盖章)、获奖证书复印件(盖章);

⑦、在学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的统分研究生证明(二份)。委托、定向和在职博士研究生,须由工作单位或委托、定向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同意申请从事脱产博士后合作研究的书面证明;

⑧、我所指定医院的体检合格证明(一份);

、综合鉴定(政治表现、科研能力、协作精神等),博士毕业学校所在院系党委盖章;

⑩同时填写正式的《博士后进站申请表》。从中国博士后网站上下载ww***.cn[点击查看]

    3、国外留学人员申请回国到我所做博士后者应提交除单位证明以外的上述全部材料,同时还应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领馆教育部门的推荐意见》。

(六)申请类别及经费情况

    申请类别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计划内博士后人员由我所提供住房,并提供部分生活经费,其余部分由合作导师课题经费提供;计划外博士后人员我所不提供住房,一切费用由合作导师课题经费支付。

(七)答辩时间

     20107月底前。

(八)接收

    我所根据博士后申请人员的综合考察结果,按有关规定报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核准后,最后确定进站人员。

(九)在站期间的考核

   根据我所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在站期间的博士后要参加我所组织的职工年度考核。

(十)进站工作年限

   博士后进站第23个月做出站报告。

(十一)出站

     按博管会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招收目录

合作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马宗晋  院士

地震构造、灾变与灾情

马 瑾  院士

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对比研究

邓起东  院士

活动构造

马胜利 研究员

构造物理学

徐锡伟  研究员

活动构造、工程地震

冉勇康  研究员

活动构造、工程地震

许建东 研究员

火山地质与灾害

邓志辉  研究员

数值模拟

陈 杰  研究员

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年代学

单新建  研究员

地壳形变观测技术研究

甘卫军 研究员

GPS及其在地壳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聂高众  研究员

地质灾害与地震应急

刘力强 研究员

构造物理地震模拟实验研究与实验室测控技术

周永胜 研究员

高温高压岩石流变学

四、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

联系人:高阳  吴妍萍

电话:(01062009079

ww***.cn[点击查看]

E-mail: jy@

通信地址:100029

北京9803信箱博士后流动站

2010年5月25日   
  作者:    

.www.yingjiesheng.com@.
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