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学院成立于1958年,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西地方工科院校。学校占地1200多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设13个系,2个二级学院(正在筹办一个国际教育学院),5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18个研究所(中心),43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有多个在建设中),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广西工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000多人(含独立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1000多人,研究生近400人。教职工12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37%和63%。教师中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自治区级教学名师等。学校现有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8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广西工学院还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工程,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多次获得“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与其他高校、大中型企业联合申报包括国家“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多项,逐步培育出较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其中“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已获评审通过,这是广西第三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另外还有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车辆工程学科、企业管理学科);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3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生物化工学科、结构工程学科);自治区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车辆强度与动力学实验室)。学校的“车辆工程中的设计、制造及控制技术”团队为广西高校首批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1994年学校与柳州市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广西工学院董事会,目前董事单位40多家。以董事会为载体和桥梁,学校与企业建立起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逐步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办学新路,形成了鲜明的“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
目前,学校与柳州市人民政府、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正在共同推进综合性大学建设工作,这标志着学校朝着建设以工为主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迈出重大步伐,学校在分阶段、按步骤推进综合性大学建设的基础上将不断整合资源、充实内涵,实现“十二·五”更名“大学”的目标,在“十二·五”末期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广西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简介
土木建筑工程系是广西工学院最早建立的系部之一,开设有“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点及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建筑学(五年制)、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在校硕士生、本科生1500余人。教职员工近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8余人,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30人。 “土木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是广西区首批“优质专业”;“混凝土结构”课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被评为广西区 “精品课程”。近5年来,我系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4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50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50余篇。
土建系拥有一幢6137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实验室面积2955平方米,拥有广西唯一的“风洞实验室”及美国进口的MTS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等一大批先进的教学、科研及检测仪器设备,与同济大学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了“科研协作组”,与柳州市OVM公司联合成立了广西“十大工程研究中心”之一的“广西预应力机具工程研究中心”。还设置有“结构工程研究所”、“土木工程检测中心”等研究、开发及服务机构,在结构检测及评定、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锚具研发、预应力产品检测等领域拥有较强的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