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
2010-11-04
基本信息
所在地区 | 福建省厦门市 | 单位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600号 | 隶属部门 | 福建省 |
联系部门 | 人事处 | 单位电话 | 0592--6291553 | 联 系 人 | |
单位性质 | 高等教育单位 | 单位传真 | |||
单位网址 | ww***.cn[点击查看] | 电子邮件 | rsc@ | 单位邮编 | 361024 |
备 注 | 详细招聘信息及优惠待遇见资源下载 |
需求信息
落实毕业生方式 | 个人自荐 | |||||||||||||||
提 供 待 遇 | ||||||||||||||||
|
单位简介
温馨厦门 活力理工
--厦门理工学院简介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中国东南海滨城市厦门,创立于1981年,是福建省属的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厦门市为主管理的体制。现有17个系(院),40余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9200余人,教职工1120人。学校根植厦门,服务海西,快速发展,正逐步成长为一所区位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师资结构优化、学生素质出众、办学效益显著、发展后劲十足、影响力和知名度快速提升的新型大学。
一颗初绽光彩的海上明珠
厦门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文荟萃、经济活跃,2009年全市人均GDP 为9429美元,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等殊荣。学校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厦门集美区、思明区。思明校区与鼓浪屿隔海相望,占地6.7万平方米,依山傍海,恬静雅致;集美校区位于集美文教区,占地73.3万平方米,现代建筑群卓然耸立,风光旖旎。
一条彰显特色的发展之路
学校致力于走力求独有、彰显特色的差异化道路。在服务定位上,突出地方性,即根植厦门,服务海西,面向全国;在办学理念上,突出精致、特色,而非求大求全,注重开放、改革、创新、兼容;在办学模式上,强调政产学研结合,集中优势资源办学;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海西(厦门)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在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上形成专业链;在学生培养上,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应用实践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强调不拘一格、面向海内外高起点引进领军人物和高级人才;在学历层次上,以本科为主,正在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点的申报和建设。
一所应之需求的新型大学
现有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环境工程系、空间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数理系、商学系、管理科学系、外语系、设计艺术系、文化传播系、人文社科系、公共体育部、软件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系(部、院),正在筹建海峡两岸合作和校校企合作的"数字创意学院"、"国际软件服务与外包学院"。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在福建省高校率先且唯一设置的专业达9个。实验室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原值约1.6亿元,有"汽车设计与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创新平台,正着力建设"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数字技术与创意媒体实验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自2007年开始,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经费总额连续三年位居省新建高校第一名。
一个广纳贤才的温馨家园
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外引"、"内培"与"柔性聘用"并举;实施"251人才工程"、"百名优秀海外人才计划"和"百名工程研发人才"计划,不断改革分配机制,提升薪酬待遇。力邀了院士、长江学者等一批知名学者加盟,引进了数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原创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揽聘了一批企业高管、行业精英担任职业导师,年轻教师皆是国家211工程高校或985高校高学历毕业生。目前,已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硕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学校关心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环境优越,教授治学、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氛围浓厚。
一方开拓梦想的学子乐土
青春学子用恢弘的意志、驰骋的想象、张扬的个性,在校园里开拓崭新的人生梦想。近年来,学生素质快速提升,高考录取分数线稳居省本二批次第三名,在各类竞赛如"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学生SAE方程式比赛"中成绩优异,屡获殊荣。积极与企业联办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强化学生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毕业生以能务实、敢创新、能吃苦、勤学习、动手能力强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一枝凸显潜力的后起之秀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2006年被评为10所改名最成功的大学之一,2008年被评为10所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高校之一、社会关注度全省排名第5。学校对外交流频繁,与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等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2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现正积极与台湾高校筹建联合办学。
在新的发展阶段,全校师生以清新的面貌、特色的校风、开拓创新的精神抢抓机遇,坚持"开放则生、改革则活、创新则强、兼容则和"办学理念,力争建设为"特色、精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理工科大学"。
因学校发展需要,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教授、副教授及优秀博士毕业生(全职或兼职皆可)。
需求学科(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材料科学、冶金工程技术、结构工程、道路桥梁、水利水务、工程管理、建筑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环境工程、数学、光学、财务会计、金融投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管理科学与工程、英语、旅游管理、民航空乘、艺术设计(动画)、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校热忱欢迎外籍人士前来工作,语言类教师待遇为人民币8-12万元/年;其他学科的教师可采用全职或兼职形式到我校工作,待遇面议。
学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600号 邮编:361024
联系电话:0592-6291553 传真:0592-6291223 联系人:王老师、陈老师
--厦门理工学院简介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中国东南海滨城市厦门,创立于1981年,是福建省属的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厦门市为主管理的体制。现有17个系(院),40余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9200余人,教职工1120人。学校根植厦门,服务海西,快速发展,正逐步成长为一所区位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师资结构优化、学生素质出众、办学效益显著、发展后劲十足、影响力和知名度快速提升的新型大学。
一颗初绽光彩的海上明珠
厦门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文荟萃、经济活跃,2009年全市人均GDP 为9429美元,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等殊荣。学校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厦门集美区、思明区。思明校区与鼓浪屿隔海相望,占地6.7万平方米,依山傍海,恬静雅致;集美校区位于集美文教区,占地73.3万平方米,现代建筑群卓然耸立,风光旖旎。
一条彰显特色的发展之路
学校致力于走力求独有、彰显特色的差异化道路。在服务定位上,突出地方性,即根植厦门,服务海西,面向全国;在办学理念上,突出精致、特色,而非求大求全,注重开放、改革、创新、兼容;在办学模式上,强调政产学研结合,集中优势资源办学;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海西(厦门)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在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上形成专业链;在学生培养上,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应用实践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强调不拘一格、面向海内外高起点引进领军人物和高级人才;在学历层次上,以本科为主,正在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点的申报和建设。
一所应之需求的新型大学
现有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环境工程系、空间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数理系、商学系、管理科学系、外语系、设计艺术系、文化传播系、人文社科系、公共体育部、软件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系(部、院),正在筹建海峡两岸合作和校校企合作的"数字创意学院"、"国际软件服务与外包学院"。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在福建省高校率先且唯一设置的专业达9个。实验室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原值约1.6亿元,有"汽车设计与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创新平台,正着力建设"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数字技术与创意媒体实验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自2007年开始,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经费总额连续三年位居省新建高校第一名。
一个广纳贤才的温馨家园
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外引"、"内培"与"柔性聘用"并举;实施"251人才工程"、"百名优秀海外人才计划"和"百名工程研发人才"计划,不断改革分配机制,提升薪酬待遇。力邀了院士、长江学者等一批知名学者加盟,引进了数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原创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揽聘了一批企业高管、行业精英担任职业导师,年轻教师皆是国家211工程高校或985高校高学历毕业生。目前,已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硕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学校关心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环境优越,教授治学、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氛围浓厚。
一方开拓梦想的学子乐土
青春学子用恢弘的意志、驰骋的想象、张扬的个性,在校园里开拓崭新的人生梦想。近年来,学生素质快速提升,高考录取分数线稳居省本二批次第三名,在各类竞赛如"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学生SAE方程式比赛"中成绩优异,屡获殊荣。积极与企业联办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强化学生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毕业生以能务实、敢创新、能吃苦、勤学习、动手能力强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一枝凸显潜力的后起之秀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2006年被评为10所改名最成功的大学之一,2008年被评为10所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高校之一、社会关注度全省排名第5。学校对外交流频繁,与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等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2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现正积极与台湾高校筹建联合办学。
在新的发展阶段,全校师生以清新的面貌、特色的校风、开拓创新的精神抢抓机遇,坚持"开放则生、改革则活、创新则强、兼容则和"办学理念,力争建设为"特色、精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理工科大学"。
因学校发展需要,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教授、副教授及优秀博士毕业生(全职或兼职皆可)。
需求学科(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材料科学、冶金工程技术、结构工程、道路桥梁、水利水务、工程管理、建筑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环境工程、数学、光学、财务会计、金融投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管理科学与工程、英语、旅游管理、民航空乘、艺术设计(动画)、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校热忱欢迎外籍人士前来工作,语言类教师待遇为人民币8-12万元/年;其他学科的教师可采用全职或兼职形式到我校工作,待遇面议。
学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600号 邮编:361024
联系电话:0592-6291553 传真:0592-6291223 联系人:王老师、陈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