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光电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建于2003年11月,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是兼具总体管理与总体技术职能的高技术研究单位;同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作为组织实施中科院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重大专项任务的非法人研究单位,依托光电院。2009年3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二代导航专项总体部,依托光电院,构成了光电院在光电与空间领域的总体构架。
光电院的主要学科领域是光电工程领域以及与光电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航空科技领域、航天科技领域和应用科技领域,重点开展新型光电探测、测量系统总体设计及其标准化技术研究,新型激光技术应用系统总体设计集成研究,空间应用系统总体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空间有效载荷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对地观测信息与导航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研究,高空科学气球、系留气球工程和平流层飞艇(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集成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光电院建立了系统总体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主要科研单元有空间系统工程研究部、光电系统工程研究部、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对地观测技术应用研究部以及与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组建的“气球飞行器研究中心”。组建了可靠性保障中心、空间软件评测站作为科研支撑部门。
同时,为拓展科研领域,加强院地合作,光电院与国家减灾中心联合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中心”,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科环宇公司联合成立“数据压缩联合实验室”;与青岛市政府共建“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
截止2009年底,光电研究院共有在职职工309人。其中,科研人员223人,科技支撑人员3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人,“百人计划”2人;客座研究员4人。员工平均年龄34.6岁。光电院共有6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2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009年共有在学研究生139人,其中博士生30人、硕士生107人,在站博士后2人。
由光电院牵头组织建设的中科院北京新技术基地占地19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地上、地下),其中光电院为3.78万平方米。2010年10月,光电院将搬入新园区工作。
根据光电院学科领域与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拟招聘以下岗位工作人员:
一、招聘部门及岗位
(一)对地观测技术应用研究部
招 聘 专 业 |
学历要求 |
工 作 内 容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从事多源遥感信息集成技术研究 |
电子工程、精密仪器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从事光机电系统设计、仿真与验证工作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定量遥感研究方向) |
博 士 |
从事地物光谱特征提取与建模方法、虚拟星座数据构建技术研究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从事遥感应用建模技术、数据库webGIS技术研究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从事遥感数据并行处理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工作 |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从事有效载荷数据质量分析技术研究 |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从事航空数据处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研究、多传感器检校技术研究 |
注:以上岗位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二)光电系统工程部
研究室名称 |
招 聘 专 业 |
学历要求 |
工作内容 |
计算光学成像技术研究室 |
光学工程 |
硕士 |
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从事光学仪器光学设计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硕士 |
从事光学仪器结构设计 |
电路与系统 |
硕士 |
光学仪器电子学设计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硕士/博士 |
数字信息处理、激光雷达测量信号调制及处理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博士 |
机电系统控制、仿真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硕士 |
软件工程、激光雷达数据预处理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博士 |
遥感应用、建模、激光雷达数据处理 |
投影光学研究室 |
光学 |
硕士/博士 |
硕士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博士毕业,光学设计、全息光学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硕士 |
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制冷技术 |
光学工程
精密仪器及机械 |
硕士 |
精密仪器光学设计及仿真,精密仪器光机结构设计及仿真,光电系统设计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硕士 |
半导体工艺 |
流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硕士 |
力学分析、流体力学分析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硕士 |
精密自动控制 |
电路与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 |
硕士 |
数字电路设计 |
物理电子学 |
硕士/博士 |
高功率高重频脉冲气体激光设计、测试 |
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 |
硕士 |
机械设计 |
工程力学/声学 |
硕士 |
声学分析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硕士 |
电力电子设计 |
测量计量技术及仪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 |
硕士 |
电子学设计 |
激光泵浦工程中心 |
光学工程 |
硕士/博士 |
系统光学、激光设计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硕士/博士 |
光机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
材料加工工程 |
硕士 |
激光精细加工机理研究 |
电路与系统 |
硕士 |
控制系统电子学设计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硕士 |
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博士 |
系统自动控制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博士 |
导航系统研制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本科 |
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制冷技术 |
注:以上岗位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三)气球飞行器研究中心
招 聘 专 业 |
学历要求 |
工作内容 |
飞行器设计 |
硕士及以上 |
浮空器总体技术研究;浮空器型号系统总体研究与设计、研制和试验;项目总体技术管理。 |
工程力学/结构工程 |
硕士及以上 |
飞行器结构设计与分析;飞行器飞行力学分析、飞行仿真;机械结构设计。 |
流体力学 |
硕士及以上 |
浮空器气动技术研究、气动特性分析。 |
控制理论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
硕士及以上 |
浮空器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实验、系统设计、硬件集成;飞行和姿态动力学分析建模、控制系统设计、控制律和算法;各种航空仪器仪表和传感器选型、开发和测试,相关控制软件开发等。 |
推进理论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硕士及以上 |
浮空器推进技术与方法研究、实验,系统设计,硬件集成,包括电动机-螺旋桨推进系统、调速系统的总体设计、试验标定等。
浮空器能源电源系统设计和总体技术研究,包括内燃发电机-化学蓄电池组电源系统设计、太阳阵-化学蓄电池组电源系统设计、供配电设计、电力调节控制器设计开发等。 |
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硕士及以上 |
浮空器电子学系统系统设计,包括系统设计、控制计算机和控制器设计研制、总线系统和通讯协议、嵌入式软件、电缆网设计等。
电气装置与设备研制。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硕士及以上 |
浮空器系统测量、数采、通讯、遥测遥控技术应用研究与设计实现。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
硕士及以上 |
浮空器飞行环境分析,飞行器热行为分析,相关实验工作。浮空器热控方案设计、制作与试验等。 |
注:以上岗位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四)二代导航专项总体部
招 聘 专 业 |
学历要求 |
工作内容 |
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空间物理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
硕士及以上 |
导航总体、导航科技开发、项目管理、学术交流 |
注:以上岗位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五)空间安全总体技术研究室
招 聘 专 业 |
学历要求 |
工作内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飞行器设计、图像处理 |
硕士及以上 |
基于分布式网络的空间任务系统仿真,半物理仿真,三维视景演示 |
光学工程
固体激光技术方向 |
博士 |
固体激光系统设计 |
光学工程
自适应光学方向 |
硕士及以上 |
光束控制系统设计 |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等 |
硕士及以上 |
精密光机设备机械结构设计 |
工程热物理 |
硕士及以上 |
空间系统与环境热分析及设计 |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等 |
硕士及以上 |
电子控制系统设计与研制
集成测试系统设计与研制 |
注:以上岗位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二、应聘基本条件
(一)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2011年应届毕业生(含2011年出站博士后人员):
1.博士研究生本科段需普通全日制本科且具有学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本科段必须毕业于211工程重点大学且具有学士学位;
(二)英语成绩良好,学习成绩优秀;
(三)身体健康;
(四)社会招聘人员需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条件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三、报名方式
有意者请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应聘材料,来人恕不接待。初审通过者,通知面试。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 学历 毕业学校 专业(研究方向) 应聘部门”。
四、联系方式
登陆中科招聘网ww***.cn[点击查看]投递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