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
一、引进人才的条件
1. 第一层次:两院院士、著名学者。
2. 第二层次: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的下列人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
3. 第三层次:博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
4. 第四层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授。
5. 第五层次:发展潜力大的博士。
二、引进待遇
1. 学校对引进人才给予科研启动费、住房补贴。
补贴类型 |
住房补贴(万元) |
科研启动费(万元) |
校内购房 |
校外购房 |
文科 |
理工科 |
第一层次人才急需学科带头人 |
面议 |
第二层次人才 |
20 |
30 |
50 |
100 |
第三层次人才 |
15 |
25 |
8 |
15 |
第四层次人才 |
8 |
15 |
4 |
8 |
第五层次人才 |
3-5 |
1-3 |
2. 提供信息费50-80元/月。
3.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专家除外)进校后由学校统一管理,按规定享受校内津贴,符合条件的可参加学校特殊岗位竞聘。
4.具体情况可以登录曲阜师范大学人事处网站查询。
三、2010-2011年度外国语学院人才引进的资格与条件
1.法语语言文学:
硕士学位获得者2人,研究方向不限。
2.德语语言文学:
硕士学位获得者1人,研究方向不限。
3.俄语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研究方向不限。
4.英语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研究方向不限。
欢迎咨询,具体情况及要求可以面议!
四、联系方式
外国语学院院长 鞠玉梅 电话:0537-4455029 电子邮件:juyumei2008@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王福祥 电话:0537-4456456 电子邮件:wfxroger@
曲阜师范大学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1955年创建于济南,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曲阜师范学院,同年9月迁址曲阜。1970年9月至1974年4月,与山东大学文科合并成为新的山东大学。1974年4月恢复曲阜师范学院建制。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曲阜师大人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善、办学条件优良、教学科研具有相当实力、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省属重点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2004年至今,在武书连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公布的国内大学学科排名中,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理学、文学和社会科学类排名均居全国地方师范院校前列。学校现有在校本专科学生2313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821人,成人教育在读生13584人,外国留学生80人。
曲阜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私学教育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新兴的海滨城市日照洋溢着创新发展的热情,展现出海纳百川的胸怀。植根于这片沃土的曲阜师范大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播现代科学知识,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校训,以“儒风海韵、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初步建立起开放性、前瞻性的教师教育体系和多元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的文化学术重镇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为科教兴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硕士点78个,其中硕士一级学科7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学科专业覆盖了文、理、工、法等10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1个独立学院(杏坛学院),27个院(系),28个研究所, 14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包括6个省级重点强化建设项目。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激光偏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山东省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山东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山东省中西语言文化交流研究基地。
学校在孔子儒学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孔子文化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孔子研究专门机构,学院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多项,办有 《儒学研究动态》,每年出版《孔子儒学研究文丛》,多次举办国内外儒学学术会议,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学术联系。学院设有以孔子儒学为研究方向的专门史(思想史)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和传播人才。2000年5月15日,依托我校的孔子文化学院和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我校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及海外投资者联合创办了中外合作孔子文化大学。
建校以来,马建章、陈翰馥、郭光灿、刘跃进、陈礴、杜一宏、郑杰文、高赞非、王路宾、王阁森、刘乃昌、李季平、陶愚川、陈信泰、李国华、王恩多、薛其坤等一批名家均曾执教曲园杏坛,他们潜心学术,奖掖后学,弘文励教,无私奉献,为曲阜师范大学的壮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教职工2214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218人;副高职称人员582人);专任教师1173人,其中教授197人,副教授326人,博士274人,硕士808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301人,国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人,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6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被聘为名誉校长,马建章、陈翰馥、郭光灿院士为学校双聘院士,刘跃进、陈礴、孙晋海为特聘“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李学勤、方克立、乔羽等10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为兼职教授。14人分别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李国华教授获得200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张洪海、解学军、包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项目”。近年来,学校通过设立教学、科研关键岗、重点岗,实施“161”人才工程,加快科研团队建设和教学名师工程建设等举措,建立起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和潜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外国语学院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为1960年创建的俄文专科。1962年设立英语专业,始称外文系;2002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学院现设有英语系、俄语系、法语系和外国语言研究所,拥有英语、俄语、法语(非师范类)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为省级特色专业、校级品牌专业。学院现拥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论)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翻译硕士(MTI)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两个专业硕士点,同时拥有高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是山东省“十一五”外语类唯一的一家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90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27人,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人,讲师30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4人,90%以上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学、科研实力位居山东省属高校之首。
学院长期以来本着“精语言、重人文、强师范”的办学理念,大力发展各语种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迄今已向社会输送专业外语人才7000余名,毕业生的考研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教育部英、俄、法四、八级专业测试通过率一直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超出全国同类师范院校近40个百分点。50年来先后自学院走出了程朝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世生(清华大学外语系主任)、刘元康(美国国联企业董事长)、崔刚(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 黄桂友(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优等生学院院长)、乔国强(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苗兴伟(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文(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等知名校友。近年来学院通过省级数字化外语教学实验中心、省级品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建设,实现了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转变。科学研究方面,学院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依托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中西语言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形成了外语教育研究、语言学研究、翻译研究、国别文学研究、跨文化研究等多个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相应研究团队,学科建设经费近5年来达700多万元。学院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4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3项,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6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厅级奖励11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19部,译著5部,教材11部,科研成果丰富,研究优势明显。硬件建设方面,学院教学楼使用面积达6325?O,所有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拥有数字化可视语言教学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语料库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网络自主学习实验室、数字化演播实验室、外语调频广播电台、境外卫星电视频道;学院资料室及重点学科资料室现有工具书1155册,中外文图书资料2.3万册,音像资料千余套,可充分满足现代化外语教育与研究的需要。
目前,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和巨大的工作热情,不断加强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外语研究基地和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