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学院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度教学科研人员招聘计划 | ||||||||||||||||
填报单位(公章): | 联系人: | 巫剑伶、赵永林 | ||||||||||||||
党、政领导签名: | 联系电话: | 020-87111030-3232/020-87114460 | ||||||||||||||
E-mail: | x2tj@ | 日期: 2010 年10月13日 | ||||||||||||||
序号 | 专业(研究方向) | 拟招聘人数 | 来源 | 学位要求 | 专业技术职务要求 | 博士后 | 是否属于高层次引进人才 | 岗位具体要求 | 拟安排团队(系) | 补充人员理由 | ||||||
本校 | 外校 | 国外 | 博士 | 硕士 | 高级 | 副高 | 中级 | 其他 | ||||||||
1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1 | 1 | 1 | 1 | 1 | 1 | 学术骨干 | 道路工程(土木) | 学科建设和发展 | ||||||
2 |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1 | 1 | 1 | 1 | 是 | 学术带头人 | 船舶流体力学或者海洋流体力学 | 1.缺少学术带头人;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二级学科博士点建设;3.教学科研的需要。 | |||||||
3 |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1 | 1 | 1 | 1 | 是 | 学术骨干 | 船舶流体力学或者海洋流体力学 |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二级学科博士点建设;2.教学科研的需要;3.一副高退休。 | |||||||
4 |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 | 1 | 1 | 1 | 1 | 是 | 学术带头人 | 船舶流体力学或者海洋流体力学 | 1.缺少学术带头人;2.船舶与海洋一级学科造博士点建设;3.教学科研的需要。 | |||||||
5 |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声工程) | 1 | 1 | 1 | 1 | 是 | 学术带头人 | 船舶流体力学或者海洋流体力学 | 1.缺少学术带头人;2.船舶与海洋一级学科造博士点建设;3.教学科研的需要。 | |||||||
6 |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2 | 1 | 1 | 2 | 1 | 1 | 否 | 学术骨干 | 船舶流体力学或者海洋流体力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需要。 | |||||
7 |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新型材料) | 1 | 1 | 1 | 1 | 是 | 学术骨干 | 船舶流体力学或者海洋流体力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需要。 | |||||||
8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1 | 1 | 1 | 1 | 1 | 1 | 主讲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科研 | 水工团队 | (1)本方向为硕士点方向,水利系尚无本方向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教学和科研急需。(2)拟调进至少1名副高职称,具博士学位,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人员; | ||||||
9 | 水工结构、港工结构工程(含水工岩土)) | 1 | 1 | 1 | 1 | 1 | 1 | 主讲或助教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科研 | 水工团队 | (1)本方向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缺该方向的硕士生导师。(2)拟调进1名副高以上职称,具博士学位,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人员 | ||||||
10 | 力学 | 2 | 2 | 2 | 2 | 2 | 1 | 是 | (1)固体力学或者流体力学方向(最好是计算流体)正高一人;(2)固体力学方向35岁以下年轻副高、或80后刚毕业博士一人。 | 工程力学系 | 学科建设尤其是冲击力学一级博士点和冲击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需要,补充退休后的人才队伍 | |||||
11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或其他交通类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交通运输教研室教师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团队 | 交通运输新专业成立后,教研室只有6人,严重缺教师 | |||
12 | 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其他管理类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交通运输教研室教师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团队 | 交通运输新专业成立后,教研室只有6人,严重缺教师 | |||
13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2 | 2 | 2 | 2 | 2 | 1、有坚实交通信息及控制理论基础和工程设计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人才;2、具备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在交通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3、同时具备硬件开发、程序设计、电子通信等相关知识技术的应聘人员可优先考虑;4、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轨道交通背景的人员。 | 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 | 适应交通运输一级学科博士点发展需要,开辟有关轨道交通方向的教学与科研。 | |||||||
14 | 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 | 2 | 2 | 2 | 2 | 是 | 学术带头人 | 土木工程系 | 急需抗风抗震学术带头人 | |||||||
15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2 | 2 | 2 | 2 | 是 | 学术带头人 | 土木工程系 | 急需桥隧学术带头人 | |||||||
注:1、请详细填写单位联系信息; 2、专业(研究方向)请用规范名称; 3、请分别在"来源"、"学位要求"、"专业技术职务要求"相应栏目填写人数; 4、高层次引进人才:指从境外直接引进经学校审定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水平的人才;在境内其他单位引进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水平的人才。 5、可续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