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合肥工业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合肥工业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单位名称 : 上海复旦光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
||||||
|
|
|||||
工作地点 |
更新日期 |
2011-01-04 | |||
职位要求 |
招聘要求: 1、应聘条件: 获得学士/硕士学位证的应届毕业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计算机操作能力良好; 品学兼优、无不良记录;具有良好的在校表现和社会实践经历;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表达能力强,思维创新,善于沟通和学习; 身体健康。 2、应聘者请提供: 应聘人员个人简历1份、1或2寸近照二张;本人成绩单,英语、计算机成绩证明,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我们为应聘者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金﹐有意者请将上述材料以E-mail或传真形式发给我们,在收到您的简历之后,公司将会统一安排面试。 招聘职位: 职位一: C软件工程师(工作地点:上海本地、合肥当地、重庆当地) 要求:1. 大学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 精通C、C 语言 3. 熟悉Windows、linux内核、运转机制,能做深层软件开发,熟悉复杂界面开发 4. 精通Java, COM等编程技术,精通WEB应用和中间件技术 5. 具备大中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精通(Oracle、SQL Sever、 DB2)中的一个。 6. 熟悉软件工程规范,具备详细设计能力 职位二: 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工作地点:上海本地、合肥当地、重庆当地) 具体要求: 1. 重点大学IT相关专业2011年应届硕士,本科毕业生 2. 熟知JSP、Servlet、Hibernate等Java服务端技术 3. 有2种以上WebService的应用开发经验,熟悉数据库开发技术。 4. 善于与人沟通,热情开朗,有上进心,可承受压力;有责任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职位三: 软件测试工程师(工作地点:上海本地) 具体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 2、强烈的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 3、熟悉软件测试理论基础知识,熟悉软件测试流程,熟悉功能测试(如 :QTP/WINRUNNER) 、压力测试(如:loadrunner)、测试管理(如:TD)相关工具; 4、掌握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ver),熟悉sql语言; 5、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文档归纳和编写能力 6、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职位四: 硬件研发工程师(工作地点:上海本地) 具体要求: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 2、了解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原理,进行相关电路设计开发; 3、掌握基于CPLD或FPGA的电子系统开发; 4、掌握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仿真及调试方法; 5、至少掌握一种电路设计EDA工具的使用,掌握一种编程语言C、C 或汇编; 6、具备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联系方式: |
||||
备 注 |
|
||||||
需求专业 |
需求人数 |
可提供月薪 |
性别要求 |
学历要求 |
||
详见职位需求 | 1 | 面议 | 不限 | 本科 |
![]() |
|||
员工人数 |
成立日期 |
||
单位地址 |
单位网站 |
||
注册资金 |
联系电话 |
021-55662887 | |
联系部门 |
传 真 |
021-55662896 | |
联 系 人 |
电子邮件 |
zhubing@ | |
邮 编 |
200433 |
通讯地址 |
上海杨浦区复旦科技园国泰路127号3号楼319室 |
![]() |
|||
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是一家涉足网络、软件、硬件、系统集成等诸多领域的国有股份制高科技企业,现有员工300多人。公司先后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专项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及“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已被认定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企业,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CMMIL3软件成熟度认证。 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客户遍布电信、政府、教育、烟草多个行业,拥有全国性的营销渠道和服务体系。并已在北京、广州设立了分公司,在郑州、重庆、合肥、拉萨、昆明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另有中国香港、荷兰等海外办事机构,力争更及时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公司多年来坚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产品科研和技术创新活动,建立起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队伍。科研和成果转化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二十余项奖项,二十多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