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合肥工业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合肥工业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单位名称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
![]() |
||||||
|
|
|||||
工作地点 |
更新日期 |
2011-03-25 | |||
职位要求 |
|||||
备 注 |
|
||||||
需求专业 |
需求人数 |
可提供月薪 |
性别要求 |
学历要求 |
||
高分子 | 若干 | 面议 | 男 | 硕士及以上 | ||
机械 | 若干 | 面议 | 男 | 本科及以上 | ||
测量 | 若干 | 面议 | 男 | 本科及以上 |
![]() |
|||
员工人数 |
500-1000人 | 成立日期 |
1978 |
单位地址 |
安徽省合肥 | 单位网站 |
|
注册资金 |
33000 | 联系电话 |
0551-5593281 |
联系部门 |
615 |
传 真 |
null |
联 系 人 |
马璨粲 |
电子邮件 |
cancan@ |
邮 编 |
230031 |
通讯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1126信箱一室 |
![]() |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9月,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工程技术及相关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以解决人类未来战略新能源——受控热核聚变能为目标,是我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 经过30年的发展,等离子体所在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及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欧、美、日、俄、澳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和“世界实验室聚变研究中心”,是国际受控热核聚变计划ITER中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之一。 等离子体所设有13个研究室、2个中心、2个职能管理部门和4个高科技公司。现有职工400多人,其中研究员61人,副研究员及高工65人,中级技术职务人员172人。拥有4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已为国家培养研究生900多人,目前在读研究生300多人。 建所以来,等离子体所承担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重要成果105项。等离子体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后建设了常规磁体托卡马克装置HT-6B和HT-6M及我国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又在等离子体所自主建成,EAST成功建设被国际聚变界评价为:“是全世界聚变工程的非凡业绩,是全世界聚变能开发的杰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该重大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入选为2006“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等离子体所在与高温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及工程研究密切相关的等离子体理论与实验、反应堆技术、大功率电源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处理技术、高真空技术、低温制冷技术、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技术、特种材料技术、大型微波加热及电流驱动等学科的研究成绩斐然,积聚了学科不一的综合人才队伍。已建成的多套等离子体物理诊断系统、2兆瓦波加热系统、2兆瓦波驱动电流系统、总功率达20万千瓦的交直流脉冲电源系统、110千伏变电站、我国最大的2千瓦液氦制冷系统、超高真空系统、20万高斯稳态混合磁体、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大型超导磁体生产和测试系统等先进设施,构建成全面系统的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和聚变工程及技术研发的先进平台。 等离子体所崇尚“甘于奉献、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大科学文化。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形成了开放、公平、民主的科研氛围及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工程技术、科研和管理队伍,为研究所的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等离子体所全体职工正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把等离子体所建成未来战略新能源及相关技术研发基地、建成全面开放国际磁约束聚变研究一流研究所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