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复旦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复旦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201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启事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级气象基础信息、计算机、骨干网络和通信资源的运行、管理、维护、建设及服务等重要任务,与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时还承担着世界气象组织(WMO)亚洲区域通信枢纽、世界数据中心中国气象学科中心[WDC-D(M)]和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职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前身是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中心,2004年7月12日,经中编办批准为“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开始独立运作,人员编制310名,2005年3月17日,更名为“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一、内设机构及主要职责
(一)业务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下设运行监控室、通信台、高性能计算室、资料服务室(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气象数据研究室、系统工程室、业务与园区电讯保障等业务机构。各业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1、运行监控室:负责气象通信(广域网络、局域网络、INTERNET、卫星广播、国内外通信系统)、高性能计算、数据存储管理与服务(数据库、门户网站)、电视会商等实时业务系统的统一运行监视、控制、日常运行维护;负责实时业务变更、应急业务实施和业务运行质量统计;承担电视会商、运行监控等相关业务系统建设和管理;负责机房安全监视和管理。参与局域网和INTERNET网的建设,承担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用户技术支持;负责机房内各种托管技术系统的运行监视。参与业务项目、工程建设项目业务验收测试及验收工作。负责制定相关业务系统技术规范,承担对全国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
2、通信台:承担国际气象通信、国内气象通信、省际数据共享等业务系统的建设和技术支持;承担WMO RTH/GISC职能及相关领域国际合作技术工作;承担全国地面广域网、卫星数据广播、应急通信等业务系统建设、技术支持;承担预警信息发布业务建设和技术支持;负责相关通信业务新增功能的开发;负责相关业务系统信息安全规范制定和实施管理;负责制定相关业务系统技术规范,承担对全国的技术指导工作。
3、高性能计算室:承担国家级高性能计算系统建设、维护和用户支持;负责国家级公共存储系统建设和技术支持;承担数值预报国家级存储系统的建设和技术支持;负责并行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承担数值预报模式并行计算与支持服务;负责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相关的支撑软件系统的建设和用户支持;负责数值预报产品的存储管理、服务和用户支持;负责气象部门计算资源整合和共享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实施资源分配管理;承担局域网和INTERNET网的建设和技术支持;负责相关业务系统信息安全规范制定和实施。承担“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的职能;负责制定相关业务系统技术规范,承担对全国的技术指导工作。
4、资料服务室(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负责数据存储管理、数据服务及用户技术支持;开展数据质量控制及数据质量评估业务;负责数据目录整理和维护;负责气象资料整理和归档管理,负责历史资料数字化工作;负责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及用户技术支持。承担数据存储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运行,承担长时间序列数据产品自动制作工作。负责世界数据中心气象学科中国中心建设和运行。承担全国气象资料管理与服务技术指导工作。承担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的工作。
5、气象数据研究室:承担气象资料质量控制、评估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负责资料标准格式制定和应用解释;跟踪国内外气象资料加工处理新技术,负责气象数据的加工处理、数据分析算法研究,承担数据产品研制及试验评估;开展气候资料均一性检验、资料插补和序列订正以及气候资料整编;开展多源资料融合处理技术研究,研制高级数据产品加工算法;负责气象资料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6、系统工程室:牵头组织气象信息技术、气象信息科学等重大前沿科技问题预研,负责全国气象部门气象信息系统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相关的发展规划;牵头重大信息网络系统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编制以及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拟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提出系统集成、联调测试、系统验收等技术方案,组织拟订设备(软件)采购技术要求;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协调、质量监督和技术把关。
7、业务与园区电讯保障室:承担机房场地、电力、空调、照明、消防等系统建设、运行监控,以及大楼电力、供水、照明等环境设施的维护;负责局公用电视、程控电话、园区因特网等资讯系统建设、运行及用户技术支持;承担大院通信管道维护、管理等工作。
(二)管理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业务科技处、人事处、党委办公室(监察审计室) 、退休干部办公室等5个管理机构。
201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需求计划
用人部门 |
需求专业 |
学历 |
计划数 |
|
办公室 |
气象、信息技术、文秘及相关专业 |
本科及以上 |
1人 |
|
运控室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硕士及以上 |
8-10人 |
|
通信台 |
通信与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
|||
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大气遥感、大气物理 |
||||
高性能计算室 |
计算机或气象数值模式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资料服务室 |
卫星气象 |
博士研究生 |
4-5人 |
|
大气探测 |
||||
海洋气象/大气科学 |
||||
雷达气象 |
||||
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 |
硕士及以上 |
1-2人 |
||
大气科学 |
博士研究生 |
1-2人 |
||
气象数据研究室 |
大气遥感 |
博士研究生 |
4-5人 |
|
气象学 |
||||
大气探测 |
||||
气候学 |
||||
系统工程室 |
信息安全 |
博士研究生 |
3-4人 |
|
数据挖掘 |
||||
通信工程 |
||||
业务与园区 电讯保障室 |
电力自动化或自动控制 |
硕士及以上 |
2-3人 |
|
制冷 |
硕士及以上 |
|||
通信工程 |
本科及以上 |
七、毕业生应聘有关要求
(一)应聘基本条件
1、国内普通高等院校2012年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毕业报到时需同时具备毕业证、学位证和就业报到证;
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报到时需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身体健康。
(二)应聘方式
应聘毕业生可以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投递个人简历,请勿重复发送。
1、下载招聘启事附件中相应的《个人简历》进行填写并发送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人事处邮箱xxzxrsc@:本科毕业生请写《个人简历(本科)》(附1)硕士毕业生请填写《个人简历(硕士)》(附2),博士毕业生请填写《个人简历(博士)》(附3);并将《个人简历》以附件形式发送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人事处的电子邮箱,邮件的主题名和附件的文件名请务必统一编写为“姓名-性别-学位-院校名称-专业(研究方向)”,如:“辛希-男-硕士-××大学-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不接受其它格式的个人简历;
2、登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官方网站(http//:ww***.cn[点击查看]),查看人才需求网页,在线填写并投递简历。
3、登陆中国气象局人才交流中心网页(ww***net[点击查看]),请点击“校园招聘”投递电子简历,简历开始投递时间请留意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网上招聘通知。
4、简历接收截止时间:2011年12月10日
(三)联系方式:
1、联系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人事处
2、电子邮箱:xxzxrsc@
3、联系电话:010-68408498
(不接待来访,请勿来人咨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始终坚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的理念,竭诚为员工度身搭建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员工的成长与竞争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永远为员工发展创造广阔的天空。作为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入职后的新员工将接受一系列的培训,这些培训将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单位,对单位的文化、制度、各部门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完成由学生向“气象信息人”、“职业人”的转变,这些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轮换实习、基层实习锻炼以及气象基础知识培训等。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有着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和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关心员工的生活,重视员工的成长,努力为员工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员工提供大量的国内外学习、培训与交流的机会,使员工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帮助员工成长和能力提升,产生高绩效,进而成为相关领域或行业的专家,让每一名员工在事业发展的大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展现自我价值,与中心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