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长江水利科技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长江水利科技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以下简称长科院)创建于1951年10月,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是一个以水利水电公益性科学研究为主,开展水资源和水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防洪减灾和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流域规划与治理开发科学技术研究,工程科学技术研究,并面向全国各行各业开展工程质量检测与评价,工程安全监测与评估,工程建设咨询与监理,研究生学历教育,相关科技开发、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与专业培训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属国家非营利性科研单位。为加速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好服务于国家治水治江事业,2012年长江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计划与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相关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招收条件
1、遵纪守法,恪守学术规范,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品学兼优;
2、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并具有相关专业的学历或研究背景;
3、年龄4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够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招收计划
序号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研究方向描述 |
培养单位 |
1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2 |
从事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
河流所 |
2 |
水文水资源 |
1 |
主要研究大型梯级水库联合优化模型、调度方法、调控技术和仿真平台等。要求具有扎实的水资源优化模型和程序开发经验,熟悉水库群优化调度理论与技术方法,从事过相关研究课题和工程项目。 |
水资源所 |
3 |
生态水文、水工程生态 |
1 |
主要研究水生态模拟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评估,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估和河流健康评价。要求具有扎实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知识,熟悉水生态系统模拟与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估,从事过相关研究课题和工程项目。 |
水资源所 |
4 |
灾害学以及相关专业 |
1 |
从事区域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御研究。要求具备一定的山地灾害监测与防御知识基础;博士期间有发表过SCI及高水平论文;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
水土保持所 |
5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以及相关专业 |
1 |
从事坡面、流域及区域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要求具备一定的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基础;博士期间有发表过SCI及高水平论文;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
水土保持所 |
6 |
水信息学 |
1 |
从事水信息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
空间信息所 |
7 |
水文水资源、水生生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 |
1 |
主要从事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从事过流域水文、水生态、水环境或水利规划研究;有较丰富的野外调查经验,能够胜任野外采样调查,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有较强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和论文撰写经历,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以上;有较好的英语读、写、听、说水平,英语通过CET-6级。 |
水环境所 |
8 |
水力学相关专业 |
1 |
从事高速水流方向研究 |
水力学所 |
9 |
工程爆破与安全防护 |
1 |
从事工程爆破与安全防护相关研究 |
岩土重点实验室 |
10 |
渗流与地下水环境 |
1 |
从事渗流与地下水环境方面研究 |
岩土重点实验室 |
11 |
水工岩石力学理论与应用 |
1 |
从事水工岩石力学理论与应用相关研究 |
岩土重点实验室 |
12 |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 |
1 |
从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相关研究 |
岩土重点实验室 |
三、待遇
1、工资及福利待遇不低于当年同期引进博士的标准,具体标准按博士后研究人员聘用协议的约定执行;
2、按有关规定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
3、出站考核优秀者,本人自愿可推荐参加本院事业编制职工招聘,并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用且享受4万元安家费。
四、招收程序
(一)报名及资格初审
2011年10月21日至2011年11月9日之间接受报名,报名采取网络方式,不接受现场报名。报名者可通过登录长江水利科技网(网址:ww***.cn[点击查看]),直接在线报名,人劳处根据报名的情况,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于综合测试前在长江水利科技网上公布符合报名条件人员名单。
符合报名条件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携带身份证及学历方面的证明材料,到长科院指定地点进行资格确认后参加综合测试。
(二)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主要采取面试形式。
面试小组听取应聘者介绍个人相关情况(要求采用PPT),并用提问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综合能力考察。面试时间一般不超过45分钟。
面试时间为2011年11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及相关事项以公告为准。
报名者在综合测试期间的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自理。
五、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武汉市黄浦大街23号-长科院人劳处,邮编430010。
政策咨询电话:027-82926350 027-82926377
联 系 人:高青松、房润南
报名技术咨询电话:027-82820840 联系人:刘文
特此公告。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