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校内招聘时间:2011年11月10日(周四)14:00-16:00(暂定) 校内招聘地点:地大西区主楼(暂定)
招聘需求: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仪器、财会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现场接收简历。 附单位简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所,英文简称IGGE),原名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1957年2月创建于北京,1969年从北京迁至陕西蓝田,1980年由陕西蓝田迁至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 物化探所是国土资源部直属的最大科研所之一,同时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是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物化探科研创新基地。担负着我国地学领域中勘查地球物理(物探)与勘查地球化学(化探)两大学科的研究开发及推动相关技术进步的任务,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物探与化探两大学科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集散地和辐射源。是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查地球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勘查监督检测中心的挂靠单位。也是全国拥有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除物化探所党委及领导班子外,目前全所共有23个内设机构,其中有6个职能管理部门(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教育处、财务资产处、科技外事处、条件保障处)、11个研究室(电磁综合研究室、航空物探研究室、地下物探研究室、地震方法研究室、矿产资源研究室、油气与深部物探研究室、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室、化探方法研究室、矿产勘查地球化学与标准物质研究室、中心实验室、信息中心)、5个服务部门(工会、离退休办公室、北京办事处、后勤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1个所属市场开发与经营部门(开元高技术公司)。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物化探所已从最初地质部物探局下属一个小型实验室,发展成为人材荟萃、装备精良、学术地位举足轻重,享誉国际的物化探研究与发展中心。我所事业编制610人(中编办字[2000]76号)。到2010年底,职工总数723人,其中在职职工377人,离退休职工346人。在职职工中科技人员293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78%,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12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1人。现院区占地面积共1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2010年,所的总资产为4.46亿元,固定资产为1.65亿元,流动资产为2.53亿元,目前我所净资产3.08亿元。 自建所至今,先后有顾功叙、谢学锦、赵文津、杨文采四位院士和夏国治、寿嘉华两位副部长在(曾在)我所工作。
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弹性波场探测、电(磁)场精细快速探测、位场探测、地下物探、多元信息集成与可视化、深穿透地球化学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与多目标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应用基础地球化学与分析测试、油气物化探理论与方法技术等。 物化探所拥有各类先进的物化探方法技术,具备承担水(海)、陆、空物化探调查工作的能力,开展矿产与油气资源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与遥感地质勘查、地热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预警、工程勘查与评价、工程检测与监测、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研制及化探样品分析,以及与上述内容相关的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应用。 1994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以物化探所为依托单位,组建“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8年通过原国家科委验收,目前,该中心已成为行业地质勘查高技术的集散地和幅射源。 2001年在国土资源部进行的科研体制改革和关于组建地质队伍“野战军”的方案中,我所被明确为从事基础性社会公益性非营利型科研机构。既是国家的科研创新队伍,也是公益性地质工作科研与创新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物化探所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保持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