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福建]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2招聘

(全职,发布于2012-03-15) 相关搜索
说明:

此信息由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人才招聘启事


发布时间:2012-3-15 10:29:03 文章来源:原创文章 浏览次数:



一、招聘岗位:本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新本科专业教师岗位

二、招聘专业及人数:

1、地图制图学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博士,2

2、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1名,

三、基本待遇:

1、分AB类优秀人才提供相应待遇,具体见“附件一”。

2、可申请大学城高校教师限价房或公共廉租房。

3、学院酌情提供科研启动费和生活补助费。

 有意者可电话联系或直接将应聘材料发到联系邮箱

联系人:王果(院长)13959183902

陈为德(书记)13799383819

联系邮箱:gwang572003@

        fjcwd@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

邮编:350002

附件一:福建农林大学接收急需的优秀博士后、博士

毕业生有关待遇的规定(修订)

附件二: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2312

 

附件一:

 

 

 

 

闽农林大人字〔20123

 

 

 


 

  关于印发《福建农林大学接收急需的优秀博士后、

博士毕业生有关待遇的规定(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机关各部处,各单位:

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学校对《福建农林大学接收急需的优秀博士后、博士毕业生有关待遇的规定》进行了修订,现印发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附件:《福建农林大学接收急需的优秀博士后、博士毕业生有关待遇的规定(修订)》

                           

               二○一二年 一月十八日

 

 

 

 

福建农林大学接收急需的优秀博士后、博士

毕业生有关待遇的规定(修订)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步伐,优化我校师资队伍结构,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急需的优秀博士后、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特制定本规定。

一、急需的优秀博士后、博士毕业生的条件

(一)A类毕业生

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截止时间为应聘当年的1231,下同)当年出站的博士后或35周岁及以下的博士毕业生,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自然科学类:近五年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单篇影响因子5.0;或在中国科学院界定的JCR-SCI分区Ⅰ区或Ⅱ区期刊源上发表本领域学术论文1篇;或被SCIEI(核心期刊)、SCIE全文收录不少于2篇;或在全国一级学会、中科院所属的科研院所主办的学报(被CSCD最新核心版或CSSCI最新核心版收录)上发表不少于5篇(含被SCISSCIEI收录论文);

社会科学类:近五年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的本专业学术论文SSCI全文收录1篇,影响因子2.0或被CSSCI全文收录不少于5篇。

2博士论文获得省部级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及以上级别的。

具备上述12条件之一的海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或“985”院校、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养的博士后或博士毕业生优先。

(二)B类毕业生

我校尚未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接收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当年出站的优秀博士后、博士毕业生。

二、急需的优秀博士后、博士毕业生的待遇

(一)除享受学校同级同类人员待遇外,上述两类毕业生还可享受以下待遇:

1A类毕业生

1)安家费5万元;

2)学校提供廉租过渡房(过渡期限5年)或给予租房补贴4.8万元(800/月,享受期限5年);

3)科研启动费(以项目形式资助、下同):自然科学类3-5万元;社科类12万元。

2B类毕业生

1)安家费2万元;

2)学校提供廉租过渡房(过渡期限5年)或给予租房补贴4.8万元(800/月,享受期限5年);

3)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13万元;社科类0.51万元。

(二)省外高校的博士后、博士毕业生参加面试时的交通费和住宿费,在办理聘用核准手续后一次性给予补贴1000元。

(三)省外高校的博士后、博士毕业生符合当年《福建省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经学校申报,被确认为符合我省引进人才条件的,可享受省财政引进人才生活津贴(800/月、享受期限5年)和住房补助(7万元、分5年支付)。

(四)上述两类毕业生,需经学校组织专家评审认定后,在聘用核准手续办理后兑现相关待遇。少数特别紧缺急需专业、有标志性重要成果的优秀人才,经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确认后,可适当提高待遇。

三、应届博士毕业生的学历、学位证书须在应聘当年1231日前取得;符合我校接收聘用的A类毕业生,论文需在当年1231日前正式出版(SCISSCI收录论文在线的可视为正式发表,需提供论文清样和检索证明);留学回国人员(博士)须在应聘当年1231日前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正式《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四、受聘人员履行5年的服务期(含试用期、下同)。在服务期内,受聘人员原则上不得提出调动、辞职、自费出国等申请。若有特殊情况要求离开的,除按照《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规定的条款处理外,受聘人员还应退还学校提供的安家费、租房补贴、未使用的科研经费等,以及退还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资料等。

五、用人单位可根据本规定,视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优惠待遇,所需经费由用人单位自行解决。

六、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校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二: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资源与环境学院前身分别是原福建农学院的土壤农化系和原福建农业大学的土地与环境学系。原土壤农化系成立于1958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为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创办了土地管理和农业环境保护专业,于1994年更名为土地与环境学系。20015月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时成立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院现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管理和环境科学等4个硕士授权点,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资源与环境省级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省级教学团队。现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土资源和环境工程等3个系。学院下设资源环境与化学、资源环境与规划和环境工程等3个实验室,拥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TOC测定仪、多光谱测量仪、智能光谱仪、GPS静态接收机等一批环境分析和资源调查类仪器设备,同时拥有水污染控制模拟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模拟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土壤农化分析实验室和农产品分析实验室。现有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2个研究所。

    学院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目前在岗教师3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6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5位教师在省级自然科学协会担任副理事长职务,3人在国家级学会任理事。

    我院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壤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土壤侵蚀与治理、资源评价与规划、(农业和林业)植物营养与施肥、农业面源污染、废物资源化、土壤环境碳循环、环境生物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等。近年来我院教师承担的比较重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环保专项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人员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省重大专项前期研究项目、世界银行红壤贷款科研项目、省农业跨越计划项目、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土厅、省烟草局、省农业厅、省地调院等单位的科研项目,同时参加加拿大国际合作暑(CIDA)的项目。20092010年度我院7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论文分别在《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Plant Science》,《Journal of Soil and Sediment》,《Pedosphere》,《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水土保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环境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我院教师作为主编或副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十多部,有三位教师作为副主编参加农林院校十五或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水土保持学》课程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课程分别于2005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

     乘着生态文明的浩荡东风,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迅速发展



发布:研究生部  打印此稿 | 关闭窗口

gr***.cn[点击查看]" method="get" target="_blank">
站内搜索:


本站提醒:如何识别虚假招聘信息?求职必看,切勿受骗上当!

如何写一份简单、直接、高效的求职信?

@www.yingjiesheng.com@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