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武汉大学研究生就业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武汉大学研究生就业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肇庆学院2011-2012年度拟引进人员情况一览表 | |||||
单位 | 学科、专业(方向) | 人数 | 学位、职称要求 | 拟安排单位(岗位) | 备注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贸易、产业经济学等) | 3 | 博士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教授 | 教学 | 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会计学 | 1 | 博士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教授 | 教学 | 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 | 博士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教授 | 教学 | 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 | 3 | 博士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教授 | 教学 | 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
政法学院 | 行政管理学 | 1 | 博士 | 教学 | 有教师工作经历、师范教育和高级职称者优先 |
国际政治 | 1 | 博士 | 教学 | ||
逻辑学 | 1 | 博士 | 教学 | ||
政治经济学 | 1 | 博士 | 教学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 | 博士 | 教学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 | 博士 | 教学 | ||
伦理学 | 1 | 博士 | 教学 | ||
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 | 1 | 博士 | 教学 | |
教育技术学 | 1 | 博士 | 教学 |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 | 1 | 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或教授 | 教学 | |
体育教育(体操或武术) | 1 |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 教学 | ||
文学院 | 书法教师 | 1 | 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教授 | 教学 | 有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经验者优先 |
中国古代文学 | 1 |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 | 教学 | ||
对外汉语 | 1 | 硕士及以上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 教学 | ||
外国语 学院 |
英语(英语教育、英语翻译、应用语言学) | 2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
日语(日语语言学、日本社会文化) | 1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 | 1 | 博士 | 教学 | |
舞蹈理论 | 1 | 硕士及以上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 教学 | ||
小提琴 | 1 | 硕士及以上 | 教学 | ||
打击乐 | 1 | 硕士及以上 | 教学 | ||
声乐(男高音) | 1 | 硕士及以上 | 教学 |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1 | 博士 | 教学 | ||
美术学院 | 工业(产品)设计 | 2-3 | 硕士及以上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 教学 | |
室内设计 | 1-2 | 硕士及以上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 教学 | ||
动画 | 1-2 | 硕士及以上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 教学 | ||
艺术设计 | 1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
数学与信息科学 学院 |
基础数学(代数学) | 1 | 博士 | 教学 | |
计算数学 | 2 | 博士 | 教学 | ||
统计学 | 2 | 博士 | 教学 | ||
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 2 | 博士 | 教学 | ||
数学教学论 | 2 | 博士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 | 教学 | 具有一定中学数学教学经历优先 | |
化学化工学院 | 环境工程 | 1 |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 | 教学 | 本科学环境工程专业 |
有机化学 | 1 |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 | 教学 | 本科为化学专业 | |
无机化学 | 1 |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 | 教学 | 本科为化学专业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1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本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 |
制药工程 | 1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本科为制药工程专业 | |
生命科学 学院 |
生物医药 | 1 | 博士 | 教学 | 有国外留学背景 |
农业害虫防治 | 1 | 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或教授 | 教学 | ||
环境艺术设计 | 1 | 硕士及以上 | 教学 | ||
食品、药学、发酵工程、畜牧兽医等专业 | 3 | 硕士 | 实验员 | 聘用制 | |
果树学(栽培)或植物保护专业 | 1 | 硕士 | 柑橘综合试验站专职科研工作人员 | 聘用制 | |
计算机学院 | 软件工程 | 2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
网络工程 | 1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
电子信息或计算机相关专业 | 1 | 硕士 | 实验员 | 聘用制 | |
旅游学院 | 第三产业经济与管理 | 1 | 博士或具有硕士学位教授 | 教学 | |
旅游经济与管理 | 1 | 博士或具有硕士学位教授 | 教学 | ||
酒店管理 | 1 | 博士或具有硕士学位教授 | 教学 | ||
思政部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
思想政治教育学 | 1 | 博士或教授 | 教学 | ||
教育技术与计算机中心 | 教育技术学 | 2 | 硕士及以上 | 技术研发与管理 | 聘用制 |
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 | 1 | 硕士及以上 | 网络技术研发与管理 | 聘用制 | |
联系方式 | |||||
通信 地址 |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学院人事处 | ||||
邮政 编码 |
526061 | 网 址 | ww***.cn[点击查看] | ||
联系人 | 黎天宇 | 电 话 | 0758-2716445 13717200001 | ||
传真 | 0758-2716445 | rsc@或zqxyrsc@ | |||
招聘详细请登录肇庆学院网站ww***.cn[点击查看]首页点击"人才招聘"查看 |
肇庆学院是在原西江大学和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西江大学的前身是肇庆地区师范学校,由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于1970年下放到肇庆地区新兴县办学而得名。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迁至现址办学。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家教委备案,在肇庆师专的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肇庆地区师范学校,1980年更名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更名成为肇庆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成立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
肇庆学院是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大学,距广州90公里,位于广东珠三角城市--肇庆。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肇庆的星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肇庆学院两个校区均坐落在星湖风景名胜区内,总占地面积1655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校园建筑风格与优秀旅游城市建设要求相适应,先后被评为肇庆市花园式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全校现设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大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面向广东 、广西、湖南、甘肃、湖北、河南、河北、江西、辽宁、山东、云南、山西、吉林、海南、贵州、陕西、内蒙古、新疆等18省市招生,同时还获得了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格。
肇庆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811人,教职工1217人,其中专任教师881人,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8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3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0人,硕士学位教师46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7%。一支以"西江学者"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受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现有教学仪器设备超过1亿元,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25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纸质报刊1500多种,拥有音像、光盘等资料20000多种(件),开通了《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Springer Link》等10多个全文数据库。学校现拥有1个教育部批准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省级实验教学基地,一批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以党建促学风,坚持"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 以"厚德、明智、博学、力行"为校训,秉承"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肇庆学院人精神,具有优良校风和学风。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教学质量,教授、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上课。一直以来,学校将师范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在专业设置、学科队伍、师资配备、课程体系、师能培养、教育实习等方面发挥优势,形成了优良的师范特色。学校在原有非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又先后设置了10多个非师范专业,使学校向多科性、综合型院校方向发展,并形成较强的地方特色。学校强化开放办学意识,主动融入国际化的轨道,先后与英国的波尔顿大学、美国的莱蒙斯社区学院、爱治伍德学院、北伊利诺斯大学、普渡大学、日本的创价大学、长野大学、澳大利亚的科文大学、蒙古国伊和扎萨克大学、印尼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意大利那不勒斯帕斯诺普大学等开展密切的学术交流,初步形成校际交流、合作办学、委托培训
等相对固定的合作项目,并面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招收留学生,具有良好的国际化特色。
学校坚持以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定位,注重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科结构,拓展专业平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2006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近年来,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实现根本性变化,目前我校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数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多项工程的投入使用,从整体上优化了教学环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构建了"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机制,设立了党员示范岗,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全面实施学校的固本强基工程;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我校2010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9.57%,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据广东省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在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1日,我校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11%,比省平均数95%高出3.11%,创我校初次就业率历史新高。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体育、艺术竞赛活动,并屡获殊荣。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共获得全国和省级一、二、三等奖86项;在广东省第六届、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奖牌总数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分别名列第5名、第9名;2008年,学生参加"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全国和省级一、二、三等奖共42项;学生合唱团在"星海国际合唱节"合唱比赛中荣获金奖;学生艺术团创编演出的舞蹈获"全国大学生舞蹈大赛"二等奖、"广东省大学生舞蹈大赛"一等奖。学校共12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刚要》把肇庆市整体纳入珠三角城市群,肇庆学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汇聚高层次人才,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热诚欢迎各类人才加盟,共创肇庆学院美好明天。
(一)紧缺专业优秀硕士研究生;
(二)博士研究生;
(三)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
(四)高端及特殊人才;
(五)高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及教学团队。
(一)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诚实守信,品德端正,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为教学科研服务。
(三) 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3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人才、紧缺专业人才或学校急需人才,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
(四)身心健康,符合岗位工作要求的条件。
详见附件一:《肇庆学院学院2011-2012年度拟引进人员情况一览表》。
应聘人员统一要求填写《肇庆学院引进人员审批表》(见附件二)和提供一分较详尽的求职简历,同时提交能证明自己所学专业、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的材料及获奖证明等材料分别以附件方式发送至rsc@或zqxyrsc@,邮件主题格式为"应聘岗位+学历层次(职称)+姓名"(如:应聘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师+ 博士(教授)+张某);或直接寄送至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学院人事处黎天宇收(邮编526061)。
学校对引进人才中的高层次人才在过渡房、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具体办法及标准如下:
(一)过渡房
学校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过渡房租住,过渡房具体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学校的有关文件执行。如引进人员提出不需要过渡房或学校不能提供过渡房的,可由学校按一定补助标准提供租房补贴。
(二)安家费、科研启动费
|
安家费 |
科研启动费 |
备注 |
|
高端人才、特殊人才等 |
面议 |
面议 |
|
|
教授 |
博士 |
15 |
理工科:5;艺术:3 |
视情况安排配偶工作,根据要求协助安排未成年子女在市区重点中小学就读。 |
硕士 |
10 |
|||
其他 |
8 |
|||
副教授 |
博士 |
8 |
理工科:3;艺术:2 |
视情况安排配偶工作,根据要求协助安排未成年子女在市区重点中小学就读。 |
硕士 |
5 |
无 |
根据要求协助安排未成年子女在市区重点中小学就读。 |
|
其他 |
2 |
|||
博士(≤40周岁) |
3-6 |
理工科、艺术:2 |
视情况安排配偶工作,根据要求协助安排未成年子女在市区重点中小学就读。 |
说明:
1、安家费在正式办好手续后享受;科研启动费的使用要拟订科研工作计划,报学校科技处(社科处)审核后凭正式发票由科技处(社科处)审批按计划使用。
2、夫妇双方均为学校引进的人才,安家费按照数额较高者发放,其中夫妇均为教授及博士的,另再增加安家费3万元;夫妇均为教授,或夫妇均为博士,或夫妇一方为教授,另一方为博士的,另再增加安家费2万元。
通信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学院人事处 邮政编码:526061
联 系 人:黎天宇 联系电话:0758-2716445(传真) 13717200001
学校网址:ww***.cn[点击查看] E-mail rsc@或zqxyrsc@
一、《肇庆学院学院2011-2012年度拟引进人员情况一览表》
二、《肇庆学院引进人员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