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招聘会信息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招聘会时间:2012年10月9日上午9:00
招聘会地点:朝阳校区鸽子楼一楼报告厅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成立于1976年,位于风光秀美的桂林市区,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直属的科研事业单位,为国家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既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质队伍‘野战军’的科研和技术方法创新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岩溶地质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承担岩溶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
主要职责和任务是,立足西南八省(市、区),面向全国,承担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岩溶地质研究和调查评价工作,我国的碳酸盐出露面积为3.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又是一个脆弱的环境;开展岩溶动力系统运行规律研究,发展现代岩溶学理论;承担岩溶矿产资源、洞穴资源调查评价及石漠化调查研究和治理工作,据统计,全球有60%的油田产于碳酸盐岩;承担岩溶水文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研究和监测评价工作,全国地下水总量2千万立方每秒,但利用率不足10%;建设全国岩溶地质数据库,开展岩溶地质信息化社会服务;开展相关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中心提供支撑;进行分析测试、地下水示踪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开展岩溶研究的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工作。
岩溶地质研究所人员编制275人。现有在职职工201人,其中: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74人、本科学历62人;正高级职称32人、副高级职称43人。
岩溶动力学研究室、岩溶区域地质研究室、岩溶资源研究室、岩溶生态与石漠化研究室、岩溶工程与灾害研究室、岩溶景观与洞穴研究室、岩溶探测技术方法研究室、岩溶地质与资源环境测试中心、岩溶资料信息中心等9个技术业务部门。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岩溶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岩溶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岩溶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岩溶景观与洞穴资源评价等五个优势研究领域,在岩溶地质学科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落户我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变化研究中心正在我所筹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塌陷灾害应急中心于2010年在我所成立。标志着我所日益国际化、全球化。
桂林市地处温带,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物价低廉,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岩溶地质研究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组成部分,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占全所专业技术岗位的50%,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占全所专业技术岗位的40%,为年轻人的成长留有充足的空间;项目经费充足,任务饱满,为想做事的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基础条件;技术装备总量1255台(套),野外实验装备齐全;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年轻人成长、成才的措施:为继续攻读学位的年轻人提供学费、保留工资待遇;所控项目主要对年轻人开放;在大项目中为年轻人设项目副负责人;选派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外进行业务学习等等;为年轻人茁壮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
岩溶所欢迎有志献身岩溶事业的年轻人前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