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大连理工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大连理工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所在地区 | 辽宁省大连市 | 单位地址 |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西路18号 | 隶属部门 | ---- |
联系部门 | 人力资源部 | 单位电话 | 0411-87656172 | 联 系 人 | |
单位性质 | 高等教育单位 | 单位传真 | |||
单位网址 | ww***.cn[点击查看] | 电子邮件 | yz_chu@ | 单位邮编 | 116600 |
备注 |
大连民族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简介 一、岗位需求 学科带头人
聘任条件: 1、能够胜任科研与教学一线工作要求 2、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0周岁以下,条件优越者可 放宽至45周岁 3、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以上项目经历 教师
聘任条件: 1、能够胜任科研与教学一线工作要求 2、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0周岁以下 3、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方向与学院已有方向相似度高求。 联系方法: 张俊星:13840879877;zhangjunxing@; 李绍民:13342267237;lsm@ 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简介 l 学院概况 大连民族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由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综合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民族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成。学院设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大连民族学院示范专业)、物联网专业(筹建)。 学院现有教师45人,其中学科带头人1名、学术带头人1名、教授7人,副教授9人,在读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学院拥有完备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以及先进的实习及创新活动基地,一流的仪器设备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学院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立业之本,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学院是“辽宁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承担单位之一、学院拥有“电子技术课群”、“信息处理课群”两个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教师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1等奖2项。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我院学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超过90%,近年来学生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专利87项;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近百项,其中多次获得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一、二等奖。 l 科学研究,科研方向 以大连民族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主要开展下列三个方面的科研工作。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然而民族的信息化有其特殊性。民族信息化涉及民族语言、文字、图像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民族网络社区的舆情综合感知技术、民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保护、展示与发扬、民族遗产保护以及民族门户网站等多种关键技术。 智能信息处理 l 科学研究,主要成果 近年来,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领域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企业间合作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学院目前有18项主要在研项目,项目金额近500万元。 三、大连民族学院概况 l 学校概况 大连民族学院位于黄海之滨的大连市,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是国家111所部委属院校之一。学校1984年筹建,1997年正式建校。 学校有开发区和金石滩两个校区,占地82.8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6亿元。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预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等18个教学科研单位,本科专业43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 l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024人,其中专任教师785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1.1%,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7.4%,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51.1%。教师中有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6人,辽宁省教学名师6人,辽宁省教学团队6个,辽宁省专业带头人4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学校特聘教授9人,学科、学术、教学带头人4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0人。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在校生13688人,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来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以上。 l 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2005年,学校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2007年在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本科毕业生2万余人,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以上。2010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近年来,学校还获得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示范学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民委就业典型学校、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l 科学研究 学校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拥有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化工、日语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族学等省部级重点学科。2006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7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478项,累计科研经费7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67项。学校先后与中央民族大学等民族院校、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学科共建并联合培养研究生,现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75人,博士研究生88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