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此信息由同济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同济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2013年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招聘启事
这里是一座令人神往的科学殿堂
这里成就着石油人的光荣与梦想
这里谱写着科技兴油的恢弘华章
这里承载着百年辽河的希望和辉煌
主要需求专业: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矿产普查与勘探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构造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工程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测绘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档案学及其相关专业
招聘基本条件:
1、专业对口、学习成绩良好,综合素质较高,毕业时能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2、英语水平较好,本科生通过国家四级,研究生通过国家六级;
3、政治表现优良,有吃苦耐劳精神,服从工作需要;
4、身体健康,能适应油田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工作岗位: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研发
联系单位: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组织部
联 系 人:张女士 乌先生
联系电话:0427-7806256 7823306
通讯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石油大街95号
邮 编:124010
电子邮箱:wuw3@ zhangsm1028@
单位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位于渤海北岸,地跨辽宁、内蒙古两省区13个市(地)、34个县(旗),原油年生产规模已连续20年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是我国最大的稠油、超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
勘探开发研究院作为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战略决策的参谋部,坐落在美丽的渤海湾畔、辽河之滨、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市——盘锦,这里被誉为湿地之都、辽河明珠。
这是一个知识密集、门类齐全、技术配套、装备先进、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油气勘探开发综合性研究机构,承担着辽河油田石油天然气勘探部署研究、油气田开发部署研究、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地质与开发试验分析、中长远规划编制、勘探开发信息建设、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支持等科研生产工作,为辽河油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过去四十多年的光辉岁月里,研究院人秉承“锲而不舍、刻苦攻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甘当科技先锋,为辽河油田跃居国内第三大油田、攀升原油年产量1500万吨高峰、以及连续27年原油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截止“十一五”,已累计发现了40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4.6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100亿方,编制了400多个区块的开发方案。目前辽河油田已经建成中国最大的稠油和高凝油生产基地。
面对复杂的地下地质条件,研究院人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辽河油区油藏特点的勘探开发方式和配套开采技术,打造了一支能够应对复杂油气藏的油田勘探开发高层次技术队伍,与国内多家油田以及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美国、加拿大、泰国、印尼等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多个领域的技术服务与合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国家“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国家甲级工程咨询单位”、“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以及“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等特殊荣誉称号,涌现出了省部级劳模20余人。
第一部分:光辉岁月
如果把辽河油田的创业史比做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那么几代研究院人的拼搏就是这部交响乐中绚烂的华彩。
1967年3月,在料峭的寒风里,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前身——大庆六七三厂地质队,开赴到下辽河一个荒凉偏僻的小镇——沙岭,从此在辽阔的南大荒上拉开了石油会战的序幕。
地质队员风餐露宿,跑现场,布井位,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吃的是高粱米,喝的是“鸭子汤”,住的是帐篷,走的是“搓板路”。荒原上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脚步,风雨中屹立着他们顽强的身影,他们苦心孤诣,运筹帷幄,用赤子情怀谱写出共和国找油史上激越澎湃的篇章。
经历了石油大会战血与火的洗礼,从仅有几十人的六七三厂地质队到后来的六七三厂地质团、三二二油田地质指挥部、辽河石油勘探局地质处、辽河石油勘探局科学技术研究院,直至如今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队伍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强盛。目前全院下设9个主体研究所,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达千余人,博士、硕士等一大批高精尖技术人才如中流砥柱,形成了集团公司专家、油田公司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一系列专业技术人才梯队。
在这支充满激情、群星灿烂的队伍中,一个个杰出代表脱颖而出。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等同志,当年都是从这里走向新的工作岗位,他们为推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 蓬勃发展
下辽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陆地与滩海两部分组成,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具有断层多、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复杂、油品类型多等特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 “地质大观园”。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辽河油田勘探上的每一次重大发现,每一口高产油井的投产,都与研究院人的忘我奋斗密不可分,期间的艰苦卓绝和开拓进取,书写了一部令人荡气回肠的科技兴油的发展史。
勘探战场波澜壮阔,初探兴隆台、大战西斜坡、三上大民屯等一系列石油会战,探索出一整套适合辽河油区特点的复式油气藏的形成规律,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油藏富集的地下宝库,牵出了一条条奔涌的工业油流,把国家急需的“黑色血液”,从昔日的盐碱滩源源不断的汇入共和国的“经济动脉”,以日新月异的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演绎着精彩的“辽河传奇”。
进入“十五”以来,研究院科研人员探索出了一条富有辽河特色的勘探之路。成熟探区硕果累累:勘探目标上实现了从构造油气藏到底层岩性油气藏的转变,创建了变质岩内幕油气藏成藏理论,突破了传统石油地质理论的束缚,指导发现了亿吨级规模储量;新区勘探初现曙光:勘探理念实现了从以油为主向油气并举转变,勘探目标实现了从常规向非常规的探索,勘探战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域的跨越。辽河油田发展的资源保障基础日益坚实。
开发天地风起云涌,由会战初期的稀油开采到稠油、高凝油的上产稳产,由独立的单井到连片的丛式井,由常规的直井到复杂的定向井、水平井,研究院人矢志不渝,不断探索,解决了制约稀油、高凝油高效开发的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形成了以注汽为主的中深层稠油蒸汽吞吐开发、蒸汽驱、SAGD、二次开发等一系列领先技术。
面对资源接替矛盾的日益突出,研究院人迎难而上,在地震资料处理上开展了大规模连片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复杂构造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高分辨率处理及叠前反演和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等技术;在开发上开展深层古潜山油藏部署、薄层水平井挖潜、火烧油层研发、驱泄油复合开采、深部调驱等一系列科技攻关,从而推动了油田“方式转换保稳产”宏伟目标的实现,为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从最初的“边勘探、边开发、边建设”,发展到今天的“深化潜山、发展岩性、突破海域、准备外围、开辟新区”的勘探思路,和“超前研究、超前部署、超前规划、超前试验”的开发理念,期间走过了一条极不寻常的道路。可以说勘探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开发上的每一次方式转换,都意味着研究院人思想上的又一次解放和飞跃,意味着研究院人的恒久坚守和不懈努力,意味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不断创新。
四十多年的风雨沧桑,研究院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9项,市局级技术创新奖800余项。在国家级期刊和重大技术交流会议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
四十余载风雨春秋,研究院人以“科技兴油、奉献能源”为己任,形成了以忠诚文化为主干、以精品文化、廉洁文化、安全养成文化为分支的独具特色的科研文化,增强了研究院发展的软实力。
丰硕的成果源自丰厚的企业文化的精心培育,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一直走在油田公司的前列。
先后荣获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总工会五一奖状、辽宁省统战工作先进党委、油田公司先进党委、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进入“十一五”以来,院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员工,秉承“立足油田、服务油田”的创业宗旨,紧密围绕增储稳产重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同行业一流研究院”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发展、人才强企、企业文化、院区环境等“四大发展战略”,为研究院的明天带来了勃勃生机。特别是“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为研究院综合实力的提升,储备了雄厚的人力资源。
第三部分 放飞梦想
悠悠岁月,抹不去人们心头永恒的记忆。从沙岭到红村,从黄金带到兴隆台,从辽河盆地到外围探区,从茫茫草原到浩瀚大海,研究院人就是这样殚精竭虑、薪火传承,以石油人的博大胸怀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信念,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伴着累累硕果,一路骄傲地走来。
勘探永无止境,开发从没有淡季。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研究院人的理想和信念从未改变。在岗位上随处可见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夜幕下勤奋的人们披星戴月,不断探索困扰他们的瓶颈问题。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无不凝聚着研究院人的心血和汗水,无不闪耀着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研究院精神。
作为辽河油田的科研生产单位,研究院人与油田公司十余万员工一道,共同担当着“保持千万吨产量规模、保持千亿元经济规模”的繁重任务,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的巨轮已经启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在未来的岁月里,研究院人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实现“百年辽河”的宏伟目标,谱写新篇,再创辉煌。
2013年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招聘需求 |
学历 |
专业名称 |
专业方向 |
博士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震资料处理及方法研究;沉积储层预测、现代油藏地质研究与应用 |
博士 |
油气田开发工程 |
稠油热采室内试验研究;稠油开发研究 |
硕士 |
地球化学 |
烃源岩评价 |
硕士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测井评价、储量评估;地震资料处理及方法研究;构造解释及研究;储层反演预测;油藏综合评价;滚动勘探部署;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与应用;物探解释 |
硕士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质综合研究 |
硕士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样式研究 |
硕士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地质 |
硕士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区域地质、岩矿分析 |
硕士 |
地质工程 |
新区产能建设、注水、二次开发、三次采油方案;水平井部署、精细油藏描述、滚动勘探部署、注水规划;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
硕士 |
油气田开发工程 |
基础规律研究及开发规划部署;各类方案部署、注水规划及提高采收率重大科研攻关;稠油热采室内试验研究;稠油开发研究(男生) |
硕士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油田专业软件系统管理及油田勘探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研发 |
本科 |
资源勘查工程 |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油气资源评价 |
本科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技术与方法研究 |
本科 |
石油工程 |
基础规律研究及开发规划部署;各类方案编制及部署、注水规划及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储层物性分析与评价;开发试验与渗流机理研究等 |
本科 |
地球物理学 |
地震资料处理及方法研究 |
本科 |
测绘工程 |
野外测量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岩心管理 |
本科 |
计算机软件工程 |
勘探数据库应用软件研发 |
本科 |
档案学 |
档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