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英才学院科研处简介
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之一,重视科研、强调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是山东英才学院的传统。自山东英才学院创办以来,科研的重点几经调整,科研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调整经历了一个过程。
一、发展历史
(一)高教自考研究所与初期的科研活动(1998年9月至2002年初)
山东英才学院的前身山东英才专修学院设立时,就已注意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在1998年9月28日下发的《山东英才专修学院机构设置与职能、编制规定》(院字[1998]4号文)中,就设有“高教自考研究所”。高教自考研究所设立后,面向内部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了一些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律、学习经验、考试指南和自考助学经验方面的资料,为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考试通过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这一时期,教师队伍以兼职为主,专职教师多为退休人员或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时间、精力和科研能力上都显不足,研究的面相对宽泛,多是教职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或兴趣独自进行,缺乏科研合作的平台,研究成果影响不大。
(二)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与科研起步阶段(2002年4月至2004年底)
自2001年起,学院开始申请设立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学院于2002年4月23日设立了“民办高校教育科学研究所”(后改称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具体负责全院的科学研究以及学报的筹建工作。该所由肖桂山副院长兼任所长,李树德教授和贾东荣任副所长。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这一时期,随着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进入正规,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发表、出版的科研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夏季亭院长任负责人的省级立项课题《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顺利完成,并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是我省首次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进行的系统研究,社会影响较大。学术论文方面,不仅发表的论文数量有较大增加,而且发表的刊物档次提高,不仅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与职业》这样的中文核心期刊,还有《理工高教研究》等专业期刊;论文的质量有很大提高,社会影响上升。
(三)科研处时期(2004年底至今)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规划机构设置,2004年10月,学院设立科研处,并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改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对外仍称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两个单位合署办公。2005年3月,为适应学院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领导,提高全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了调整。新的学术委员会包括了院长、副院长、二级学院院长、教务、科研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全部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和学者。
自2005年开始,随着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工程的开展,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结构的优化,科研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英才高职论坛》的创办提供了发表科研成果的平台,教职工参加科研,发表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05年全院教职工共出版教材与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3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篇;有120余人通过发表成果和参与课题研究参加了科研工作,实现了科研工作的“双过百”,这标志着山东英才学院的科研工作和学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2006年至2010年,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1141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以及被SCI或EI、ISTP收录论文133篇。出版专著8部,教材87部。2006年至今,科研处成功组织申报省厅级课题34项,其中省级课题3项。另外,学院教师以个人名义参与外单位承担的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获得省厅级科研奖励33项(包括国家级学会奖励),其中省级科研奖励4项。
二、机构简介
目前,科研处分为科研处、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三个部门,其中,科研处主要负责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主要进行民办高等教育相关研究,已成为省级科研机构;学报编辑部负责《山东英才学院学报》的编辑工作。
科研处现任处长董建才曾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院长,目前,正带领科研处工作人员为做好山东英才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而努力。
三、2013年科研处引进计划:
单位
(部门) |
专业要求 |
学历要求 |
其他要求 |
联系人及邮箱 |
备注 |
科研处 |
高等教育学 |
博士 |
科研能力强 |
迟老师
ycxykeyan@ |
|
高等教育学 |
硕士 |
211或985高校,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
|
注:
1.全国重点大学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必须一致,省属及以下师范类院校不予考虑。
2.个人简历请用word文本以附件的形式发送,送主题请按如下填写“毕业学院 所学专业 研究方向 最高学历 毕业年份 姓名”直接发送联系人及邮箱。
四、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大正科技示范区英才路2号(250104)
联系电话:0531-88253026 联系人:魏老师
邮箱:ycxyzp2013@
本信息分专业需求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