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招聘信息
一、学校现状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现有教职工140人,在校生2385人。学校实行部级制管理模式,共有机械电子部、服装艺术部、学前教育部、信息技术部四个专业部。开设16个中专层次专业, 2个3 2大专专业。几年来,学校坚持 “专业特色明显,办学模式多样,普教职教融通,学生出路多元”的办学思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学校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轨道。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一套规范、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是学校快速发展的保证。学校明确提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目标,建章立制,规范程序,初步建立了适合校情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并顺利通过了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使学校各项工作运转更为高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二是确立了以科研课题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办学之路。科研兴校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探索体现中职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与郑州市教科所合作开展了2011年郑州市重点课题《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科研推动学校的内涵提升。该课题有3个一级子课题和52个二级子课题,从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德育模式构建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计划用2—3年时间,构建充满活力、自主发展的办学模式;打造针对性强、适应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注重学生生命体验的德育模式。目前,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学校共有210人次参与其中,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职工业务水平的提升。
三是初步形成多样、灵活的办学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采取“送教进企、引企入校、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学校的服装生产线、电子生产线、附属幼儿园运转良好,做到了“把车间建在学校,把教室建在车间”, 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同时,学校加强与普通高中合作,为高中生提供通用技术课选修模块的培训,开创了郑州市普职融通工作的先河。在交流合作方面,学校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及学生短训、学历衔接等方面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并代表河南省教育厅对口援建四川江油中原职教中心。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四是建设了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有近30家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建设了建筑面积达3500㎡的服装实训楼一座,实训设备居河南一流,全国领先。机电专业实训室24个,引进电子产品生产线2条。学前教育专业建有“前校后院”式实训幼儿园一所,面积近2000平方米,在园幼儿300人。信息技术专业紧紧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各项设施先进。先进齐备的教学与实训设备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生源质量逐年提高。2011年,学校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职教攻坚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河南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还获得了省教育厅教育教学评估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文明单位,郑州市教育管理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在当前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校的生源质量反而大幅提升, 2011学年共招收新生878名,中招第一志愿报我校的学生270人,最高分达495分。2012年中招两天即报到935人,最高分529分。学生流失率不到1%,毕业生供不应求。
二、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及思路
(一)办学思路
今后三年分别定为文化建设年、质量管理年、内涵提升年。将坚持“工学结合,校企一体,文化引领,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保证,以学校文化为引领,以课题研究为推动,走内涵发展之路,形成特色和品牌,使科工成为以服装和机电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特色明显,办学机制灵活,学生出路多元的,全省一流的示范性职业学校。
(二)办学策略
力求在四个方面达到一定的层次:构建具有科工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着眼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设计;构建和谐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提供精简、高效、人文的行政管理服务。
(三)总体办学目标
到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课题研究取得成果,形成体现中职特点和科工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服装专业和电子专业成为郑州市龙头专业,并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大奖;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研究生比例达到78%,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达到20名,双师型教师达88%;行政管理更加科学、高效,通过每年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复核;培养品质优良、内涵丰富、特长明显、创造力强的技术人才,就业率和双证书率均达98%以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四)具体举措
除常规工作之外,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以活力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为突破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主动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的情况。今后三年,学校继续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提供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设计,构建具有科工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各专业结合学生学情,抓好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加大校本课程建设力度,扩大选修课开设范围,提高课程内容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构建以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为特征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有所获;三是加强专业课教学。积极实施项目教学,模块化、主题式教学,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现生产流程和教学过程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实训课教学实现7S管理,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管理环境。
2、构建具有科工学校特色的“三线三课”德育模式。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就业教育,学校德育既要考虑毕业生就业后面临的社会各方面的考验,也要着眼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针对中职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构建“三线三课”德育体系,形成具有科工特色的德育模式。即以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文明礼仪》课为抓手,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抓手,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职业生涯规划》课为抓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终身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培育他们面向未来、筹划人生的信心和勇气。从点滴工作入手,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扎实工作,形成开好三门课,抓好三条线,影响全方面的德育工作格局,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较好职业规划能力和人文素养,创造力较强的新型职业技能人才。
3、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一体化办学之路。按照“五个对接”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将工学结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逐步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服装专业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实现年产18000条女裤和30000件女装的生产目标,电子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进一步巩固,实现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通过校企合作,使师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使各专业的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以科学管理为保证,建设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代表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将2012年确定为学校文化建设年。提出“工学结合,校企一体,文化引领,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打造“自尊、自信、自主、自立”的学校精神,营造“和而不同,自立奋进”的校风,“敬业乐群,且行且思”的教风,“知行统一,自主发展”的学风,从而建设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将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保证,着眼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目标,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学校将充分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来陶冶和净华学生心灵,营造温馨、向上的环境文化;将坚持开展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实训室文化建设,通过各种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构建文明、和谐的行为文化。通过文化建设,为学校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引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坚持做到企业文化进校园,就业文化进班级,将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就业教育、职业定向、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的无缝对接,把学校打造成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5、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有计划的安排老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研修活动,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二是通过建设学习型校园,继续举办科工讲坛,开展读书活动,开展校本研修,引导老师们反思专业建设,开拓专业视野。三是坚持科研引领,扎实做好《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提高老师们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四是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选派人员到企业挂职,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师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五是建立专业课兼职教师队伍,在当前的人事制度下,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从行业、企业聘请素质高,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帮助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招聘条件:
1、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专业:电气自动化 供电技术等相近专业
3、人数:3人
联系人:学校教务处张主任
联系电话:0371-67021535
手机:13592617280
邮箱:691833178@qq.comq
学校网址:ww***com[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