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中国农业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中国农业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一、学院简介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闻名中外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专迁到承德与师专合并,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学院占地976.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各类实验、实训室134个,多媒体教室60个。图书馆纸质藏书近80万册,中外期刊1200多种,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等网络资源。
现有教职工791人,其中专任教师545人,教授59人,副教授198人,高职比47.2%;博士、硕士259人,高学历比47.5%。教师队伍中“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2人、河北省优秀教师8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1人、承德市优秀教师13人。已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现有中文、法政、数学与计算机、物理、旅游管理、化学、外语、美术、音乐、体育、初等教育等11个系和信息中心、社科部、公共课部3个教学部(中心)。现设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50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185人。初步形成了以人文学科、理学为主干学科,涵盖社会学科、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学院在保持和弘扬传统的师范教育特色的同时,注重彰显学院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四大科研特色,在保护与开发民族特色项目,创民族文化艺术精品上贡献突出,以避暑山庄研究、纳兰性德研究为重点,组建“避暑山庄、纳兰性德”等专门研究机构,经过多年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和“避暑山庄研究”中心。作为河北省民族教育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组建“少数民族体育和满族音乐舞蹈”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研究室,挖掘、收集、整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近80项,学院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连续两届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第八届全国***会表演项目金奖和第九届全国***会表演项目一等奖。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由学院音乐系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成立的“承德清音会”,对清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显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被列为河北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清音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民族政策,坚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民族音乐舞蹈、民族体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了满语专业和满语、清史、民族学、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绘画及民族工艺制作等课程22门。编写出版《民族概论》、《简明满语教程》等民族教材8部,300多万字。
学院注重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吉尔吉斯斯坦、波兰、瑞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常年聘用外籍教师任教,相继派出100多名教师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国内多所名牌高校进修访学,促进了学院的建设发展,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和国际知名度。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绿化五百家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社会实践先进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50多项(次)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历经百余年的积淀,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了“修德砺能、博学致远”的校训,形成了“同心砥砺、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近年来,学院事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学院紧紧抓住河北省、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民族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全体师院人正秉承百年优良办学传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把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建成一所在河北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民族本科师范院校而努力奋斗!
二、2013年公开招聘计划
拟安排岗 位(学科专业) |
学科专业要求 (研究方向) |
拟讲授课程 |
招聘计划数 |
||
博士研究生 |
硕士研究生 |
其他 |
|||
播音与主持 |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 |
播音创作基础 节目主持艺术 |
|
1 |
|
汉语言文学 新闻、播音 |
写作学 |
基础写作 |
|
1 |
|
汉语言文学 新闻 播音 |
现代汉语 |
现代汉语 |
1 |
|
|
汉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1 |
|
|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汉语 |
古代汉语 |
1 |
|
|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 |
财政学类或金融学类 |
财务、金融类相关课程 |
|
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硬软件相关课程 |
1 |
|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 |
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 |
1 |
|
|
地理科学、 地理教育 |
景观生态学(自然地理学) |
生态学(地质学) |
1 |
|
|
旅游管理 |
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经济学 |
1 |
|
|
人文地理 |
旅游规划开发与旅游市场 |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中国经济地理学 |
1 |
|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 |
|
1 |
|
工商管理 |
电子商务 |
西方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 |
|
1 |
|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
土木工程建造相关专业都可 |
建筑工程预算、建筑施工 |
|
1 |
|
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
实务类课程 |
|
1 |
|
思想政治教育 |
哲学方向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 |
|
|
历史学 |
世界近现代史方向 |
世界近现代史 |
1 |
|
|
历史学 |
中国近代史方向 |
中国近代史 |
1 |
|
|
舞 蹈 |
舞蹈编导 |
舞蹈实践教学 |
|
1 |
|
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研究 |
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
1 |
|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研究 |
学前教育学 |
1 |
|
|
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研究 |
教育管理学 |
|
1 |
|
大学英语 |
语言学 |
大学英语 |
|
2 |
|
音乐学 |
民族器乐 |
古筝 |
|
1 |
|
音乐学 |
曲式分析 |
曲式分析 |
|
1 |
|
音乐学 |
器乐 |
钢琴 |
|
1 |
|
美术学国画 |
中国画 |
中国画 (试讲 现场作画) |
|
1 |
|
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 |
|
|
英语翻译 |
英语语言文学 |
英美文学 文批 |
1 |
|
|
英语翻译 |
英语语言学 |
语言学 |
1 |
|
|
英语翻译 |
翻译方向 |
笔译 口译 |
1 |
|
|
英语翻译 |
社会文化方向 |
文化交际英美概论语言文化 |
|
1 |
|
物理化学 |
物理化学 |
结构化学 |
1 |
|
|
分子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1 |
|
|
运动生物 |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物化学 |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力学 |
|
1 |
|
武术 |
武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竞技武术拳术竞技武术器械 |
|
1 |
|
技能型教师 |
篮球或乒乓球 |
专业技能 |
|
|
1 |
信息中心 |
网络管理 |
教辅 |
|
1 |
|
图书管理 |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教辅 |
|
1 |
|
三、招聘条件
(一)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为全日制学历。
(二)起始学历为一类本科且本科、硕士、博士所学专业要一致。
(三)毕业院校为“985”、“211”院校和重点专业院校。
(四)专任教师不在省内院校招聘。
(五)博士年龄限制在35岁以内,硕士年龄限制在30岁以内。
四、聘用人员享受待遇
(一)凡聘用人员正式到岗工作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博士研究生纳入正式编制。由于编制问题,硕士研究生先实行人事代理,试用期一年,工作满一年考核合格继续聘用,待学院增编后参加上级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开招聘考试,考试通过后按照规定程序录入正式编制,考试未通过的学院继续聘用。
(二)按学院高层人才引进办法,学院为博士研究生提供购房补贴20万元,享受学院博士津贴,同时视专业提供科研启动经费5—20万元。
五、招聘程序
应聘者须在2013年2月15日之前将个人简历投递到指定邮箱:hebmzsyrsc@(注:邮件中的简历附件文件命名格式为:专业—姓名—学校—学历,例:古代汉语—王XX—XX大学—博士)。学院进行资格审查后,将通知应聘者到学院面试。学院将于3月份统一组织考试、试讲和答辩,选中者与学院签订协议,待毕业后统一到学院报到上班。
联系电话:0314—2370056 0314-2370055
联 系 人:兰老师 沈老师
通讯地址:承德市高校园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人事处(邮编:06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