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1日 [浏览次数 12]
2014年湘乡市“5511”人才引进工程招聘计划 |
类别 |
招聘专业 |
招聘计划数 |
其他要求 |
招考单位 |
备注 |
博士生或副高以上专家 |
10人 |
|
|
|
|
医卫 |
4 |
|
|
|
|
建筑学 |
1 |
|
|
|
|
经济学 |
2 |
产业经济、投融资、财政学等方向为主 |
|
|
|
管理学 |
2 |
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方向为主 |
|
|
|
农学 |
1 |
种植、养殖方向 |
|
|
|
|
|
|
|
|
硕士研究生 |
|
20人 |
|
|
|
|
医卫 |
8 |
|
|
|
|
经济管理 |
2 |
|
|
|
|
法律 |
2 |
|
|
|
|
汉语言文学 |
2 |
|
|
|
|
土木工程 |
1 |
|
|
|
|
金融学、会计学 |
2 |
|
|
|
|
农学 |
1 |
|
|
|
|
社会学 |
1 |
|
|
|
|
教育学 |
1 |
|
|
|
本科生 (全日制) |
|
116人 |
|
|
|
事业单位(20) |
工民建 |
1 |
40周岁以下、具有全国注册造价师证 |
财政局 |
|
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 |
2 |
|
财政局、乡镇 |
|
播音主持 |
1 |
|
广电台 |
|
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
1 |
|
|
电子信息工程 |
1 |
|
药监局 |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
|
水利局 |
|
森林工程 |
1 |
|
林业局 |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1 |
|
住建局 |
|
土木工程 |
1 |
|
|
道路与桥梁 |
1 |
|
经开区 |
|
艺术设计 |
1 |
|
|
土木工程 |
1 |
|
交通局 |
|
交通运输 |
1 |
|
|
工业设计 |
1 |
两年以上工作经历 |
经信局 |
|
人力资源管理 |
1 |
|
城管局 |
|
音乐专业 |
1 |
|
文体广新局 |
|
汉语言文学 |
1 |
|
房产局 |
|
通信工程 |
1 |
|
国土局 |
|
园林设计 |
1 |
|
环保局 |
|
教育(50人) |
|
20 |
|
市直高中 |
|
|
30 |
|
农村 |
|
卫生(34人) |
临床医学 |
3 |
|
人民医院 |
|
医学影像 |
2 |
|
|
医学影像、临床医学 |
1 |
|
|
麻醉医学 |
1 |
|
|
生物医学工程 |
1 |
|
|
人力资源管理 |
1 |
|
|
网络工程 |
1 |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 |
|
|
电子商务 |
1 |
|
|
给水排水工程 |
1 |
|
|
临床医学 |
6 |
|
二医院 |
|
麻醉学 |
1 |
|
计算机管理 |
1 |
|
|
临床医学 |
1 |
|
中医院 |
|
中西医结合 |
3 |
|
|
中医学 (中医临床方向) |
1 |
|
|
中医骨伤科学 |
1 |
|
|
中西医结合或中医学 |
1 |
|
湘铝医院 |
|
临床医学 |
1 |
|
|
妇产科学 |
3 |
|
妇幼儿童医院 |
|
预防医学 |
2 |
|
疾控中心 |
|
|
|
12 |
|
2014年需安置的全日制本科学历退伍军人 |
|
合计 |
146 |
|
|
|
湘乡概况
湘乡,湘军故里,楚南重镇,古称龙城。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积2004平方公里,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
这里山水神奇秀美。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林木茂密,曲径通幽;山下正在打造的励志广场,将成为中国首个青春励志论坛所在地;有“天下水府,人间瑶池”之称的湖南水府旅游区,现已跻身为中国南方重要的休闲旅游胜地。
这里人文底蕴深厚。三国名相蒋琬、湘军统帅曾国藩、“中国佛教杰出高僧”虚云法师、红军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在这里;1910年,胸怀天下的少年毛泽东走出韶山冲,来到湘乡东山学校,迈出了他人生求学、励志、成长、报国的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又走出了贺国强、成思危等国家领导人。
这里更是一方适宜建功立业的热土。交通便捷,上瑞高速、320国道、湘黔铁路、洛湛铁路贯穿境内,长沙、株洲、湘潭都在一小时车程之内,正在建设的沪昆高铁,将把湘乡与外界结合得更为紧密;农业丰收,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粮猪生产百强(县)市,并被列为国务院首批粮食生产先进县;社会和谐发展,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工业富有特色,有韶峰南方、五矿湖铁、湖南燕京、有色氟化学、湘潭碱业等规模企业150多家,形成了冶金机电、化工、建材、皮革、食品和高新技术等六大重点产业,毗邻上瑞高速的湘乡工业园,也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电器、医疗器械三大产业为主导迈进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在精心打造的“涟水河生态和谐型循环经济带”将成为湘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2.96亿元,财政总收入15.42亿元。
今日的湘乡,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二五” 进一步“跨越提速,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七强”目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产业立市”战略,为建设“实力湘乡、文化湘乡、美丽湘乡、幸福湘乡”而努力奋斗!
关于“5511”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意见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经济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实施“5511”人才引进工程(以下简称“5511”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5511”工程,即从2012年开始,5年内共引进博士研究生或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5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名,全日制本科生1000名。引进的专业分布和职位设置涉及城市建设、规划、环保、工业、经济、商贸、旅游、农林、畜牧、水利、法律、管理、文化广播、计算机、财会及教育、卫生等领域,具体分年度设置招聘岗位和完成引进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按需引进。根据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重点引进一批当前急需、长远必需的专业型人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良、分布合理的优秀中青年人才队伍。
(二)政策激励。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政策导向和激励,形成人才引进的良性机制,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湘乡建设发展。
(三)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积极为各类人才在我市干事创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打造平台。
(四)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调动各地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和行业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全市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引进条件
(一)基本条件
“5511”工程引进的人才,要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违纪违法及其他不良行为;愿意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具有相关的行政管理知识和应聘职位所需的专业要求;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素质或潜质。
(二)具体条件
1.博士研究生(专家):全国高等院校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和副高职称专家,年龄在40周岁以下;正高职称专家,年龄在45周岁以下。
2.硕士研究生:全国高等院校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年龄在30周岁以下。
3.本科生:全国高等院校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本科生,年龄在28周岁以下。
四、引进方式
人才引进一般按照公告、报名、资格审查、考试、体检、考察、签订合同等程序,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
博士研究生或副高以上职称专家,采取面谈形式;硕士研究生,采取面试及面谈形式;全日制本科生采取笔试及面试形式。
五、人才待遇
(一)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专家
在享受所在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包括工资、奖金、保险等福利待遇,下同)前提下,首次聘期内市财政每年补助10万元,并统一安排住房居住;有特殊贡献的专业人才,根据本人意愿,经研究同意,可实行年薪制;带项目、带专利的人员可享受招商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配偶可随调随迁,子女安排到本地较好的学校就读。
(二)副高职称专家
在享受所在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前提下,首次聘期内市财政每年补助5万元。
(三)硕士研究生
在享受所在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前提下,首次聘期内市财政每年补助2万元。
(四)本科生
享受所在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鼓励引进人才参加继续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具体奖励标准参照《中共湘乡市委湘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湘党发〔2009〕21号)。
鼓励引进人才到企业工作或进入企业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管理咨询等业务和服务。
鼓励企业自主引进高端人才,具体奖励标准参照《中共湘乡市委湘乡市人民政府关于亲商安商的若干规定》(湘党发〔2011〕17号)。
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按3万元、2万元、1万元
的标准实行重奖。
六、人才管理
(一)实行聘用制和试用期制。原则上首次聘期三年,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专家可以选择首次聘期一年,硕士研究生和副高职称专家可以选择首次聘期两年,统一实行合同管理,由市人才交流中心免费提供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聘等综合配套的社会化人事人才服务。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签订聘用合同;试用期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办理聘用手续。
(二)逐步解决身份编制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根据引进人才个人德才表现,可择优聘任或调任科级领导职务,解决编制,明确身份,纳入全市科级领导干部队伍管理。首聘期结束,其他继续签约服务湘乡的人才,经考核考察合格,解决事业编制,办理正式人事行政手续。
(三)实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用人单位双重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引进人才的定期考察和综合管理,引进人才原则上先安排在基层和企业实践锻炼半年。用人单位参照单位同类人员对引进人才进行日常管理。引进人才考核的程序和办法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有关规定执行,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晋升、待遇调整、续聘、解聘的依据。
七、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实施“5511”工程是我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部署,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5511”工程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保形成全市上下联动、职责明确、统分结合、左右协调、分层推进的强大动力。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建立相应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作为“5511”工程启动资金、人才待遇保障、人才津贴和相关工作经费,打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环境。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开辟专题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市“5511”工程相关政策,积极推介优秀人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典型事迹,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