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为的科研特区,大连理工大学“人工光合作用研究所” 以可再生能源转换及储存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在分子层面上开展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太阳能光解水制氢 分子器件的研究、新型储能材料的研究以及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燃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所突出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成果转化,建议、组织申请、承担实施 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与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推动分子水平太阳能转换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在我国的发展,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 潮,培养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高水平科研人才。根据大连理工大学“人工光合作用研究所”的发展需要,现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以下科研及管理人员: 一、岗位需求 1、光驱动或电化学驱动催化水氧化及氧/氧键形成机理研究方向招聘助理教授或副教授3名 2、光驱动或电化学驱动催化还原质子制氢及氢/氢键形成机理方向招聘助理教授或副教授3名 3、光驱动或电化学驱动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研发方向招聘副教授或教授1名 4、太阳能驱动光解水制氢分子器件的组装(纳米材料、催化剂等光阳极或光阴极)方向招聘助理教授或副教授2名 5、新型染料敏化或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方向招聘理教授或副教授2名 6、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方向招聘助理教授或副教授2名 7、新型储能材料(锂离子电池)方向招聘副教授或教授1名 8、分子水平光/热转换材料方向招聘理教授或副教授1名 9、实验室设备、仪器、化学药品、消耗品等日常管理人员1名 10、非商品实验设备及实验平台(太阳能电池及光解水制氢分子器件放大设备)自主设计、建造(workshop硬件及软件)工程师1名 二、任职条件 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应当在如下某个或某几个领域有雄厚的研究基础: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及无机化学、分子催化、电化学、光-电化学、光化学及光物理、纳米材料化学。应当具有博士学位和博士后工作经历,正在围绕以上某个研究方向从事前沿探索工作。应聘者年龄助理教授、副教授一般情况下不超过40岁、教授一般情况下不超过45岁、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不超过40岁、工程师一般情况下不超过45岁。 三、工作和生活待遇 参照学校科研特区的有关规定,大连理工大学“人工光合作用研究所”对受聘的科研及管理人员实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年薪制,具体数额应聘者与学校面议确定。
四、申请者需提供个人材料 1、应聘者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婚姻状况、专业技术职务、最高学历、办公联系电话、手机、传真和电子邮件等); 2、个人学习、研究、工作经历; 3、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 4、主要学术成就; 5、国内外重要学术兼职 6、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业绩材料,列出近五年来有代表性的著作、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成果等清单; 7、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8、其它证明材料。 上述材料请在2013年12月3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至大连理工大学人事处 zhaopin@信箱。邮件标题为“应聘人工光合作用研究所 姓名”。 联系人:纪爱玲 孙雪 电 话: 0411-84708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