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北京化工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北京化工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宣讲地点:就业中心报告厅
江苏师范大学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水平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首批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也是苏北地区首所本科高校。
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个校区,设有个试点学部、个专业学院以及中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文学院。现有个本科专业,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个博士点,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十一个学科门类。有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万余人,硕士研究生余人,博士研究生人。学校相继与美国、英国、日本、巴基斯坦等国的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孔子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十八万名毕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江苏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现有的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人)、副教授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引进和培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江苏特聘教授”人;双聘院士量级人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级人才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个、科技创新团队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个。
学校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现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项,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个;化学学科进入全球最新排名前。现有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个;有省部共建研究基地个、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业设计中心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个,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个,省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个、培育建设点个;获批成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重点项目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获得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近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项,国家级精品课程门,国家级教学团队个,国家级精品教材种,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项,承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项;获批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个,省级重点专业类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个,省级精品教材部,省级重点教材部,省级优秀精品课程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个,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项。获得“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项,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学校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彰显。近年来,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了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先后与苏北十校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与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宁夏中卫、内蒙古满洲里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建立校地共建载体平台、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基地余家。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徐州市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获批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学校主动发挥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不断为推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积极努力。
1.A类博士
(1)国内优秀博士一般应毕业于中科院、社科院、“985”高校、“211”高校或排名前三的专业类院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境外优秀博士应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
(2)导师应为同行公认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或者博士本人是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主要完成者。
(3)文科博士一般应在本学科一类(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SSCI/A&HCI检索1篇;理工科博士一般应在本学科SCI(E)一区发表论文1篇或在二区发表论文2篇;或者获得省级及以上级别优秀博士论文。
工科和艺术、体育类实践能力突出的博士,如理论成果不符合上述规定,但经学科专家组审议,认定其综合水平已达到相同或相近水平。
(4)年龄文科一般不超过40周岁,理工科一般不超过35周岁,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应保证全职到岗。
(5)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2.B类博士
(1)原则上应在本学科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
(2)年龄文科一般不超过40周岁,理工科一般不超过35周岁,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应保证全职到岗。
(3)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二、引进待遇
待遇
人员 |
过渡住房 |
安家费及 购房补贴 (万元) |
科研费(万元) |
配偶 安置 |
备注 |
|
实验 学科 |
非实验 学科 |
|||||
A类博士及紧缺专业 B类博士 |
过渡住房90 M2 ,服务满10年赠送100M2左右住房 |
安家费20 |
20 |
10 |
酌情考虑 |
过渡房免收房租;科研费实行立项和申报管理 |
B类博士 |
60 M2 |
8-10 |
8-10 |
4-6 |
|
过渡房免收2年房租,科研费实行立项和申报管理 |
注:1.对于以第一作者在理工科一级学科顶级期刊(SCI(E)影响因子≥20)上发表论文的博士,可聘为校聘教授。2.A类博士及紧缺专业B类博士安家费来校工作后首付10万元,剩余款项在服务期内按1万/年分10年拨付;B类博士来校工作后先支付2万元作为安家费,剩余款项凭购房合同一并支付。3.引进待遇可视引进人才具体情况面议。
三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中国江苏徐州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 编:221116
联 系 人:王展
联系电话:(86)0516-83500203
电子邮箱:rsk@
简历投递:rc***.cn[点击查看]
㊣Ying_Jie_She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