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高校人才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高校人才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一、单位简介
商洛学院是陕西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其前身是成立于1976年的“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起成为省市共建高校,2014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占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652人,其中专任教师501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5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50人,占教师总数的69.8%;教师中有
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2个教学部,有“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生物学优势学科3个省级教学科研基地。现开办31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0400人。
升本以来,学校坚持“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秉承“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凝练打造以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为文化传承的办学特色,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25项反映教学水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其中: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物理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中药资源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学校坚持分类培养,近年来本科生考研通过率连年保持在14%左右,连续3年都有3个专业的学生考研通过率超过30%。
学校重视广大教师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鼓励支持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工作。建成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学校设有商洛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商洛学院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等8个市级、校级研究机构。依托省、市级科研平台及校内研究机构,申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推广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7项,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政府奖励,其中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商洛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ISTP收录100余篇。学校每年列支“服务地方专项科研资金”,专门资助服务商洛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项目。学校教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商麦5226”“商麦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高教工委表彰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厅命名的“文明校园”等称号。学校还被省综治办评为“平安单位”,被商洛市政府评为“园林式单位”。
当前,学校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认真吸取国内外高等教育最新发展成果,以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规范化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办学特色,坚持走内涵式发展和转型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二、招聘计划与联系方式
部门 |
学科方向 |
学历、学位 |
数量 |
其他要求 |
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 |
博士研究生 |
1 |
本、硕、博均为食品科学专业(工学学位) |
制药工程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2 |
本科为制药工程,硕士方向为制药工程或制药工艺 |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中国古代史 |
博士研究生 |
1 |
男 |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
博士研究生 |
1 |
男 |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1 |
|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2 |
本科为电子信息类专业 |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智能电网)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3 |
本科为电气类专业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1 |
本科为电子信息类 |
|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 |
中国古代文学 |
博士研究生 |
1 |
|
新闻传播学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1 |
新闻学 |
|
文艺学(写作学)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1 |
|
|
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 |
硕士研究生 |
1 |
|
|
英语语言文学 |
博士研究生 |
1 |
|
|
艺术学院 |
学前教育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2 |
全日制3年,学术研究生 |
舞蹈学 |
硕士研究生 |
1 |
舞蹈编导 |
|
民族音乐学(民族器乐) |
硕士研究生 |
1 |
古筝、竹笛、琵琶、扬琴 |
|
美术学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1 |
水彩 |
|
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 |
统计学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2 |
本科是统计学或者应用统计学专业 |
计算数学 |
博士研究生 |
1 |
|
|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
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与设计)或建筑学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3 |
具有规划作品,熟练掌握规划设计构成 |
工程管理 |
硕士研究生 |
2 |
房地产方向 |
|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2 |
本科、研究生阶段均为土木工程 |
|
地理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博士研究生 |
1 |
本硕方向一致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管理学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2 |
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
会计学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2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1 |
|
|
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重点实验室 |
化学工艺 |
博士研究生 |
2 |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2 |
|
|
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或安全技术及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2 |
|
|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2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中共党史 |
博士研究生 |
1 |
|
学生处 |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专业 |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
5 |
中共党员(3男2女),辅导员 |
图书馆 |
图书馆学 |
硕士研究生 |
1 |
|
应聘方式:
发送电子邮件: 姓名 专业方向 毕业学校
简历投递邮箱:slxyrczp@
相关政策
(一)商洛学院“百名博士工程计划”
引进博士研究生相关条件及待遇:
1、博士研究生毕业,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学校提供15万元安家费;
3、学校提供5万元学术活动专项经费(含科研启动经费);
4、学校连续提供8年800元/月的校内学位津贴;
5、学校提供过渡性住房一套;
6、学校提供必要的电脑、打印机等业务工作条件;
7、学校为符合相关调动条件的配偶办理随调来校工作手续。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长年招聘,相关专业的引进不受当年招聘计划限制)
1、教授引进条件及待遇:
(1)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服务期不少于8年;
(3)提供安家费25万元(硕士学位安家费20万元);学术活动专项经费3万元/年(硕士学位学术活动专项经费2万元/年),享受校内的学位津贴。
2、副教授引进条件及待遇:
(1)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周岁;
(2)服务期不少于8年;
(3)提供安家费20万元,学术活动专项经费2万元/年,享受校内的学位津贴。
3、博士引进条件及待遇:
(1)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服务期不少于8年;
(3)提供安家费15万元,学术活动专项经费(含科研启动经费)5万元,享受校内的学位津贴。
以上各类人才可根据本人需要,由所在院配备研究助手。其配偶符合规定的可正式调学院工作;如果不符合进人条件,可按照人事派遣的形式解决工作问题,提供过渡性住房。
具体情况详见(商洛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商洛学院“百名博士工程计划”实施办法(商洛学院干部人事处网站ww***.cn[点击查看])
联系方式
联系人:
电话:0914—2252871传真:0914—2339390
学校网址:http//ww***.cn[点击查看]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商洛学院干部人事处(ww***.cn[点击查看])
邮编:7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