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北京]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016招聘

(全职,发布于2015-10-14) 相关搜索
说明:

此信息由北京交通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北京交通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2016招聘

访问次数:    


分享到: 更多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所属行业:
公司地区:北京市海淀区
公司类型:国有经济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隶属部门:北京市


招聘信息: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016年毕业生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是我国目前唯一从事电气科学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特色研究所中唯一的能源领域类研究所。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学科与生物、物理、材料、纳米、信息等前沿交叉领域研究。电工研究所一直承担着国家能源与电气领域的战略高技术发展及电气科学基础与前沿交叉的任务,确定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变化,电力设备新技术,未来电网科学技术,极端电磁环境科学技术,现代应用超导技术,生物电工,生物医学工程,微纳加工技术等研究领域。为进一步实现我所战略目标,拟招聘科研人员若干,欢迎有志投身于电气工程科学研究事业的人才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

Email: rczp@  网址: ww***.cn[点击查看]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6号   邮编: 100190联系人:王老师

注:应聘电子简历请在电子邮件标题处写明招聘部门编号、学历及学位、学校、专业名称及姓名,以便查看。电子简历以附件形式发送,附件请与邮件标题同名。例:1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 姓名)

序号

招聘部门

岗位

工作内容

专业

学历、

学位

备注

1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研究部

初级

中级

可再生能源并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系统能量管理技术;光伏/储能变流器开发;大型风电机组电气控制及测试技术

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硕士及以上

 

2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部

中级

系统控制运行逻辑

工程热物理

博士研究生

 

3

海洋能发电与应用研究部

初级

中级

海洋能捕获系统设计;气体动力学分析计算;节能电机工艺和加工

 

流体机械、水力工程、海洋工程、动力工程、电机与电器

硕士及以上

 

4

电力设备新技术实验室

中级

电机设计、仿真及冷却技术应用研究;新型电机驱动系统的研发;带能量补偿的电源系统的研发

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

博士

 

5

高功率密度电气驱动及电动汽车技术研究部

初级

中级

永磁电机设计;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研究;

DSP系统软件设计;电力电子电路硬件设计;电力电子系统控制技术;机械结构设计;DSP、单片机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通讯网络

电机与控制,、电力电子电力传动、电力电子、电气工程、测控专业、自动化、计算机

硕士及以上

 

6

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直线驱动技术研究部

中级

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博士研究生

 

7

车用能源系统及控制技术研究部

中级

逆变电源、开关电源;汽车智能控制

电力电子、电气工程、汽车电控

博士研究生

 

8

极端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部

初级

中级

研究气体放电、等离子体诊断、等离子体化工处理、放电等离子体数值模拟;特种电源及应用研究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离子体物理、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硕士及以上

 

9

超导电力应用与新型输电技术研究部

初级

中级

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通讯技术;超导电力应用新技术探索;超导磁悬浮应用新技术探索

微电子、通信、自动化及机械电子、电气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低温传热学

硕士及以上

 

10

超导磁体与强磁场应用研究部

初级

中级

超导装备测量与控制;低温传热及低温系统工艺

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电器及传感器、低温学、热学、物理学、电气工程

硕士及以上

 

11

微纳加工技术与智能电气设备研究部

初级

中级

新型光谱仪研发;高温电力电子学及其应用中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研究;精密机械设计;模拟/数字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开发、图像处理

光学、机械、电子、信息、通讯、计算机、精密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电气、电子、高分子材料、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

硕士及以上

 

12

生物电磁技术研究部

初级

中级

微生物电磁检测技术;生物人工肝研究

生物电工、微生物、生物工程

硕士及以上

 

13

工程电磁技术研究部

初级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电气工程相关专业

硕士研究生

 

14

直流电网科学技术实验室

初级

中级

电网运行控制与优化;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

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硕士及以上

 

15

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

中级

多学科交叉相关科学研究

理工科类专业

博士研究生

 

 

 

 

 

 

博士后招聘目录

序号

合作导师

进站工作内容

应具备的专业背景

接收人数

1

肖立业

智能电网、超导与新材料应用探索

电气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

1

2

王志峰

太阳能热发电相关研究

热能动力

2

3

刘向鑫

CdTe太阳电池

半导体、材料物理

1

4

彭爱武

新型波浪能利用技术

水力工程,海洋工程

1

5

彭爱武

空间电源技术

动力工程,电气工程

1

6

许洪华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

7

李耀华

高性能牵引变流器

电气工程

1

8

许海平

电力电子系统技术

电力电子专业;熟悉电力电子拓扑结构,主电路设计;熟悉DSP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2

9

许海平

永磁电机设计与控制

电机与控制专业;熟悉永磁电机设计;熟悉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

1

10

温旭辉

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兼容分析

电磁场,电机与电力电子

2

11

王丽芳

无线充电相关技术

电气及机械工程相关专业背景

2

12

王丽芳

智能汽车技术

汽车及控制技术专业背景

2

13

严萍

高电压绝缘设备及应用

高电压绝缘技术或电磁场计算

2

14

孙鹞鸿

特种电源及应用

电力电子或自动控制

1

15

邵涛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应用

高电压绝缘技术、等离子体物理与诊断、应用

2

16

张国民

超导应用新技术探索

电气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低温传热学

1

17

王秋良

电机与电器

电机、电气工程

1

18

王秋良

传热、低温传热

物理、工程热物理

1

19

王秋良

电磁超声技术

物理

1

20

王秋良

电磁材料

物理

1

21

韩立

电子光学设计

电子光学设计

1

22

韩立

精密机械设计及仿真

精密机械设计

1

23

张国强

光谱学与电工学交叉技术研究、新型传感器和新型检测分析仪器研究;检测分析方法及检测仪器开发

光谱学、分析化学、激光、自动控制、电子与通讯等

1

24

宋涛

生物医学仪器研制

自动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

1

25

宋涛

磁性纳米颗粒的医学应用

物理化学、材料、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

1

26

刘国强

生物医学磁声成像

超声专业、电磁学专业或相关专业

1

27

刘国强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光学工程等

1

28

刘国强

电法测井或电磁勘探方法与仪器

电法测井、电磁勘探专业

1

29

刘国强

电磁超声无损检测

超声专业、电测学专业或相关专业

1

30

夏东

超导电机、超导限流器

电磁场、电机、控制

3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传 真:
Email :
公司主页:


资料下载:
招聘职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简介

    

电工研究所介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于1958年在北京开始筹建,迄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从事电气科学研究的唯一国立研究机构。

创建50多年来,电工所一直承担着国家能源与电气领域的战略高技术发展及电气科学前沿研究的任务,在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系统自动化、大型电机、高电压技术、电工测量仪器、电弧风洞技术、大型电感储能技术、电火箭技术、微特电机、特种电源、电加工与离子束加工、计算机应用、数控机床、超导磁体系统、磁流体发电等方面取得了科研成果500余项,其中100余项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先后获得国家和中国科学院及其他部级奖励100余项。

10年以来,我所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学科前沿,不断加强新能源、智能电网及电力节能方面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布局,不断加强电气科学与材料、信息、生物和纳米科技等方面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利用、智能电网、电机与电力电子及电气驱动、应用超导技术及电气科学前沿交叉等领域的核心与骨干研究机构,在国际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在大型电机蒸发冷却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并网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微型电网及储能、电动汽车及轨道交通的牵引供电与控制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电磁推进技术、超导电力技术、超导磁体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电子束曝光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实用化的技术成果,在太阳能电池、超导材料、生物电磁学、微纳米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多方面重要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成果。

多年来,电工所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交流。近10年来,成功主办(承办)了电磁场、磁流体发电、电机及系统、可再生能源、电气驱动、应用超导及低温工程等领域10余次重大的国际学术会议。

“一三五”发展目标

1、总体定位

定位于电能领域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电气科学技术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

2、重大突破

突破一: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

研究和攻克大容量高效吸热器、高可靠性吸热真空管、高效热力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十二五”期间,以10MWe太阳能热发电站标准模块为单元,建成30MW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并建成MW级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掌握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核心专利,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建立行业或国家标准,整体达到应用推广水平。为太阳能热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推广奠定扎实的基础。

突破二:大型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

研究和突破大型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的超长定子狭小导线通道蒸发冷却技术、汇流环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环保高效蒸发冷却介质等关键核心技术。“十二五”期间,完成三峡右岸地下电站2840MVA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的安装、调试运行和并网发电工作;形成1000MVA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的工程设计准则,掌握关键制造技术,建立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的国家标准,实现百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在我国西南水利资源富裕地区的推广使用。

突破三:大型电力电子变流系统

研究和突破大型变流系统新型拓扑理论和大型变流系统串/并联等关键核心技术。“十二五”期间,研制成功30MVA大型变流系统,实现其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中的示范与推广使用;研制成功10kV/20MVA大型高压变流系统,实现其在智能电网领域的示范与推广使用。获得国际国内核心发明专利,建立大型电力电子变流系统的成套技术,形成国家标准,支撑和引领我国大型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的发展。

3、重点培育方向

培育方向一:直流输配电网技术

直流输配电网技术是未来电网技术的重要前沿发展方向,本方向将重点研究和突破大型直流输配电网结构和运行模式及相关理论体系与核心关键技术、分布式直流电网关键技术与理论体系等,为未来电网的重大变革提供科研支撑,促进国家能源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发挥重要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培育方向二:超导与电工新材料及其应用

超导与电工新材料是电能与电气科学领域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方向拟在高性能实用化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新型电工材料制备技术、废弃能源与电工材料的清洁循环利用、强磁场下制备高性能电工材料新工艺等取得重要的原始创新成果,以促进能源系统效率的提高和环保性能的提升。

培育方向三:生物电磁技术

生物电磁技术是新型电磁医疗仪器设备的学科基础,是电气科学的重要前沿领域。本方向将重点在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物理机制、新型电磁成像技术、电磁刺激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原始创新突破,为我国在电磁防护技术及标准的制定、新型医疗仪器和生命科学仪器的研发提供基础。

培育方向四:智能电气设备

智能电气设备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和基础,本方向在用于电气设备的新型高性能微传感器、微型能源系统、电气设备失效机理及故障预测预警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促进电气设备的智能化发展。

培育方向五:极端电磁环境科学技术

极端电磁环境科学技术是电气科学领域富有活力的前沿方向,本方向拟重点在极端电磁条件的产生、极端电磁条件与物质和生命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理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并探索其在能源、环境、普惠制医疗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为节能减排、材料制备、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上一条: [北京]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2016校园招聘 <<北京 地区相关信息>> 下一条: [北京]北京对啊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