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贵州]贵州毕节经济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

(全职,发布于2015-11-20) 相关搜索
  • 工作地点:其它
  • 职位:工程管理工程师
  • 信息来源:清华大学
说明:

此信息由清华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清华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工程管理工程师



公司名称:贵州毕节经济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公司性质:其他事业单位
公司规模:50~100人公司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职位性质:全职职位类别:科学研究人员
学历要求:博士,硕士招聘人数:30
工作地点:贵州省毕节市

职位描述



贵州毕节经济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于2014年8月获国家能源局批准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毕节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该研发中心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重点开展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中压缩机、膨胀机、蓄冷蓄热、高效换热、抽水储能等关键内容的实验研究,为贵州省毕节市全额拨款事业法人单位。该研发中心的使命、目标、建设方案和发展路线为:

1、使命与定位:致力于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产业化,建立检测体系及检测平台,促进我国储能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2、总体目标:建立以大规模物理储能系统为主的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从学术研究、科研设施、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多方面进行规划建设。拟通过3至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组织架构高效、人才队伍一流、学科布局合理、成果转化突出的创新研发机制;成为我国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究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产生一批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成果,带动突破一批关键单元技术,支撑系统集成创新、工程示范和产业化。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机构、大学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合作,努力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科研平台。

3、建设方案:针对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发展趋势与电力储能市场需求,建立压缩机实验室及其实验平台、蓄热蓄冷实验室及其实验平台、膨胀机实验室及其实验平台、系统集成实验室及其实验平台,开展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测试和优化,开展物理储能系统的性能检测,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削峰填谷”和需求侧管理、分布式能源系统和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提供技术支撑。

4、发展路线:研发先进物理储能技术,包括先进空气储能技术、先进蓄冷蓄热技术以及微型抽水蓄能技术等,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研发平台,成为国内领先的大规模物理储能研发中心并实现产业化;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国际知名的物理储能技术创新中心,带动形成大规模物理储能的优势产业集群。到2020年,突破大规模空气储能/蓄热等物理储能关键技术,完成10MW级大规模物理储能系统的集成创新。到2025年,完成100MW级大规模物理储能系统的工程示范和产业化,完成新一代物理储能技术的理论创新和技术集成。

附件: 职位表.xls

单位简介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对我们单位进行简要介绍。

贵州毕节经济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于2014年8月获国家能源局批准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毕节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该研发中心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重点开展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中压缩机、膨胀机、蓄冷蓄热、高效换热、抽水储能等关键内容的实验研究,为贵州省毕节市全额拨款事业法人单位。该研发中心的使命、目标、建设方案和发展路线为:

1、使命与定位:致力于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产业化,建立检测体系及检测平台,促进我国储能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2、总体目标:建立以大规模物理储能系统为主的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从学术研究、科研设施、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多方面进行规划建设。拟通过3至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组织架构高效、人才队伍一流、学科布局合理、成果转化突出的创新研发机制;成为我国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究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产生一批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成果,带动突破一批关键单元技术,支撑系统集成创新、工程示范和产业化。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机构、大学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合作,努力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科研平台。

3、建设方案:针对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发展趋势与电力储能市场需求,建立压缩机实验室及其实验平台、蓄热蓄冷实验室及其实验平台、膨胀机实验室及其实验平台、系统集成实验室及其实验平台,开展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测试和优化,开展物理储能系统的性能检测,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削峰填谷”和需求侧管理、分布式能源系统和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提供技术支撑。

4、发展路线:研发先进物理储能技术,包括先进空气储能技术、先进蓄冷蓄热技术以及微型抽水蓄能技术等,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研发平台,成为国内领先的大规模物理储能研发中心并实现产业化;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国际知名的物理储能技术创新中心,带动形成大规模物理储能的优势产业集群。到2020年,突破大规模空气储能/蓄热等物理储能关键技术,完成10MW级大规模物理储能系统的集成创新。到2025年,完成100MW级大规模物理储能系统的工程示范和产业化,完成新一代物理储能技术的理论创新和技术集成。

由于研发中心刚刚成立,我们亟需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希望可以和您学校达成共识,长期合作,招聘专业类人员。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8076061787 公司传真:
公司主页: 招聘邮箱:cnzxrsb@
公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