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西华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西华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防灾科学学院招聘
发布日期:2015-12-02 发布者:管理员L 浏览次数: 4 次
防灾科学学院招聘
学院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始建于1975年。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学院坚持“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思路,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院服务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有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等;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测绘工程、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等;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等。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及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等。”
学院有一支朝气蓬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多项高水平应用研发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院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服务防震减灾事业,在汶川、玉树、芦山地震等国内重大地震灾害发生时,学院教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应急救援与科学考察工作,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应有贡献,已经成为能够解决防震减灾科学问题、承担防震减灾任务的重要力量。学院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形成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震减灾科研体系,开展了相应的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6亿余元(生均1.6万元);图书馆实体馆藏23万种,71万册,电子图书65万种,中外文期刊1800余种、报纸100余种,电子期刊等各类数据库28个,建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系统,建立了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校园网络系统全面覆盖,能够有力保障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学院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2个(含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积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一定研究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大学生在全国、省、市及地震系统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各类奖项百余个;近两年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达到108项。本科生就业率保持良好,考研率保持较高水平。学院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学院,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在我国防震减灾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院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要求,秉承“崇德博智,扶危定倾”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精神,培育树立“仁爱、严谨、俭朴、担当”的优良校风,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把学院建设成我国防灾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学院常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若干名高层次人才。
一、拟招聘的高层次人才分为4个层次
1. 第一层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一般年龄不超过55周岁),具有同等水平的海外专家、学者及留学归国人员。
2. 第二层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特级专家、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一般年龄不超过50周岁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同等水平的海外专家、学者及留学归国人员。
3. 第三层次:博士生导师、在本学科领域造诣较深且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有突出教学成果的教授及其他具有高质量成果、高级别奖项的优秀人才(一般年龄不超过45周岁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同等水平的海外专家、学者及留学归国人员。
4. 第四层次: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急需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副教授、教授及其他急需的优秀专业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二、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待遇
人才层次 | 科研启动经费(万元) | 安家费 | 住 房 | 配偶子女迁调 | 其 他 | |
理 科 | 文 科 | |||||
第一层次 | 面议 | 面议 | 面议 | 提供周转房 | 随迁随调 | 聘用期间待遇面议 |
第二层次 | 面议 | 面议 | 面议 | 提供周转房 | 随迁随调 | 引进后根据学院实际聘用岗位执行相关待遇 |
第三层次 | 30 | 15 | 30-80 | 提供周转房 | 符合学校条件随迁随调 | |
第四层次 | 20 | 10 | 20-50 | 提供周转房 | 符合学校条件随迁随调 |
1、安家费分两次支付,试用期结束考核合格支付50%,一年后支付另50%。
2、在学院工作实行聘用合同制,首聘期为八年。
三、联系方式
应聘者需提供本人自荐材料,包括个人简历(从高中填起)、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科研业绩成果证书、家庭成员情况、联系方式等。
联系地址:北京东燕郊防灾科技学院人事处
邮 编:101601
联 系 人:丁老师 陈老师
联系电话:(010)61596171 61596030 61596170
网 址:ww***.cn[点击查看]
简历备注:高校招聘在线 姓名 性别 专业 应聘岗位 毕业院校
E-mail:rencai2016@ 并抄送到3105729715@
防灾科技学院2016年人员招聘计划
招聘岗位 | 专 业 要 求 | 学历、学位 | 需求人数 | 应届/社会在职 | 备 注 |
专任教师 | 地球物理学 | 博士研究生 | 1 | 应届 |
|
专任教师 |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能够胜任钢结构、PKPM及有限元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
专任教师 | 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信息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2 | 应届 |
|
专任教师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或计算机应用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有工程实践能力者优先考虑。社会在职人员要求具有高级职称。 |
专任教师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或计算机应用 | 博士研究生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有工程实践能力者优先考虑。社会在职人员要求具有高级职称。 |
专任教师 |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在职人员具有3年以上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实施经验者优先考虑。 |
专任教师 |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 博士研究生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在职人员具有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者优先考虑。 |
专任教师 | 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 博士研究生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在职人员有大学教学经历、讲师以上职称者优先。 |
专任教师 | 理论物理 | 博士研究生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在职人员有大学教学经历、讲师以上职称者优先。 |
专任教师 | 哲学 | 博士研究生 | 1 | 社会在职 | 具有一定教学或科研工作经验,高级职称。 |
专技岗位 | 会计、财务管理 | 硕士研究生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优先。 |
专技岗位 | 会计、财务管理 | 硕士研究生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优先。 |
专技岗位 | 情报学/图书馆学 | 硕士研究生 | 1 | 应届 | 图书馆学科馆员。 |
专职辅导员 | 与学院各本科专业相关 | 硕士研究生 | 2 | 应届/社会在职 | 中共党员。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不受211大学条件限制。 |
管理 | 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有教学建设管理经验者优先,胜任教学建设管理工作。 |
管理 | 新闻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 | 硕士研究生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中共党员,具有一定的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文字写作能力强。党委宣传部宣传管理。 |
管理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本科学士以上 | 1 | 应届/社会在职 | 在职人员中级以上职称优先。 |
|
|
| 19 |
|
|
防灾科技学院公开招聘灾害信息工程系主任公告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地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
灾害信息工程系源于1983年成立的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系,主要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专业人才,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网络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
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现公开招聘灾害信息工程系主任一名,负责本系的全面工作。
一、资格条件
1.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和教学、科研工作,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有较为丰富的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2.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学术造诣深,科研能力强。近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工作并取得公认的学术成就,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全过程研究工作,具有在学科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3.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作风民主,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具有五年以上本科院校或科研单位教学、管理、科研工作经历。
4.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5.男性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女性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年龄时间截至2015年12月31日;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身体健康。
二、选拔程序及报名
(一)公开招聘按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答辩及考核、学校研究、公示、体检、呈报中国地震局备案、履行聘用手续等程序进行。
(二)报名可通过信函方式或电子邮件方式,也可以直接到防灾科技学院人事处报名。应聘者需提供如下材料:
1.《防灾科技学院公开招聘灾害信息工程系主任报名表》(一式二份)。
2.身份证、学历证、学位证、职称资格证、专业技术职务聘书、现任职务证明、教科研成果证书等材料的复印件(答辩时需提供原件)。
3.二寸正面免冠彩色近照3张(可报电子照片)。
报名时间:自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4月30日止
其他后续有关程序另行通知。
三、引进待遇面议,工作待遇按国家及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四、有关事宜及联系方式
防灾科技学院及灾害信息工程系的基本情况可登陆防灾科技学院网站:ww***.cn[点击查看],也可电话咨询或面谈。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东燕郊学院街防灾科技学院人事处
邮政编码:101601
联 系 人:陈灏杰
(简历备注:高校招聘在线 姓名 专业 毕业院校 应聘岗位)
联系电话:010-61596170 传真:010-61596030
E-mail:rencai2016@并抄送到310572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