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公司成立了一个组织,叫颗粒公益。很多圈内的人不看好公司,因为前无来者,似乎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熟悉的东西。唯一看好公司只有袁岳老师、沈旻老师以及公司的父母,不单是因为他们能看见未来公益领域将越来越专业,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知道公司是有态度的人。
像所有创业公司一样公司经历过摸索期。幸运的是理事长在公司战斗力刚刚形成的初期就给公司定下一个军规,颗粒只专注于推动公益影像的发展。正是这句话让公司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如何做出更好的公益影像,如何让更多的人看到公司的作品,以及培养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推动公益影像的队伍中。许多慕名而来的合作方找到公司时都会说,"圈内专门做公益影像的就是你们,找不到第二家。"是的,公司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颗粒的出品,将成为优秀公益影像代名词。
有人说公司很幸运,在项目启动初期就遇到了袁岳老师做公司的指导,与人基金会又不拘一格地资助公司大量行政经费。华南师范大学又免费提供给公司硕大的办公场地,T4T为公司免费搭建网站。一路以来遇到的好人和好事细数起来可以写满雷锋的日记本,公司也在试图找寻幸运女神青睐的原因。有一个答案在我看来是很合适的。李嘉诚基金会的项目专员告诉公司:"每一次和你们合作都很省心,公司的所想已经实现,坐下来讨论的永远是如何做得更好。"类似这样的评价还会从很多客户口中得到,也正是这些人的声音,让公司时常感到温暖,同时也收获了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就好像未知的前方全无恶意。而换来这一切的是颗粒每一位同事花了比同行多出两三倍时间钻研项目应该如何拍摄,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公司最常说的 一句话就是,做事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无懈可击。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自己的态度。
公益组织常常为了找到一个优秀的人才而忧愁,因为公益本身就是一个被深深误解的行业,以至于许多草根组织将自己的不专业归咎于自己是公益组织。而现实的另一面,公益组织能够为同事提供的薪酬也低于优秀企业的标准。没有优秀人才的行业,恶性而迅猛地发展了几年之后,就变成了现在这样鱼龙混杂的公益圈。一年之中总有几个企业顾问半开玩笑的说"干脆别干了,带着你的团队来我这,工资立马翻5倍,你们值这个价。"颗粒同事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而公司这两年的经历却超过了许多人半辈子遇到过的事。每一次分享会过后,总会有人说公司的人生很精彩。而这种种的经历只会让公司更加相信只有痛苦和磨难才能锻炼出真正的勇士。
一年后,千禾基金会,黑苹果青年,郭氏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雷励中国,广州团市委陆续都加入到颗粒的客户阵营中,公司需要你加入,共同用最好的影像将美好的一面展示给这个世界,不是为了证明些什么,这本就是公司所看到的。
岗位要求:
1、能够进行活动策划,有线上推广和地推工作经验;
2、能对网站进行开发和维护,能做后端者优先考虑;
3、有营销思维,有项目推广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此信息转载自
ww***com[点击查看] 请以链接为准。
(林育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