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高校人才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高校人才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单位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0六所组建于1970年7月,现有职工1300人,其中博士101人,硕士329人,是航天领域“四大体系、九个系列”导弹武器系统地(舰、潜、空、天)基装备总体所。主要承担导弹武器系统地(舰)面设备、弹上舵机和空间机电产品的预研、研制、生产和保障任务,专业技术能力、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国内同行业领先。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先后参加了建国50周年、60周年阅兵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任务。
二0六所专业涉及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控制、仿生六大领域,同步拓展高新技术领域,在脑机智能控制、微结构、空间水气净化、新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拥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130余项科技成果和6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着眼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企业目标,二0六所拥有研发试验面积12.8万平米,建成了国家级发射技术验证试验场,配备了28个先进的实验室,拥有上千台(套)国际、国内一流的先进试验仪器设备,以及北京市特种安保救援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空间水气净化与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工集团公司脑机一体化智能技术探索研究中心,二院机电与动力微控制研发中心和二院环境适应性工艺研究分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了现代化的协同设计体系、完善的试验验证体系和高效的指挥调度系统。
秉承“大防务、大安全、大融合、大发展”的理念,二0六所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挺进载人航天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在空间工程、智慧城市以及安保与应急救援装备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彰显了航天高科技企业的强大实力,发挥了中央企业的顶梁之责。
一、应聘条件
1、年龄35岁以下,身体健康;
2、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勇于挑战自我,能承受工作压力;
3、科研兴趣浓厚、学术思想活跃,具备较好的英语读写和表达能力;
4、具备优秀的组织、沟通能力,认同航天精神,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5、以下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毕业:
(1)生物医学工程及其它医学学科中与脑科学相关的专业、机械电子、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或(2)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
二、博士后研究课题和合作导师
1、研究方向一:脑机接口技术研究
主要从事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通过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脑电信号建模,大脑网络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实现对脑电信号时空域条件的在线模式识别。
2、或研究方向二:高压绝缘技术研究
主要从事高压绝缘技术研究,该技术对高压大推力直线电机技术、瞬时高压大功率逆变器技术、脉冲功率电源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是电磁技术发展涉及的主要专业之一。
3、合作导师:王生捷,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二0六所科技委委员,国防科技进步奖、航天基金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伺服控制技术。
三、科研配套和进站待遇
1.科研配套
二0六所具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技术实力雄厚、工程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结合的科研、生产和管理队伍,能够组建高素质的科研团队,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系统指导和专业的科研合作。
二0六所具备充足完备的软硬件配套资源,可为博士后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和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资源。
2.薪酬待遇
年薪15万元-20万元,出站后优先留院工作。
3.工作地点
北京市
四、申请程序
1、申请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详细的个人简历一份,自荐信一份,三份专家推荐信,以及其他能证明自己学术水平和成果的材料。其中,自荐信请标明应聘的研究方向并客观解释自己在该方向上的优势所在。
2、对申请者进行初步审查,并将结果通知申请者。
3、对初审通过的申请者,约定时间进行面试,面试前请准备40分钟的报告,主要说明自己的博士论文内容、成果以及今后的研究计划。
4、答辩通过后,按相关规定办理后续手续。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
电话:010-6838968768389923
E-mail:casic206hr@
查看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