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2018年招聘人才计划
作者:招生就业处 文章来源: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18-05-03
防灾科技学院2018年招聘人才计划
一、学校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学校地处河北省燕郊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毗邻北京,距天安门30公里,北京市811/812/815/818/819路公共汽车直达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学校坚持“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思路,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服务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有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等;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并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及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等。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形成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震减灾科研体系。
二、招聘岗位
(一)高层次人才
学校常年招聘各类高层次人才,不受年度招聘计划限制。
1. 第一层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一般年龄不超过55周岁),具有同等水平的海外专家、学者及留学归国人员。
2. 第二层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特级专家、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一般年龄不超过50周岁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同等水平的海外专家、学者及留学归国人员。
3. 第三层次:博士生导师、在本学科领域造诣较深且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有突出教学成果的教授及其他具有高质量成果、高级别奖项的优秀人才(一般年龄不超过45周岁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同等水平的海外专家、学者及留学归国人员。
4. 第四层次: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急需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副教授、教授及其他急需的优秀专业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二)优秀青年人才
原则上要求本、硕、(博)各阶段均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接受全日制教育,硕士年龄不超过35周岁,博士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岗位
代码 招聘岗位 专业要求 学历、学位
要求 需求
人数 应届/社会
在职 其他条件
01 专任教师 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地震监测方向)、地质灾害及环境恢复(绿色矿山等方向) 博士研究生 1 不限
02 专任教师 岩土工程(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方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 博士研究生 1 不限
03 专任教师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 博士研究生 1 不限 机械工程专业具有机床操作经验者优先
04 专任教师 保险学、投资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经济学 博士研究生 1 不限
05 专任教师 传播学 博士研究生 1 不限 网络与新媒体方向有研究专长者优先
06 高教研究 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博士研究生 1 不限
07 辅导员 法律、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全日制硕士及以上 2 应届 中共党员,有学生干部经历
08 学科馆员 情报学、图书馆学 全日制硕士及以上 1 不限
09 项目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审计、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日制硕士及以上 1 不限
10 人事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日制硕士及以上 1 不限 中共党员
三、福利待遇
(一)高层次人才
人才层次 科研启动经费(万元) 安家费
(万元) 住房 配偶子女 迁调 其他
理科 文科
第一层次 面议 面议 面议 提供周转房 随迁随调 聘用期间待遇面议
第二层次 面议 面议 面议 提供周转房 随迁随调 引进后根据学院实际聘用岗位执行相关待遇
第三层次 30 15 30-80 提供周转房 符合学校条件随迁随调
第四层次 20 10 20-50 提供周转房 符合学校条件随迁随调
1、安家费分两次支付,试用期结束考核合格支付50%,一年后支付另50%。
2、在学院工作实行聘用合同制,首聘期为八年。
(二)优秀青年人才
1、博士(硕士)指持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者,且第一学历必须为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原则上为“211”大学,我校毕业生不受第一学历限制),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相同或相近。
2、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配偶为国民教育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全日制本科学历以上中级职称)时,可考虑安排工作。
3、学院引进博士研究生给予安家费15万元,提供科研启动金5万元,配备工作用笔记本电脑,可执行三年副高相关工资待遇。安家费试用期考核结束后支付50%,工作一年后支付另外50%。取得科研启动金时另行签订协议,不支付给个人。
4、学院现有住房只租不售。享受安家费者可按市场价租住学院周转房一年,也可购租院外商品住房。不享受安家费者可租住学院周转房两年。
5、引进人才系夫妻双方的,安家费按条件高的一方给付;学院已经为一方解决住房的,不再支付给另一方安家费(特殊情况面议)。
6、硕士研究生月收入9000元起。月收入指满工作量全年平均税前月收入水平(教师满工作量指每周教学工作量达到12学时)。
7、被聘用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副高职以上人员及博士研究生首聘合同期限为八年,硕士研究生首聘合同期限为三年。
8、学院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各项条件及待遇另行制订。
9、参加面试或试讲者,学院决定聘用的,其往返交通费由学院承担;无法达成接收协议的,费用由应聘者承担。上述交通费指到学院的直线距离的硬座火车票或汽车票。
10、上述待遇适用于学院引进全职工作人员,兼职人员不在此列。
11、对上述各条款,学院保留最终解释权。
四、招聘程序
(一)应聘报名
欢迎各类优秀人才应聘我校,请将个人简历、相关证书、代表性科研成果等材料发送到邮箱:rencai@
邮件主题及附件命名方式:应聘岗位代码-姓名-毕业院校-专业-学位
(二)笔试、试讲、面试、考察与体检等
学校对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者进行考核,考核包括笔试、试讲、面试、考察与体检等环节。
(三)公示与签约
学校对通过考核后的拟聘用人员在学校网站和中国地震局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通知拟聘用人员携带相关材料来校签约。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
电话:(010)61596171/61596170 传真:(010)61596029
邮箱:rencai@
网址:
ww***.cn[点击查看] 地址:北京东燕郊开发区学院街防灾科技学院人事处
邮编:1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