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大连海事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大连海事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潍柴创建于1946年,在全球拥有员工8万人,营业收入2353.7亿元(2018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7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7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
走过七十余年发展历程,潍柴从发动机单一业务,拓展到动力系统,再到整车整机,在全世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成为一家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公司。集团拥有动力系统、智能物流、汽车业务、工程机械、豪华游艇和金融服务六大业务板块,有4家上市公司、5支股票,分子公司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地区,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拥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商用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国家级研发平台,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基地,建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公司在中国潍坊、上海、西安、重庆、扬州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在美国、德国、日本设立离岸技术创新中心,搭建起了全球协同研发平台,确保企业技术水平始终紧跟世界前沿。2018年,公司凭借“WOS质量管理模式”获得“中国质量奖”;潍柴动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程是潍柴的第一工程。公司坚持“五湖四海、海纳百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面向海外、社会和高等院校招贤纳士,从人才规划、岗位晋升、绩效激励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造了独具潍柴特色的创新生态。
面向未来,潍柴确立了2020-2030战略,到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2025年前实现收入1000亿美元,2030年前实现收入1万亿人民币,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成为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世界500强公司。
职 位: | 黄金动力系统、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网联、工业信息化及大数据、电控(ECU)、智能制造、基础研究等 |
岗位薪资: | 8000-12000 / 本科生毕业 |
专 业: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职位类别: | 科学研究人员 |
岗位职责: | 详见招聘简章 |
技能要求: | 详见招聘简章 |
潍柴动力2020年校园招聘简章
企业简介
潍柴创建于1946年,在全球拥有员工9万人,营业收入超过2600亿元(2019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7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7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
走过七十余年发展历程,潍柴从发动机单一业务,拓展到动力系统,再到整车整机,在全世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成为一家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公司。集团拥有动力系统、商用车、工程机械、豪华游艇和金融与服务六大业务板块,有7家上市公司、9支股票,分子公司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地区,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拥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商用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国家级研发平台,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基地,建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公司在中国潍坊、上海、西安、重庆、扬州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在美国、德国、日本设立离岸技术创新中心,搭建起了全球协同研发平台,确保企业技术水平始终紧跟世界前沿。2018年,公司凭借“WOS质量管理模式”获得“中国质量奖”;潍柴动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荣获中国“十大年度榜样品牌”。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程是潍柴的第一工程。公司坚持“五湖四海、海纳百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面向海外、社会和高等院校招贤纳士,从人才规划、岗位晋升、绩效激励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造了独具潍柴特色的创新生态。
面向未来,潍柴发布2020-2030战略,到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2025年前实现收入1000亿美元,2030年前实现收入1万亿人民币;各主业核心业务进入全球前三,稳居世界500强前200位,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工业装备跨国集团。
基本要求
1.2020年国内高校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于海外高校毕业的留学生。
2.身心健康、有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
4.熟练应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
招聘岗位及要求
业务类 |
岗位类别 |
工作职责 |
专业需求 |
“黄金” 动力系统 |
产品规划类 |
主要从事技术路线规划、产品认证、政策法规、产品价值分析评估、知识产权实务、产学研合作等工作。 |
内燃机、机械等相关专业。 |
产品设计类 |
主要从事内燃机产品结构设计、重要零部件设计、产品子系统设计、产品外观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工作。 |
内燃机、机械、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数学、橡胶材料等相关专业。 |
|
仿真研究类 |
主要从事结构仿真分析、流体仿真分析、燃烧仿真分析、热力学仿真分析、NVH仿真分析、整车性能匹配仿真分析、整车热管理仿真分析、OBD仿真分析、虚拟标定等工作。 |
内燃机、车辆工程、机械、控制、力学、流体机械、自动化、液压、数学等相关专业。 |
|
产品开发类 |
主要从事产品结构、性能、机械、可靠性、NVH开发等工作。 |
内燃机、车辆工程、控制、机械、力学、有机化学、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
产品测试类 |
主要从事研究试验方法、试验技术、开发试验工具、构建试验模型及新平台产品试验、检测等工作。 |
测控、内燃机、电气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机电、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平台产品研发类 |
主要从事平台产品发展规划、整机概念设计、总体布置设计、零部件设计、质量改进、技术支持、认证,以及平台产品整机明细、技术条件、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工作。 |
内燃机、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 |
|
产品应用开发类 |
主要从事现有产品市场调研、技术开发、售前服务、后市场技术支持等工作。 |
内燃机、电气自动化、船舶、轮机、车辆工程、机械、液压等相关专业。 |
|
新能源 动力系统 |
产品规划类 |
主要从事新能源政策法规、市场、技术、竞品信息研究等工作。 |
机械等相关专业。 |
氢能技术研究类 |
主要从事氢能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整车匹配等研究工作。 |
机械、车辆工程、自动化、内燃机、控制、电化学等相关专业。 |
|
SOFC技术研究类 |
主要从事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整车匹配等研究工作。 |
机械、过程装备与控制、车辆工程、动力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
混合动力技术研究类 |
主要从事混合动力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整车匹配等研究工作。 |
机械、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 |
|
PEMFC技术研究类 |
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整车匹配等研究工作。 |
机械、电化学、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
储能技术研究类 |
主要从事电池包结构设计、仿真分析、热管理系统设计、BMS及电芯资源开发等工作。 |
机械、电子、电化学等相关专业。 |
|
电机研究类 |
主要从事电机设计、系统匹配及性能提升等工作。 |
电机、电传动、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
产品测试类 |
主要从事新能源动力总成、关键部件整车匹配测试及标定优化工作。 |
车辆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
平台产品研发类 |
主要从事整车整机、动力总成、电控相关产品的技术规划、技术规范标准化、项目管理等工作。 |
内燃机、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 |
|
产品应用开发类 |
主要从事新能源产品市场调研、技术开发、售前服务、后市场技术支持等工作。 |
内燃机、车辆工程、电气自动化、船舶轮机、液压、机械等相关专业。 |
|
智能网联 |
智能驾驶架构设计类 |
主要从事智能驾驶技术理论研究、平台研发、构架设计及研究等工作。 |
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 |
智能驾驶应用软件开发类 |
主要从事智能驾驶系统ADAS项目及无人驾驶项目应用软件需求制定、需求实现、离线测试、缺陷修复等工作。 |
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智能驾驶仿真测试开发类 |
主要从事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平台的开发、匹配和测试方案的计划编写、测试用例、测试执行等工作。 |
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 |
|
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开发类 |
主要从事智能驾驶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需求分析、方案制定、软硬件架构设计、智能驾驶系统FEMA制定等工作。 |
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 |
|
车联网系统功能设计类 |
主要从事车联网系统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测试及应用等相关工作。 |
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 |
|
车联网系统终端开发类 |
主要从事网联终端系统需求分析、架构设计、软硬件开发、软硬件集成及测试等相关工作。 |
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 |
|
车联网系统应用开发类 |
主要从事网联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开发及测试等相关工作。 |
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车联网数据应用类 |
主要从事车联网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数据结果可视化实现等相关工作。 |
数学等相关专业。 |
|
工业信息化及大数据 |
治理架构类 |
主要从事流程IT规划、系统架构梳理、解决方案审核、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新技术和新业务模式应用等工作。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 |
软件开发类 |
主要从事调研内部客户需求、软件设计编写、用户界面美工设计等工作。 |
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 |
|
系统实施类 |
主要从事信息化项目规划、实施、系统功能开发、数据库设计、系统测试和上线等工作。 |
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系统运维类 |
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的运行监控、软硬件维护、技术支持、性能优化等工作。 |
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数据中心类 |
主要从事机房、网络、服务器、虚拟化、中间件、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SAN、存储管理等工作。 |
网络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信息安全类 |
主要从事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作。 |
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 |
|
数据治理类 |
主要从事提高数据质量、建立和推广数据管理体系及标准等工作。 |
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大数据平台类 |
主要从事大数据平台规划建设、系统运维、集群搭建、部署、调优,以及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等工作。 |
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数据分析类 |
主要从事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及算法开发等工作。 |
机械、企业管理、财务、统计等相关专业。 |
|
电控(ECU) |
应用软件研究类 |
主要从事电控系统应用软件模型开发及测试工作。 |
控制等相关专业。 |
硬件底层研究类 |
主要从事电控系统硬件开发及基础软件开发工作。 |
电子、控制等相关专业。 |
|
通讯服务开发类 |
主要从事电控系统下线、远程服务工具开发工作。 |
计算机、控制等相关专业。 |
|
控制策略类 |
主要从事电控系统控制策略开发、架构设计、零部件选型评估等工作。 |
控制、自动化、电子、车辆工程、内燃机等相关专业。 |
|
系统验证类 |
主要从事电控系统的整车匹配和发动机验证工作。 |
内燃机、车辆工程、控制等相关专业。 |
|
电控测试研究类 |
主要从事电控系统测试验证及质量管理工作。 |
测控等相关专业。 |
|
HIL测试类 |
主要从事电控系统闭环测试平台的定义、开发、维护,包括物理模型搭建、模型参数化、传感器执行器IO匹配、通讯接口匹配等工作。 |
内燃机等相关专业。 |
|
服务工具测试类 |
主要从事电控系统下线、远程服务工具测试工作。 |
测控、车辆工程、自动化、内燃机、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电控产品应用开发类 |
主要从事电控产品功能标定及配套技术支持等工作。 |
内燃机等相关专业。 |
|
智能制造 |
工艺工程师 |
主要从事机加工工艺、热加工工艺、装试工艺、数字化成型等工艺规划、研究、开发、管理、标准化以及材料研究等工作。 |
机械、铸造、内燃机、材料、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装备工程师 |
主要从事设备、工装、工具、备件技术等工作。 |
机械、电气自动化、机电、液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
|
质量工程师 |
主要从事质量体系、质量检验、质量改进、计量理化检验等工作。 |
机械、材料、内燃机、机电、车辆工程、计算机、测量仪器等相关专业。 |
|
采购工程师 |
主要从事供应链规划、工序外协、供方管理、供应商供应链规划与监管、供方产品质量管理、采购品价值定额等工作。 |
机械、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 |
|
动能工程师 |
主要从事公司生产动能(水、电、气)系统的运行、维修、保养、计量等工作。 |
电气自动化、机械等相关专业。 |
|
土建工程师 |
主要从事重大固定资产投资立项、项目实施、采购、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 |
土木工程、通风与空调、电气自动化、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 |
|
基础研究 |
基础科学研究类 |
主要从事材科、能源科学、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的研究与创新工作。 |
通信工程、流体力学、化学(润滑与摩擦方向)、金属材料(表面工程方向)等相关专业。 |
共性科学研究类 |
主要从事共性平台化产品与技术工具的研发工作,包括控制、信息通讯技术、仿真工具、NVH、摩擦润滑、表面工程等。 |
橡胶材料、陶瓷材料、石墨材料、电化学、通信工程、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
前沿科技研究类 |
主要从事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燃烧技术、下一代排放控制技术、先进核心零部件技术、先进车辆驱动技术、先进储氢技术等。 |
控制、陶瓷、工程热物理(燃烧方向)、车辆工程、电化学(储氢方向)、过程装备与控制(SOFC方向)、化学(锂电方向、高温 PEMFC方向)、机电、机械、力学(可靠性方向)、内燃机等相关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