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高校人才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高校人才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首批985和211重点高校)。学校学科门类覆盖面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14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入选学科领域数量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2017-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2位。2018年,中山大学成为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通过省部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3个校区、5个校园及10家附属医院组成。学校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
目前,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新格局。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山大学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一、学院概况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0年,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由中山大学与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为首的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合作组建,有着优异的学术氛围和自由活跃的研究环境。2016年,作为国内核能领域首个单位通过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 Commission des Titres d'Ingénieur)和欧洲工程师教育认证(EUR-ACE),并荣获中法两国政府颁发“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奖。
二、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目前已形成一支以“长江学者”、“杰青”为学科带头人,以“百人计划”教授为骨干的国际化、专业化的一百人创新师资队伍。截至2020年11月,学院现有高级职称44人、讲师8人、专职科研及博后24人。另外,学院常驻外籍教师18人,每年有海外知名核工专家来院讲学40多人次。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30余项,承担中国核电工程重要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达到9000余万元。
三、学科建设
本学科2011年设置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本学科设置了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2016年设置了核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积极建设核科学与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8年开始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学院主要设置以下4个二级学科方向: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四、科学研究
学院围绕核能安全、核技术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需求,充分发挥中法全方位合作优势,利用广东省充足的核能产业资源,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核能技术研发、精英核能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基地。2014年,学校与法国CEA为首的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法国电力集团(EDF)签署了合作研发协议,国际科研合作成效突出。目前,学院已建成2个省部级基地和4个研究中心,包括:广东省核工程与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0)、广东省核安全与应急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中山大学-中国广核集团核电安全与应急联合研发中心(2014)、中山大学-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子探测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2016)等。截至目前,中法双方已在本学院各投入建设经费1亿余元,建成了3000多平米核安全与应急实验室群,成为华南地区唯一的核安全与应急领域国际合作研发平台。
在学校重点建设的“核安全与技术”大科研平台基础上,学院重点发展“6 N”科研方向,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科研成果,近五年学院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9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
(1)数值模拟与仿真 (Numerical modeling & simulation)
面向数值反应堆,开展核能安全相关的“结构-热工-中子物理-燃料”的多物理高保真计算模型和先进算法研究。本次招聘以计算力学和计算堆物理为主。
(2)反应堆热工水力 (Nuclear thermal hydraulics)
重点开展我国主流压水堆和先进堆型的热工水力计算和实验研究,开展正常运行工况参数优化和严重事故安全评估。
(3)核能材料与力学 (Nuclear materials and mechanics analysis)
重点开展关键核能材料研发与性能评估,如:耐事故ATF核燃料与材料、高熵合金、先进钢、核探测晶体等研发;开发核材料在辐照、高温应力、腐蚀等极端环境性能表征技术,开展核材料“DFT-MD-DD-CPFEM”多尺度模拟研究,发展关键核结构材料的服役性能评价方法。
(4)核环境辐射监测与应急 (NPP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mergency system)
重点开展核电站周边“空气、海水”多维环境辐射监测,开展城市核环境辐射应急系统所需的移动实时环境辐射监测技术、监测软硬件系统、全流程集成技术与体系研究。
(5)核探测与探测器 (Nuclear detection and detectors development)
重点开展我国在中子探测、核射线探测等领域所需的先进核探测技术、中子谱仪探测器、先进核探测装备等领域国际先进水平研究,研发成果已工程应用于中国散裂中子源谱仪探测器。
(6)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Nuclear chemistry and radiochemistry)
重点开展核燃料循环相关研究,如核燃料合成与转化、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精炼技术、废物处置化学与核素迁移等重要科学与工程问题研究。
先进核能系统 (Advanced nuclear energy system)
快中子反应堆、聚变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研发、事故安全评估研究。
先进中子加速器 (Advanced neutron accelerator)
先进中子加速器、中子探测、核医学与放射性肿瘤治疗等相关核技术及应用研究。
先进反应堆结构力学(Reactor structure mechanics)
先进反应堆中的结构力学问题,尤其是在运行和事故工况下的流固耦合问题及模拟、预测与评估方法。
五、 人才培养
目前,学院已建成国内独具特色的中法精英工程师本土化培养模式,毕业生在获得中山大学学位证书的同时获得法国CTI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的核能工程师证书。本学院培养的核能精英人才获得了中国广核集团、法国电力集团等用人单位和国内核专业同行的高度评价。2016-2020年硕士毕业生共333名,2020年第一位博士生毕业,其中80%签约中国广核集团、法国电力集团、法国CEA、国家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核能单位,55人赴法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读博深造。本学院8名硕士毕业生入选中国广核集团海外核电培训计划,深度参与英国欣克利角HPC核电站项目建设与技术支持;1名2016届硕士毕业生被选派到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指导安全生产;1名2017届硕士毕业生作为国内唯一青年人才入选IAEA快中子堆、小型堆工作组委员会。
六、全球招聘职位
长期招聘岗位及要求
I. 招聘岗位
1.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1)领军人才
岗位要求: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中青年杰出人才
岗位要求: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海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取得公认的科研成果。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青年学术骨干
岗位要求: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青年优秀人才
岗位要求:申请人应具有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本领域优势学科所在高校的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习经历且取得博士学位。具备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2. 专职研究人员(含博士后)
(1)特聘研究员
岗位要求:具有显著学术潜力,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原则上已发表有不少于3项突出的学术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成果数量可适当减少;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至少主持过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来自海外的申请人可不做要求)。年龄不超过38周岁。
(2)特聘副研究员
岗位要求: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原则上已发表有不少于2项较为突出的学术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成果数量可减少到1项;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8周岁。
(3)博士后
岗位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海内外优秀博士。
II.报名方式
第十一届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火热报名中!
(1)手机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点击菜单栏“招贤纳士”中“我要报名”跳转至报名系统,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链接查看:zt***job[点击查看])
注:请在北京时间8点-24点登录系统进行报名
(2)或复制网址登陆报名系统:
七、薪酬福利
1. 薪酬激励: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学校为全职或阶段性在珠海校区的教职工提供可观的补贴;根据珠海市人才政策,部分人才可享受相应高层次人才认定及待遇;
2. 员工关怀:“一元就餐”餐费补贴;校区十大教职工俱乐部(游泳、瑜伽、网球、音乐、户外、摄影、音乐等);年度健康体检;
3. 子女教育:幼儿园到高中的优质基础教育保障;
4. 医疗保障:中山大学10家附属医院为教职员提供高水准的医疗保障;
5. 住房保障:中山大学与珠海市协议建设1500套人才共有产权房,珠海校区教职工可以享受优惠价格购置。
八、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电邮:liuph@
电话:86-756-3668596,来电时请说明是在看到的信息。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单位官网:if***.cn[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