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长澳药业科技集团为集药物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产业集团。集团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发,2005年10月17日在新加坡挂牌上市,成功募集了数亿元资金,并集中投入到了创新体系的建设中。1999年,集团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在上海张江创业园建立了新的研发中心,最近和美国著名新药评价机构及CRO外包机构Xenobiotic公司建立了合作机构,至此,一个全领域的临床前研发平台已具雏形。集团近年来发展迅猛,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净利润1.5亿元,并将年销售额的10%投入到创新研发体系中,2008年对研发的固定资产和项目投入1.2亿元,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
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注册资本7193万元,是一个真正实现企业化运作的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公司立足于国际医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确立了以缓控释制剂及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的原料及相关制剂为发展重点,并以抗感染药、老年病用药和抗肿瘤药物及肿瘤辅助治疗药物为主线的战略发展思路。
近年来,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迅速,先后投入约6000余万元,建成国内领先的大规模综合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实现实验室、中试基地、办公室及配套工作生活设施全面升级。实验室及办公面积由原来的1600平方米发展到在国家级开发区拥有26,000平方米的高标准综合实验室及办公场所。
公司实验室设置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实验室面积约6000平方米,包括药物合成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药物制剂实验室、药理毒理实验室。动物饲养及实验中心占地面积1260余平方米,可饲育的动物品种包括大动物如Beagle犬、猴、家兔、豚鼠等,小动物如小鼠、大鼠、地鼠、裸鼠等,其中有500平方米为SPF级屏障系统,即将通过国内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认证及国际AAALAC认证。中试试验基地面积1000平方米,包括通过GMP认证的合成中试车间及制剂中试车间,可以开展合成工艺放大研究、固体及液体制剂的制剂工艺放大研究等工作。
公司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资产达1000余万元,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8台,液相质谱色谱联用仪3台,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制备液相色谱仪各1台,另外还拥有紫外分光光度计、高分子杂质分析仪、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CO2细胞培养箱、低温超高速离心机、智能溶出仪、流化床、冷冻干燥机、旋转蒸发器等等,保障了药物合成、药剂、药理、药代和分析等各领域的研究。各仪器设备配备了专门的负责及技术指导人员,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同时对外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公司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学科梯队合理,员工专业涉及药物合成、分析、制剂、药理学、毒理学、药物代谢、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等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员工学历和职称层次高,目前共有职工46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9、学士学位18人,拥有高级职称员工7人、中级职称12人。
公司在研的全新化合物十余项,获得新药证书42个、临床批件62个,申请国际及国内发明专利42项,实现成果转化6000万元。2003年公司被评为“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同年被南京市科技局确认为“首家南京市科技研发机构”,并通过了“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的认定。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秦淮区“十佳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为AAA级。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005年被评为“03~04年度秦淮区文明单位”。2008年被评为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并按照新的标准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还建成了“南京市抗耐药感染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抗感染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
公司具有重大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经验,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3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5项,目前在研的三个国家一类创新药物项目成功获得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
我公司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机制,利用长三角地区高校研究所云集的优势,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早在2003年,我公司就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长澳新药创新中心”。2008年,公司成立了“长澳药业科技集团院士工作站”,邀请中国科学院谢毓元院士、金国章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宋湛谦院士进站工作。
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一个思路明确、实力强大、模式领先、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研发平台。
公司网址: ww***com[点击查看] 应聘电话:025-86912200
邮箱地址:yangxiugeng@ 联系人:杨先生
招聘岗位 |
人数 |
基本要求 |
临床监察员 |
2 |
本科或硕士,临床医学/药学专业,对GCP等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