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南开大学-宣讲会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南开大学-宣讲会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东北大学理学院招聘会
东北大学理学院
时间:2017-11-24 10:30
地点:(八里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306
招收专业:数学 物理 化学 力学
东北大学理学院
东北大学理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29年成立的东北大学理学院。学院现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系4个基层学术组织,教职工2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5人,教授49人,副教授67人,拥有国家973项目(军工)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近五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教学成果奖、省级教改立项、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0余项,教师发表教改论文100余篇。
理学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涵盖4个一级学科,具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化学学科已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全球前1%的行列,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有“液晶功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流动分析与装备”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微流控芯片与流动分析”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传感技术)、应用统计学、应用化学、工程力学6个本科专业。
目前,理学院在校生2260余人,其中本科生1480余人,硕士生650余人,博士生130余人。建院以来,学院已培养出不同层次的高级人才,毕业生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以及大型企业等,其中不乏各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岗位需求
学科 |
拟补充数量 |
基本要求 |
数学 |
8 |
1.博士; 2.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统计学科 |
物理 |
6 |
1.博士; 2.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无线电物理 |
化学 |
7 |
1.博士; 2.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力学 |
4 |
1.博士; 2.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 |
学科简介
数学学科
数学系有数学一级硕士点,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点,应用数学辽宁省重点学科。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2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骨干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人层次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百余篇;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物理学科
物理系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凝聚态物理辽宁省重点学科。设有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学科在理论物理、粒子天体物理与宇宙学、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与光学、无线电物理等学科方向上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团队, 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9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2人。近三年来物理学科承担3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及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近20项;科研经费达到800余万元。在Physical Review杂志系列、Applied Physics Letters、JHEP、JCAP
Physics Letters B、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得辽宁省政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杂志社期刊贡献奖2项。此外,物理系的研究生多次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科生获得2011年“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竞赛全国一等奖。
化学学科
化学系具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科拥有“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两个辽宁省重点学科,“流动分析与装备”和“液晶功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两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辽宁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学科系东北大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四个学科之一。学科现有教师60人,其中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21人。教师队伍中有973(军工)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6人,千人层次4人。近年,化学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承担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973项目、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等百余项。近五年在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Adv Funct Mater,Chem Sus Chem,Lab Chip,Anal Chem,Chem Eur J,Biosens Bioelectron,J Mater Chem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际流动注射分析科学奖(FIA award for science)等科技奖励多项。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篇,辽宁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0余篇。
力学学科
力学系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工程力学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博导2人,教学名师1人),副教授6人,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100%。 近年来,力学系在教学、科研方面得到长足发展,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项目,863计划项目,军工973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近五年累计科研进款1500余万元;SCI、EI检索科研论文百余篇;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力学实验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系致力于发展成为复杂工程系统研究的力学创新基地和力学类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
招聘条件
1. 思想品德好,专业素质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能够自觉地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身体健康,普通话流利,能够胜任所聘岗位的工作。
2. 博士应届毕业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国(境)外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生可适当放宽到35周岁,博士后出站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3. 所补充的教师一般应为博士应届毕业生及博士后出站人员,各学历阶段均应就读于国(境)外知名大学、国内高水平大学、中科院研究院(所),或相应学科排名高于我校且学科排名位列全国该学科排名前15%的院校。在世界一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其本科毕业院校可适当放宽。
4. 外语水平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或小语种四级及以上水平,或参加考试并取得TOEFL(90分及以上)、GRE(1200分及以上)、IELTS(6分及以上)的成绩,或取得BFT(A级)、PETS(五级)考试合格证书等。在国(境)外大学本科或博士毕业的人员,或以第一作者在国外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过被SCI(JCR分区二区及以上)、SSCI或A&HCI检索的学术论文的人员,可视为外语水平达到要求。
相关待遇
1. 薪酬待遇
基本工资按照所聘岗位兑现,校内分配部分按照副教授三级岗位兑现,其中任务经费部分,学校保障其在第一个合同期内按照其所在学院副教授三级岗位的平均值兑现。
2. 科研经费
学校为新来校教师提供新教师科研启动经费,其中理工科类每人5万元。符合条件的人员来校后可申请我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基金”(包括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基金;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基金)。
3. 购房补贴
对于新聘用的博士后出站人员及博士毕业生,学校提供10万元的购房补贴,分5年按月发放。
联系方式
李院长 liwei@ 024-8368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