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领先的大学生求职网站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人才招聘

(全职,发布于2017-11-29) 相关搜索
  • 工作地点:北京
  • 职位:
  • 信息来源:四川大学
说明:

此信息由四川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四川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招聘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主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招聘博士、博士后等 招聘截止日期
应聘网址 简历投递邮箱
宣讲会信息    
招聘说明:

2018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应届博士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及出站博士后招聘公告

    根据工作需要和专业需求,我院计划开展2018年应届博士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及出站博士后招聘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将有关招聘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统招博士毕业生(以下简称“应届博士毕业生”)、符合条件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以下简称“留学回国人员”)及2018年出站博士后(以下简称“出站博士后”)。

    特别说明:1.本次招聘对象为应届博士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及出站博士后。硕士毕业生及大学本科毕业生招聘公告和招聘方案另行通知。2.入学前签订了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协议的定向生、委培生除外。

    二、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6.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7.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8.国内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按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学位证和2018年毕业生报到证;

    9.海外留学回国人员须按时取得毕业证、学位证,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和我驻外使领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10.出站博士后须按时完成出站答辩手续。

    三、招聘岗位及岗位要求

    招聘单位简介详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简介》,招聘岗位及岗位信息详见《2018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应届博士毕业生及留学回国人员招聘岗位信息》、《2018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出站博士后招聘岗位信息》。

    注:1.每名应聘人员只能应聘1个岗位,每个岗位不设最低报考人数。2.招聘岗位除标明要求应聘人员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或系留学回国人员的,其余岗位京内、京外生源或留学回国人员均可应聘。3.岗位编号为1022-1026和2016-2017的岗位聘用后在我院下属企业工作,按企业员工进行管理。

    四、招聘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17年12月18日24时。

    2.报名方法

    采取网上报名方式,不设现场报名。请报考人员登录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网(ww***com[点击查看])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开招聘应届博士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及出站博士后专题进行报名。

    每名应聘人员只能报考1个岗位,报考人员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号同时报名,报名与考试、考核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报名实行告知承诺制,应聘人员需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和材料,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考核资格或录用资格。

    (二)资格审查与简历筛选

    报名开始后,我单位工作人员对报名应聘人员依据招聘公告规定的报考条件和岗位要求分两个时段(12月8日-11日、12月19日-21日)进行资格审查和简历筛选,每个岗位按1:5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

    请提交报名表成功的报考人员在(12月8日-11日、12月19日-21日)及之后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审查和简历筛选。通过资格审查和简历筛选的报考人员,请关注报名截止后的面试公告。资格审查或简历筛选未通过人员,可根据反馈审核意见在报名时间内重新报考本岗位或其他岗位。

    (三)面试与资格复审

    通过资格审查和简历筛选的应聘人员需参加由我院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阶段包含心理素质测评。面试时间拟定在2017年12月底-2018年1月初举行,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对进入面试的人选进行资格复审,应聘人员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就业推荐表、英语证书或成绩单、荣誉证书等各类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接受资格复审。资格复审不通过者,取消面试资格。

    (四)笔试

    根据岗位需要,通过面试的部分岗位报考人员需参加我院组织的笔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确定拟聘人选

    根据面试、笔试成绩并结合综合考察情况,择优确定拟聘人选,参加我院组织的体检。

    (六)体检

    参加体检人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医院集中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执行。不按时参加体检者,视同放弃资格。体检不合格的,不予录用,并按成绩由高到低依次递补。

    (七)聘用及待遇

    拟聘人选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网站公示7日。对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报水利部人事司备案后,我院根据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协议。

    五、其他事宜

    有关我院情况和招聘信息,请关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我院将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应聘人员保持联系。

    六、咨询电话

    考务咨询电话:010-68786281,010-68781700

    网上报名技术咨询电话:010-6320444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是从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院本部由位于北京海淀区复兴路甲1号(南院)和车公庄西路20号(北院),以及大兴试验基地和延庆试验基地组成。京外有位于呼和浩特市的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和天津市的水利电力机电研究所。

本院历史可追溯到1933年,前身为中国最早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几经变迁,于1958年经国务院规划委员会批准,将国内多家水利水电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现任院长匡尚富,历任院长有张子林、张光斗、林秉南、张泽祯、杨德晔、陈炳新、梁瑞驹、高季章。先后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现有院士6人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中国工程院院士朱伯芳、陈厚群、韩其为、王浩、胡春宏;已故院士6人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张光斗、林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文熙、钱宁、汪闻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恺。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本院已建设成为人才优势明显、学科门类齐全的国家级综合性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截止2016年底,全院在职职工1415人,其中包括院士6人、硕士以上学历881人(博士47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740人(教授级高工277人),是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有13个非营利研究所、4个科技企业、1个综合事业和1个后勤企业,拥有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8个部级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已覆盖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与生态、防洪抗旱与减灾、泥沙与水土保持、农村水利、水力学、岩土工程、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抗震、水力机械与机电、自动化、工程监测与检测、新能源、遥感技术及应用、水利史与水文化、牧区水利等18个学科、93个专业方向。具有工程咨询甲级(水利工程、水电)、乙级(新能源、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资格证书、水文与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证书、水土保持监测甲级资格证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甲级资格证书、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甲级资质(岩土类、混凝土工程类、量测类)、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等证书,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被遴选为国家发改委、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机构以及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大中型水闸安全评价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单位。

本院拥有4个国家级中心分别为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灌排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能源水能高效利用与大坝安全技术研发中心;8个部级中心分别为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中心、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水利部草地水土保持生态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工程抗震与应急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江河水利志收藏馆。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部水工程建设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和水沙科学与江河治理重点实验室,另有36个院级专业实验室,配备大型高速水流减压箱、大型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离心模拟试验机、水力机械模型通用试验台、水质色谱-质谱联机仪等许多在规模和性能方面均位于国内外前列的重要仪器设备,以及一大批自主开发的水利水电计算机软件和大型高性能的并行计算平台,为科学研究创造了优良的科研条件。

多年来,本院主持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还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咨询、评估和技术服务等科研工作。全院科研事业稳步发展,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突破性科研成果。截止2016年底,全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703项,其中包括国际奖励1项、国家级奖励97项;主编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376项。

本院在国际水利水电舞台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属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世界水土保持学会、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的总部,国际大坝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国际水电协会中国办公室、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等秘书处挂靠单位,先后有5名专家在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担任主席、副主席职务,与33家国际重要学术团体、国外著名科学研究机构和知名大学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固定的合作交流机制。

20世纪50年代起,本院就开始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授予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单位,中组部指定的水利系统唯一承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培养单位,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8个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分别为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环境学、水信息学、水灾害与水安全。截止2016年底,本院共有研究生导师2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3人,硕士生导师134人,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1687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90人。

本院提出了“到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科研院的行列,到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科研院的前列,到2050年成为引领世界水利水电科技的排头兵”的总体发展目标。我们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需求,坚持“123456”总体发展思路,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奋力加快水利水电科技创新,切实加强科技供给与服务,为推动水利水电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世界水利水电科技强国贡献应有力量。

 

附件

备注

点击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