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00余亩。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种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7个教育硕士授权领域,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68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军工专业、国防紧缺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有来华留学生招收资格。拥有“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江西省“十三五”高校一流学科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硕士领域3个。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测绘工程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论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学校由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担任名誉校长,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井冈学者,江西省教学名师奖,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等2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校形成了核燃料循环系统9个特色优势学科群,拥有包括江西省目前唯一一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核资源与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在内的19个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国家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团队和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等10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多项;2017年科研经费位列江西省高校第2。
![]() |
![]() |
进入新时代,东华理工人将秉承“敦本务实、崇义奉公”的校训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坚持内涵提升、创新发展,为早日建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军民融合、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的特色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二、招聘对象
1.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成果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三大奖者(特等奖排名前5,一等奖排名前3,二等奖排名第1)、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者。
2.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负责人、获国家科技三大奖者(特等奖排名前7,一等奖排名前5,二等奖排名前2)、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获得者、教育部社科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前2)或二等奖(排名第1)。
3.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各类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获国家科技三大奖者(特等奖、一等奖排名前7,二等奖排名前3)、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1、获省级社科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前3)或二等奖(排名前2)。
4.急需学科、专业有突出业绩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或著名研究院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5.学科和专业建设所需的国内外博士。
三、招聘计划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符合《东华理工大学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第一至四类高层次人才的人员,学科与需求数量不限。
(二)博士引进计划(331人,对业绩特别突出的优秀博士,可不受学科、专业及需求数量限制)
单位名称 |
联系人 |
学科名称 |
研究方向 |
需求数量 |
备注 |
地球科学学院 |
周老师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矿产普查与勘探等 |
22 |
教学科研岗 |
地质学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遥感地质 |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旅游规划 |
||||
矿业工程 |
采矿工程等 |
||||
城乡规划学 |
城乡规划、建筑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方向) |
||||
城乡规划学 |
土地资源管理等 |
||||
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 |
谢老师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等 |
19 |
教学科研岗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路与系统等 |
||||
测绘工程学院 |
喻老师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海洋测绘、矿山与地下测量、导航与位置服务 |
14 |
教学科研岗 |
地理学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 |
||||
公共管理 |
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 |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或空间物理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应用等 |
||||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
贺老师 |
核科学与技术 |
不限 |
9 |
教学科研岗 |
物理学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 |
||||
建筑工程学院 |
黄老师 |
土木工程 |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 |
10 |
教学科研岗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质工程方向等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程管理方向等 |
||||
矿业工程、力学 |
岩土力学方向等 |
||||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
杨老师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不限 |
17 |
教学科研岗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不限 |
||||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 |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数控加工、精密制造、材料加工、计算机辅助技术等方向 |
||||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
罗老师 |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计算数学、地学信息工程 |
不限 |
9 |
教学科研岗 |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刘老师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等 |
16 |
教学科研岗 |
土木工程 |
市政工程等 |
||||
水利工程 |
水文学及水资源(地表水)等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
||||
理学院 |
刘老师 |
数学 |
不限 |
11 |
教学科研岗 |
物理学 |
不限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不限 |
||||
应用经济学 |
统计学 |
||||
经济与管理学院(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
罗老师 |
工商管理 |
不限 |
17 |
教学科研岗 |
理论经济 |
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不限 |
||||
公共管理 |
不限 |
||||
文法学院 |
黄老师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 |
13 |
教学科研岗 |
法学 |
诉讼法学、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 |
||||
新闻传播学 |
不限 |
||||
抚州师范学院 |
司老师 |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职业技术教育学等 |
8 |
教学科研岗 |
汉语言文学 |
文艺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 |
||||
数学 |
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
||||
外国语言文学 |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或相近专业方向 |
||||
艺术学院 |
牛老师 |
艺术学等 |
环境艺术方向、视觉传达方向、音乐学等 |
11 |
教学科研岗 |
哲学 |
美学方向 |
||||
地质学 |
检测方向 |
||||
民族学 |
民族艺术方向 |
||||
风景园林学 |
景观设计方向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周老师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不限 |
3 |
教学科研岗 |
外国语学院 |
张老师 |
外国语言文学 |
英语、日语、其他小语种等 |
4 |
教学科研岗 |
体育学院 |
邵老师 |
体育学 |
不限 |
3 |
教学科研岗 |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谭老师 |
学校相关学科 |
不限 |
5 |
教学科研岗 |
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
郭老师 |
教育学、统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 |
不限 |
2 |
教学科研岗 |
期刊社 |
张老师 |
经济学、法学、文学、政治学 |
不限,从事编辑工作 |
1 |
专业技术岗 |
图书馆 |
金老师 0791-8389755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不限 |
2 |
专业技术岗 |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含江西省聚合物微纳制造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江老师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不限 |
25 |
教学科研岗或科研岗 |
化学 |
不限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不限 |
||||
生物学 |
不限 |
||||
核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 |
赖老师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 |
9 |
科研岗 |
冶金工程、微生物学 |
微生物湿法冶金方向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 |
||||
仪器分析 |
熟悉电子探针、气体同位素质谱、MC-ICP-MS、XRD、XRF、激光拉曼等仪器者优先 |
实验技术岗 |
|||
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
高老师 |
化学 |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地球化学等化学相关专业 |
21 |
科研岗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精密仪器及机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相关专业 |
||||
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临川文化研究所 |
黄老师 |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小说戏曲方向、地域文化研究方向) |
5 |
教学科研岗 |
艺术学 |
戏剧戏曲学等 |
||||
江西省新能源工程中心 |
杨老师 |
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 |
电路与系统、光电子、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新能源机械与装备等 |
5 |
科研岗 |
江西生态文明制度研究中心 |
周老师 |
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 |
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
5 |
教学科研岗 |
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肖老师 |
大气科学 |
大气环境、大气化学、气象学等 |
8 |
科研岗 |
环境科学 |
生态环境、环境地理、环境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 |
||||
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 |
吴老师 |
软件开发 |
“人-环”相互作用模拟和软件开发 |
14 |
科研岗 |
环境地理 |
地球空间信息处理在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分析中的应用 |
||||
农业资源遥感 |
基因型和环境要素对作物长势及产量影响、区域尺度作物识别、估产和粮食安全分析 |
||||
环境工程 |
厂矿企业引起的土壤污染修复和环境治理 |
||||
水资源和气候变化 |
盆地流域可持续水资源分析、模拟和气候影响评价 |
||||
土地退化监测 |
局部、区域和全球尺度土地退化、沙漠化分析 |
||||
地质遥感 |
地质遥感、矿山和地质勘探遥感和地质灾害遥感 |
||||
核应用技术研究所 |
李老师 |
核科学与技术 |
放射性测量、核测井、核辐射探测理论与技术、核电子学与核仪器等相关方向 |
8 |
科研岗 |
江西省放射性地学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 |
刘老师 |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学信息工程、计算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
不限 |
5 |
科研岗 |
其他部门 |
刘老师 |
学校相关学科 |
不限 |
30 |
专业技术岗 |
四、待遇及政策
引进的人才需拥护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对符合《东华理工大学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招聘对象第一至四类高层次人才的人员,待遇和有关事宜参见附件(《东华理工大学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对符合第五类人才的人员,待遇为:安家费及购房补贴为50-60万元,科研启动费文科10万元,理工科25万元。
第六类人才(博士)要求及待遇:
类别 |
要求 |
安家费及购房补贴 |
科研启动费参考标准 |
备注 |
博士 |
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毕业 |
35 |
文5、理工10 |
紧缺专业博士的安家费与购房补贴上浮5-25万 |
海外毕业博士 |
国外及港澳台高校博士毕业 |
40-60 |
文10、理工20 |
|
业绩突出博士 |
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在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或社科类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②主持国家级课题 |
40-60 |
文10、理工20 |
|
备注:
1.博士取得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并正式报到上岗后,学校按本表所列对应标准提供相关待遇。
2.夫妻双方同为博士,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合并计算,为正常值的1.5倍;夫妻有一方符合紧缺专业、海外毕业或业绩突出条件之一的,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可申请分别计算。
3.博士来校前三年享受校聘副教授待遇;业绩特别突出的优秀海归人才,享受校聘教授待遇,三年后按照实际岗位设置,享受相应的待遇。
4.享受博士津贴500元/月。
五、报名要求
1.报名时间:自即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为止。
2.报名方式:凡有意应聘者,请登录东华理工大学人事处网站(rs***.cn[点击查看])“人才招聘系统”进行报名,须先注册个人账号,再选择岗位投递简历及有关证明材料。
3.投送简历要求:①应聘者应将简历及有关证明材料一道制成压缩文件包,文件包大小不得超过5M;②为避免重复报名,请应聘者仔细阅读招聘公告,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后再进行报名;③请应聘者认真如实填写和提交相关材料,若因提供的材料不实所引起的后果,由应聘者本人负责。
4.学校人事部门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兴磊,刘翔禹,周晖;
联系电话:0791-83897201;
咨询邮箱:ecitrsc@(请勿通过此邮箱投递简历)。
六、考核录用
用人单位根据需要采取面试、讲课、专业技能操作考核、师德师风考核、心理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择优录取,考核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参加面试人员均需在我单位指定的地点进行健康检查,检查标准参照《江西省申报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办法(试行)》(赣教发[2010]09号)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拟录用人员经学校校长办公会审核通过后,公示五个工作日,如无异议则通知办理相关入职手续,纳入编制管理,享受国家及学校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