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信息由高校人才网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高校人才网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合作导师 |
张士磊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药学院/药物化学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药物合成方法研究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1)新的药物优势结构的构建方法研究;2)重大药物尤其是手性药物的新工艺研究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招聘要求 |
1)博士期间发表过较高水平SCI论文;2)能吃苦耐劳,具有科研思维能力 |
招聘人数 |
1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年12月31日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张士磊联系电话:0512-65880959电子邮箱:zhangshilei@ 联系人2:彭蓓联系电话:0512-65883022电子邮箱:bpeng@ |
|
|
合作导师 |
龙亚秋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药学院/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药物化学生物学,药物合成,生物信息学,分子药理学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1、靶向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药效评估; 2、应用于诊疗药物研发的生物正交反应方法学研究; 3、基于天然产物骨架的结构多样性化合物库的合成及其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 4、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及其高活性配体的发现和结构优化研究; 5、肿瘤微环境相关的遗传生物信息学研究。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年薪约20-30万人民币;协助申请博士后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业绩表现优秀者,在享受学校提供的待遇基础上,还将享受绩效奖励。 |
招聘要求 |
1.身心健康,科学素养良好,专业基础扎实;积极主动深入的探究精神和学习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具有(或即将获得)国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博士学历、学位,具有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药理学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专业研究背景; 3.所有应聘者需在SCI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 |
招聘人数 |
3-4名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年12月31日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龙亚秋电子邮箱:longyaqiu@ 联系人2:彭蓓联系电话:(0512)65883022电子邮箱:bpeng@ |
|
|
合作导师 |
秦正红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药学院/药学/药理学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神经科学,神经药理学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NADPH受体和信号转导机制;线粒体NADPH池的调节和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招聘要求 |
博士毕业取得学位2年以内,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至少一篇。品学兼优,热爱科研工作,职业目标明确。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性格开朗、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
招聘人数 |
1人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12.31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秦正红联系电话:0512-65882071电子邮箱:qinzhenhong@ 联系人2:韩蓉联系电话:0512-65882071电子邮箱:hanrong@ |
|
|
合作导师 |
盛瑞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药学院/药学/药理学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心脑血管药理学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1、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机制研究,探索内质网自噬在脑预适应和脑缺血中的作用及新颖的调节信号; 2.发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候选药物,研究小分子多肽等新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 3.发表相关领域高水平论文并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取得创新性成果。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招聘要求 |
1、具有心血管药理学博士学历,具有较强的科研经验;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团队管理能力; 3、具有良好的英文沟通和写作能力;责任心强,爱岗敬业; 4、博士毕业3年内,年龄在35岁以下。 |
招聘人数 |
1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年12月31日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盛瑞联系电话:0512-65882071电子邮箱:sheng_rui@ 联系人2:韩蓉联系电话:0512-65882071电子邮箱:hanrong@ |
|
|
合作导师 |
王光辉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药学院(医学部)/药学/药理学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分子神经药理学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拟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病理,建立细胞和动物模型,发现相关机制和靶点,并进行化合物筛选。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招聘要求 |
有生命科学或基础医学相关学科,或药理学博士学位,有发表SCI论文经历。从事过细胞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的候选人优先。 |
招聘人数 |
2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年12月31日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沐晨晨联系电话:18655529058电子邮箱:muchen423@ 联系人2:任海刚联系电话:15501699919电子邮箱:rhg@ |
|
|
合作导师 |
王剑文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药学院/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药用真菌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与生物技术研究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课题组主要从事微生物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与生物技术研究,目前研究内容与方向为:(1)真菌次生代谢生物诱导机制研究;(2)真菌次生代谢的非生物诱导胁迫机制研究;(3)真菌次生代谢合成的信号转导研究;(4)真菌次生代谢生产的生物技术研究。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招聘要求 |
具有药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近1-2年内毕业);对具有分子生物学、天然药化、次生代谢、合成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科研经历者,具有良好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以一作发表SCI论文,成果显著者优先考虑; |
招聘人数 |
1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年12月31日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王剑文电子邮箱:bcjwwang@ 联系人2:彭蓓联系电话:0512-65883022电子邮箱:bpeng@ |
|
|
合作导师 |
张真庆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医学部药学院/药物分析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糖类药物开发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天然多糖结构解析、糖类物质免疫调节构效关系研究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招聘要求 |
博士期间从事天然多糖结构解析相关工作;博士期间从事免疫调节药物筛选或者机理研究着优先 |
招聘人数 |
1-2名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年12月31日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张真庆联系电话:0512-65882593电子邮箱:z_zhang@ 联系人2:李笃信联系电话:0512-65882593电子邮箱:duxin.li@ |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 毕业院校 本人姓名 。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
查看次数:次